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zhàn)與博弈:文化研究、闡釋、審美
本文關(guān)鍵詞:挑戰(zhàn)與博弈:文化研究、闡釋、審美,,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文化研究出現(xiàn)之后,密集的理論語言成為文學批評的主要特征。審美的消失引起了多方面的不安和質(zhì)疑。論文闡述了審美作為一種獨立評判的依據(jù),進而從"感覺結(jié)構(gòu)"和文本構(gòu)成方面分別考察了審美機制的歷史形成。論文認為,作為一種生存范疇,審美擁有獨特的視野和價值觀念;同時,審美與各種理論語言的關(guān)系并非相互覆蓋,它們始終處于復雜的博弈之中。
【作者單位】: 福建師范大學文學院;
【關(guān)鍵詞】: 理論語言;精神分析學;理論觀念;文本結(jié)構(gòu);話語系統(tǒng);布魯姆;闡釋模式;桑塔格;敘述視角;情感經(jīng)驗;
【分類號】:B83-0
【正文快照】: 闡釋的罪惡擴大到整個世界:“不惟如此。闡釋還- 是智力對藝術(shù)的報復。去闡釋,就是去使世界貧瘠,使世界枯竭——為的是另建一個‘意義’的作為一個眾所周知的理論稱謂,“文化研究”影子世界。闡釋是把世界轉(zhuǎn)換成這個世界(‘這個不存在某種統(tǒng)一的理論綱領(lǐng)或某種獨特的概念系世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孫慧;;安貝托·艾柯的小說敘事策略研究[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0年01期
2 沙紅兵;;“文體對擬”:古代文學創(chuàng)作與批評的一個特點——以古文(批評)家的創(chuàng)作與批評為中心[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3 趙凱;;論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國化的進程和理論成果[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5期
4 沈杏培,彭接燕;被遮蔽的知識分子群像——論《紅旗譜》中的知識分子形象[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5 錢雯;;文化詩學:理論、方法及局限[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05期
6 盧坡;;錢鐘書“桐城亦有詩派”續(xù)說[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7 方元務(wù),張繼延;美育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啟示[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3年02期
8 汪明香;從“文化帝國主義”到“跨文化傳播”[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5年01期
9 陳文鋼;;“任性”的叛逆與“坎普”的顛覆——論蘇珊·桑塔格的“風格化”[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年01期
10 方維保;江山依舊,才人輩出──張恨水、金庸比較論[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成;;桐城詩派二題[A];安徽省桐城派研究會成立大會暨第二屆全國桐城派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2 邱瑰華;;從《五七言今體詩鈔》看姚鼐的杜詩選評[A];安徽省桐城派研究會成立大會暨第二屆全國桐城派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3 何小菲;;“雜交性”策略在跨文化符碼中的運用及受眾的解讀——北京奧運會吉祥物案例研究[A];2006中國傳播學論壇論文集(Ⅱ)[C];2006年
4 藍善康;;毛澤東在延安的文藝論與瞿秋白脈承又有區(qū)別[A];瞿秋白研究文叢(第四輯)[C];2010年
5 胡玉偉;;歷史的想象與建構(gòu)——中國當代文學中的“長征”書寫[A];繁榮·和諧·振興——遼寧省哲學社會科學首屆學術(shù)年會獲獎成果文集[C];2007年
6 魯明軍;;知識共同體:當代藝術(shù)學譜系的取向[A];2005年當代藝術(shù)與批評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7 魯明軍;;誰之批判?何種現(xiàn)代性?——當代藝術(shù)批評的價值重思與實踐檢省(1990-)[A];中央美術(shù)學院青年藝術(shù)批評獎獲獎?wù)撐募痆C];2008年
8 尹德輝;;資本·全球化·中國當代藝術(shù)[A];中央美術(shù)學院青年藝術(shù)批評獎獲獎?wù)撐募痆C];2008年
9 葛士恒;;后殖民語境下的文化資本爭奪戰(zhàn)——對“中國符號”熱的再探討[A];中央美術(shù)學院青年藝術(shù)批評獎獲獎?wù)撐募痆C];2008年
10 張樹國;;論《左傳》的性質(zhì)及其對古代散文研究理論建構(gòu)的意義[A];《春秋》三傳與經(jīng)學文化[C];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金哲;平面化:后現(xiàn)代文化表征的多維闡釋[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付明端;從傷痛到彌合[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武克勤;英伽登文學本體論思想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4 苗永敏;拒絕妥協(xié)[D];蘇州大學;2010年
5 邢培順;曹植文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6 黃芳;跨語際文學實踐中的多元文化認同[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7 楊棟;神話與歷史:大禹傳說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8 趙方杜;身體規(guī)訓:中國現(xiàn)代性進程中的國家權(quán)力與身體[D];南開大學;2010年
9 劉波;“第三代”詩歌論[D];南開大學;2010年
10 代亮;曾國藩詩文思想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朱嵐暉;文本的歷史性和歷史的文本性[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2 蔡芝武;畢飛宇小說創(chuàng)作論[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盧春迎;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義務(wù)[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4 李進;時空交錯下的別樣言說[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5 李小吉;論余華小說中的“父親”[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6 譚卓華;從桃花源到浣花溪——杜甫對陶淵明精神家園的守望[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7 王政吉;東方主義在《女勇士》中的解構(gòu):性別、種族和文化[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8 王君;論詹姆遜的全球化文化思想[D];湘潭大學;2010年
9 黃曉輝;“美國公眾的良心”[D];湘潭大學;2010年
10 孫吳剛;論連載小說作為一種文學現(xiàn)象的雙重價值[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瑞林;改革我們的理論語言[J];美術(shù);1987年01期
2 郭望泰;文學語言與理論語言的界說[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87年01期
3 南帆;;選擇的進步[J];讀書;1986年04期
4 詹明信,張旭東;理論的歷史性[J];讀書;1996年08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蔣軍營;論教育理論語言[D];河南大學;2008年
本文關(guān)鍵詞:挑戰(zhàn)與博弈:文化研究、闡釋、審美,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7213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eixuelunwen/472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