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邏輯—心理”結構
發(fā)布時間:2017-06-28 10:10
本文關鍵詞:“邏輯—心理”結構,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 現當代西方人文主義哲學美學思潮其心理學色彩濃厚,關注人的“非理性”世界是這一思潮的致思路向;科學主義則在邏輯—理性的層面上細致考究;而統(tǒng)一協(xié)調邏輯與心理的努力從未被放棄過。本文著手解決的問題是:康德哲學美學在解決邏輯與心理的關系問題上有何探索?它對現當代西方哲學美學的繁榮發(fā)展起到了什么作用?應該如何把握? 在康德整個哲學美學體系中,想象力的地位相當重要,它與無意識幾乎是同名的,它是人的另外一個主體性(潛主體性)。想象力的兩個圖式—認知圖式和審美圖式都是“邏輯—心理”結構體,它們在統(tǒng)一協(xié)調(先驗)“感性—知性—理性”等各種認識機能上發(fā)揮了積極的作用。我們看到,邏輯與心理的統(tǒng)一協(xié)調建立在想象力(無意識)的地基上,并且在審美活動中,邏輯試圖規(guī)范心理的時候,已使自身嚴重挫傷,心理沖破邏輯防線的要求日益強烈!斑壿嫛睦怼苯Y構體事實上的存在,以及邏輯在這個結構體中單方傾斜,其意義十分深遠。沿著康德的思路,現當代西方哲學美學呈現了“邏輯”、“心理”、“邏輯—心理”統(tǒng)一百花爭艷的繁榮局面;其中“心理”的繁榮是空前的。 現當代西方哲學美學的發(fā)展,離不開康德哲學美學體系中潛藏的“邏輯—心理”結構體。論文中概括,陛地論述了它對現象學運動的影響,認為,哲學心理化足現象學運動的一大特征,從胡塞爾——海德格爾——薩特走的是心理學不斷強化的道路,這是對康德這一結構體精神實質的深入領悟。 探討康德哲學美學體系的“邏輯—心理”結構體,其現實意義也很重大。只有牢牢把握、協(xié)調好這一結構體,才能更好地了解人的本質、推動著社會的進步。
【關鍵詞】:想象力 哲學認識論 現象學
【學位授予單位】:廣西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0
【分類號】:B83-06
【目錄】: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5
- 引言5-6
- 一 背景追蹤及其可能性的超越作用6-9
- 二 各種認識機能的具體透視9-12
- 三 “審美是認識機能的和諧”的理論分析12-21
- 四 “邏輯—心理”結構的進一步提煉及其原因分析21-27
- 五 本命題對現當代西方哲學美學的意義27-32
- 結論32-33
- 注釋33-34
- 參考文獻34
【引證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王亮;;淺談邏輯學知識在中學數學中的應用[J];青年文學家;2010年13期
本文關鍵詞:“邏輯—心理”結構,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9344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eixuelunwen/493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