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殖民主義語境下東方美學學科存在的合法性研究
本文關鍵詞:后殖民主義語境下東方美學學科存在的合法性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后殖民主義 東方美學 合法性 差異性 東方 西方
【摘要】:后殖民主義是后現(xiàn)代主義思潮當中的一支,其主要思想觀點是反對濫觴于西方的"東方主義",認為"東方主義"是西方的一套政治和學術的權力話語,是西方對陌生而異質的東方世界的想象性建構。此論一出,學術界便有一種對東方美學學科合法性加以質疑的勢頭。其實,后殖民主義的思想觀點并不就是消解東方美學學科基石的利器,它提供了一個嶄新的視角,可以引發(fā)對東方美學研究的更多思考。
【作者單位】: 三峽大學文學與傳媒學院;三峽大學體育學院;
【關鍵詞】: 后殖民主義 東方美學 合法性 差異性 東方 西方
【分類號】:B83-0
【正文快照】: 薩義德的“東方學(Orientalism)”這個詞,至少包括三種意義:一是學術研究的一種學科;二是一種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方式建立在東方(薩義德之“東方”包括非洲在內)與西方(the Orient/the Occident)的二元區(qū)分的基礎上,有大量的作家,其中包括詩人、小說家、哲學家、政治理論家、經(jīng)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何志鵬;;法的和諧價值:可持續(xù)發(fā)展時期的新要求[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2年01期
2 孫媛;;骨子里的浪漫——試論杰克·倫敦性格中的浪漫主義情結[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3 陳兵;牛振宇;;《金銀島》:西方人的“東方幻象”[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4 吳懷祺;;史學話語權與20世紀的中國民族史學——兼說10卷本《中國史學思想通史》[J];安徽史學;2006年04期
5 汪明香;從“文化帝國主義”到“跨文化傳播”[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5年01期
6 丁學松;;想象——一種審美現(xiàn)代性[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年01期
7 孫成平;;從《庫那爾都》看“俄狄浦斯情結”[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年05期
8 孫媛;劉曉華;;《達·芬奇密碼》的敘事學解讀[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5期
9 王鶴巖;張志順;;全球化進程中的文化同一性與文化多樣性[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4期
10 孫妮;評《三位女性的文本與帝國主義的批判》譯本——兼論西方文論的翻譯標準[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鄧華寧;芮錦偉;;三級綜合醫(yī)院的中醫(yī)文化建設[A];中國慶陽2011岐黃文化暨中華中醫(yī)藥學會醫(yī)史文獻分會學術會論文集[C];2011年
2 謝軍;;倫理意義上的“公共文明”淺探[A];“迎奧運、講文明、樹新風”——公共文明論壇文集[C];2007年
3 楊倩倩;;掀開毛姆的“彩色面紗”——《彩色的面紗》的東方主義解讀[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六輯)[C];2010年
4 何小菲;;“雜交性”策略在跨文化符碼中的運用及受眾的解讀——北京奧運會吉祥物案例研究[A];2006中國傳播學論壇論文集(Ⅱ)[C];2006年
5 安玲;;從傳統(tǒng)京劇的衰微看藝術形態(tài)的邊緣化[A];民族文化與文化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研究論叢(第一輯)[C];2011年
6 霍子文;郭義軍;;新時期里中國競技體育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建設性道路——運動訓練文化[A];自主創(chuàng)新與持續(xù)增長第十一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3)[C];2009年
7 陳巍巍;;閩臺民間信仰中神圣性的構建——以保生大帝信仰為例[A];譜牒研究與五緣文化[C];2008年
8 陳倩;王敦輝;;全球化視閾下的閩商文化自覺[A];福建省社會學2008年會論文集[C];2008年
9 楊狀振;;中國電視經(jīng)營管理工作三十年機制流變研究[A];中國傳媒大學第三屆全國新聞學與傳播學博士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10 李汝明;;從漢謨拉比法典看古巴比倫的家長奴隸制[A];河北省史學會通訊(1984第1期)[C];198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金哲;平面化:后現(xiàn)代文化表征的多維闡釋[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康德強;傳統(tǒng)體育養(yǎng)生的文化哲學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3 王龍飛;文化社會學視野下武術在登封的存在與發(fā)展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4 付明端;從傷痛到彌合[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5 苗永敏;拒絕妥協(xié)[D];蘇州大學;2010年
6 黃芳;跨語際文學實踐中的多元文化認同[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7 楊玲;文化交往論[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8 吳舜立;自然審美:川端康成的文學世界[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9 傅美蓉;從反再現(xiàn)到承認的政治[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10 叢海平;元代軍事后勤制度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董紅剛;社會轉型期我國體育公共產(chǎn)品的整合與開發(fā)研究[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2 張鵬;中西早期外交理念比較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盧春迎;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義務[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4 張凌;現(xiàn)代社會的困境與救贖[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5 王政吉;東方主義在《女勇士》中的解構:性別、種族和文化[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6 王君;論詹姆遜的全球化文化思想[D];湘潭大學;2010年
7 陳平焰;美國華裔生存狀態(tài)的多維度透視[D];湘潭大學;2010年
8 森豪利;基于馬斯洛理論的日本旅游發(fā)展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9 金玲;《大地》三部曲的跨文化解讀[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10 陳露;《獻給愛米麗的玫瑰》的原型批評[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濱下昌宏;東方美學的可能性[J];文史哲;2001年01期
2 宋生貴;東方美學的當代話題[J];文史哲;2001年01期
3 為為;全國東方美學學術研討會在我校舉行[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4 邱紫華;;主持人語 開拓21世紀的東方美學與藝術之路[J];東方叢刊;2007年01期
5 高建平;;主持人語:走向世界的東方美學[J];東方叢刊;2008年01期
6 ;第六屆東方美學國際會議在沈陽召開[J];社會科學輯刊;2012年06期
7 金克木;東方美學研究末議[J];文藝研究;1989年01期
8 余秋雨;關于東方美學[J];東方藝術;1994年01期
9 宋生貴;“首屆東方美學國際學術會議”綜述[J];文藝研究;2000年05期
10 曉棣;東方美學與藝術:面對全球化的挑戰(zhàn)——首屆東方美學國際學術會議綜述[J];哲學動態(tài);2000年09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薛富興;;東方美學的當代反思[A];東方叢刊(2001年第4輯 總第三十八輯)[C];2001年
2 黎遙;;東方美學發(fā)展的困境及前瞻[A];東方叢刊(1998年第2輯 總第二十四輯)[C];1998年
3 陳偉;;東方美學影響西方的重要時期與主要載體——《東方美學影響西方》叢書總序[A];東方叢刊(2001年第3輯 總第三十七輯)[C];2001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南京大學 宋雄華;世紀對話中的東方美學[N];社會科學報;2003年
2 陳水云;全球化時代東方美學的建構[N];文藝報;2010年
3 曉棣;東方美學與藝術:面對全球化的挑戰(zhàn)[N];中國文化報;2000年
4 王振復;東方美學研究的奠基之作[N];光明日報;2004年
5 鄧新華;東方美學研究的新開拓[N];文藝報;2003年
6 ;“首屆東方美學國際學術會議”召開[N];中國藝術報;2000年
7 記者 王立偉;伽藍:從生活著的東方美學中尋找研發(fā)的意義[N];第一財經(jīng)日報;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孫旭芝;托馬斯·門羅東方美學思想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7年
2 張璐;論許秦豪電影的東方美學[D];湖南師范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91799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eixuelunwen/917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