《姑蘇行》中的疊音、打音和顫音
本文關鍵詞:《姑蘇行》中的疊音、打音和顫音
【摘要】:《姑蘇行》是我國著名的竹笛演奏家江先渭創(chuàng)作的一首深受大眾喜受的竹笛經(jīng)典名曲,其旋律取材于昆曲音樂,曲式為"慢(A)——快(B)——慢(A1)"加引子組成的三段體結(jié)構,樂曲技巧更是采用了江南絲竹中典型的"顫、疊、贈、打"的手法,體現(xiàn)了江南音樂的柔美典雅的特色。對其進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本文就從《姑蘇行》的曲調(diào)入手,對其中的疊音、打音和顫音等演奏手法進行詳細論述,以期為演奏者更好地演繹該曲提供理論參考和依據(jù)。
【作者單位】: 華南理工大學藝術學院;
【關鍵詞】: 疊音 打音 顫音
【分類號】:J632.11
【正文快照】: 在中國上千年的民族音樂發(fā)展歷程中,竹笛作為民族樂器大家庭的一員,深受各民族人民的喜愛,它以其獨特的魅力和風韻,贏得了歷代文人雅士的青睞。隨著時間的推移,竹笛的演奏技巧也得以不斷改善和創(chuàng)新,而曲目也越來越廣泛,創(chuàng)作手法更加新穎和多樣,《姑蘇行》便是一首融合了疊音、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德慶;笛子曲《姑蘇行》教學要旨[J];齊魯藝苑;1996年03期
2 農(nóng)光;南方曲笛演奏技巧小議[J];藝術探索;1993年01期
3 唐永浪;;薩克斯管氣顫音技巧容易出現(xiàn)的問題及解決[J];大眾文藝(理論);2008年07期
4 趙薇;;學琴之路叢書——小提琴基本功口訣六十條之 第三十四條 顫音[J];小演奏家;2008年09期
5 羅嵐;;古箏“顫音”演奏技法之我見[J];黃河之聲;2009年15期
6 汪東鋒;陜北民歌的迭詞與疊音藝術谫論[J];廣西社會科學;2003年10期
7 范義付;;論聲樂顫音和高位置關系[J];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07年26期
8 李曉昕;;關于《庫普蘭之墓》中裝飾音演奏法的探討[J];華章;2011年11期
9 杜效鶴;;談嗩吶的自然顫音[J];黃河之聲;1995年03期
10 劉長福;;劉長福講二胡曲(二) 《草原新牧民》的演奏要領[J];樂器;2006年09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鄧邦國;;淺析竹笛的演奏風格[A];高等學校藝術教育研究[C];2003年
2 袁媛;;試論鋼琴演奏教學中聽覺、觸覺、視覺的協(xié)同[A];全國高等音樂教育課程發(fā)展與教學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6年
3 葉思敏;;復調(diào)共同課教學筆記[A];全國和聲復調(diào)教學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0年
4 卿劍;;淺談竹笛音色[A];學校藝術教育與素質(zhì)教育論壇文集[C];2004年
5 曾嬌琳;;歌曲鋼琴即興伴奏教育之我見[A];全國高等音樂教育課程發(fā)展與教學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6年
6 張維;;壯志高歌滿江紅——古箏協(xié)奏曲《臨安遺恨》賞析[A];高等黨校藝術教育理論研究與實踐[C];2002年
7 周瀅;;舞蹈伴奏之我見[A];高等學校藝術教育研究[C];2003年
8 閆琛;;淺議鋼琴教學中音樂表現(xiàn)力的培養(yǎng)[A];高等學校藝術教育研究[C];2003年
9 馮效剛;;音樂表演心理學的任務[A];第一屆全國音樂心理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10 樊明迪;;鍵盤教學中數(shù)字化教學方式的系統(tǒng)化與應用[A];中國社會音樂研究論文集[C];200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張浩然;蒙古四胡:根植民間的藝術奇葩[N];大慶日報;2010年
2 本報記者 張裕;怎樣讓琴童跳出考級樊籠[N];文匯報;2009年
3 本報記者 張蕾;科技加娛樂能否迎來鋼琴市場井噴[N];音樂周報;2010年
4 商丘市豫劇二團 栗小龍;淺談笛子流派及特點[N];商丘日報;2009年
5 山東省棗莊市第九中學 張曉莉;淺談手風琴風箱的運用技巧[N];音樂生活報;2010年
6 林冰清 本報記者 孟凌云;讓城市蕩漾優(yōu)美旋律[N];吉林日報;2011年
7 本報記者 梁婷;琵琶一曲詮釋千年民樂之魂[N];深圳特區(qū)報;2006年
8 本報記者 張歡;用音樂拉回游戲廳里的孩子[N];音樂周報;2010年
9 劉宏;琵琶的昨天與今天[N];音樂周報;2006年
10 曉雨;高亢明亮的嗩吶藝術[N];西部時報;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王英睿;二十世紀的中國箏樂藝術[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7年
2 燕飛;當代中國民族器樂創(chuàng)作對新音響的探索與實踐[D];南京藝術學院;2011年
3 陳筱軒;臺灣地區(qū)音樂教師教育研究[D];蘇州大學;2008年
4 劉敏;鋼琴學習者生涯發(fā)展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5 銀卓瑪;青海安多藏族“拉伊”音樂及其文化研究[D];中央音樂學院;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婁墨沙;顫音在長笛演奏中的運用[D];中央音樂學院;2013年
2 張享銘;論“顫音”在聲樂演唱中的作用[D];福建師范大學;2012年
3 周晟;貝多芬早期鋼琴奏鳴曲Op.2 no.3的演奏技術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4 宋揚;笙演奏中呼吸的研究及教學實踐[D];中國音樂學院;2011年
5 王曉瑩;拉赫瑪尼諾夫第二鋼琴協(xié)奏曲的演奏研究與練習提示[D];武漢音樂學院;2008年
6 王昆寧;朱踐耳創(chuàng)作的嗩吶協(xié)奏曲《天樂》中的演奏藝術特征探微[D];上海音樂學院;2008年
7 陳艷;普朗克《即興曲NO.1-6首》的演奏分析[D];首都師范大學;2009年
8 于莉;克萊門蒂現(xiàn)代鋼琴演奏體系初探[D];江西師范大學;2009年
9 陳倩;對拉威爾兩部鋼琴協(xié)奏曲之研究[D];天津音樂學院;2006年
10 徐芳艷;王建民二胡作品研究[D];河南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71428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zqiyue/714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