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美學論文 >

人性結(jié)構(gòu)及審美在人性建設中的作用

發(fā)布時間:2017-06-07 21:09

  本文關鍵詞:人性結(jié)構(gòu)及審美在人性建設中的作用,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對于席勒與李澤厚這兩位在德國和中國美學發(fā)展歷程中頗有影響的思想家的個體研究,已經(jīng)非常細致入微了,作為理論研究領域的初學道者很難實現(xiàn)新的理論突破。因此本文試圖另辟蹊徑,立足于人性結(jié)構(gòu)及審美在人性建設中的作用這一視角,采用比較的方法,揭示兩人思想的內(nèi)在關聯(lián)與邏輯差異,以期對當下的精神文化建設提供一點建設性意見。 席勒與李澤厚生活的歷史時期、社會背景有很大差異,這是顯而易見的,因此尋求將兩人置于一起比較的緣由與依據(jù)是我們在緒論部分所要彰顯的內(nèi)容。我們認為康德的哲學美學思想是席勒、李澤厚兩人理論的共同源泉,他對人的心理結(jié)構(gòu)的劃分、先驗認識能力的理解、自由意志的張揚、審美意義的剖析等等思想都極大地影響了這兩位后來者,這是支持本人展開比較的可能性依據(jù)之一。另一個重要的依據(jù)則是他們的理論都為非正常化的社會環(huán)境所激發(fā),1789年法國大革命和十年“文革”分別成為兩人理論的現(xiàn)實激生點。當然,我們作這種比較的前提是強調(diào)這兩場社會變革的性質(zhì)是根本不同的。但是在社會變革中人性狀況卻有極其相似的表現(xiàn),那就是人性分裂,感性、理性沖突,,非理性沖動支配著人們的思想行為。 基于以上的認識,本文展開了對席勒與李澤厚兩人思想的剖析、比較。具體行文上,本文共分四部分。緒論部分,主要是綜述了前人對席勒與李澤厚思想的研究情況,提出了本文的研究視角及思路,也就是從人性結(jié)構(gòu)及審美在人性建設中的作用這一角度,采用比較的方法闡釋兩人的理論。正文的第一、第二部分成并列關系,分別梳理了席勒與李澤厚的人性建設思想。具體來說,剖析了兩人思想的產(chǎn)生背景、理論焦點、重心所在,揭示了他們與康德思想之間的關系。在此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席勒對人的神性的推崇,感性理性化的文化策略,李澤厚以自然人化揭示人的理性來源,并通過人的自然化(在這里,自然包括外在自然、內(nèi)在自然雙重含義)實現(xiàn)人性完整的理論,還可以看到他們對審美所實現(xiàn)的愛的境界的共同關注。第三部分,本文力圖揭示兩人理論的關聯(lián)與差異。我們承認席勒的審美化生存理想立足于人本主義,對自由、審美的主張有脫離現(xiàn)實的玄想之嫌,后者則接受了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的影響,因而指出了審美化生存的現(xiàn)實可能性。但是我們認為李澤厚作為后來者其理論對席勒的超 越僅僅體現(xiàn)在某個角度、某種程度,而從另外某些方面、某種意義上來看,這種超越 又是不成功的。比如李澤厚由于哲學美學的人思視角,其理論對美學本身特征的研究 有所欠缺,也為學人們所垢病。第四部分,本文的最終歸結(jié)點,也是顯示強烈的現(xiàn)實 色彩的地方。通過對席勒、李澤厚思想的比較研究我們力圖反思當下社會精神文化建 設的途徑與出路,那就是重舉人的理性,呼喚神性。而要實現(xiàn)這些目的的途徑就是通 過審美來進入愛的境界,在愛與美中回歸世界,找到心靈的棲息之所,發(fā)揮自我的自 由創(chuàng)造力。
【關鍵詞】:席勒 李澤厚 人性結(jié)構(gòu) 審美
【學位授予單位】:山東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4
【分類號】:B83-09
【目錄】:
  • 中文摘要4-6
  • 英文摘要6-8
  • 緒論8-10
  • 一、 席勒的人性建設之路10-21
  • (一) 席勒對人類精神困境原因的剖析10-12
  • (二) 席勒的美學思想12-19
  • 1 、 感性理性化的文化策略13-15
  • 2 、 具有道德自由的神性之人是人性的最高階段15-17
  • 3 、 審美使人實現(xiàn)自由,獲得愛情17-19
  • (三) 席勒美學的得與失19-21
  • 二、 李澤厚的人性建設構(gòu)想21-28
  • (一) 李澤厚對人類精神困境原因的剖析21-23
  • (二) 李澤厚的美學思想23-28
  • 1 、 自然人化-理性的來源23-26
  • 2 、 非理性、理性的辨證關系26
  • 3 、 人的自然化-在愛中找到歸依26-27
  • 4 、 人性的頂峰與以美啟真、以美儲善27-28
  • 三、 席勒與李澤厚的美學思想比較28-33
  • (一) 感性理性化途徑的分歧28-30
  • (二) 詮釋“善”之內(nèi)涵的分歧30-32
  • (三) 理解美的本質(zhì)、特征的分歧32-33
  • 四、 剖析比較席勒、李澤厚思想對于當下精神文化建設的意義33-38
  • (一) 當下社會的精神病態(tài)33-34
  • (二) 標舉理性、呼喚神性34-35
  • (三) 張揚審美,進入愛的境界35-38
  • 注釋38-41
  • 參考文獻41-43
  • 作者在學習期間發(fā)表的學術(shù)論文目錄43-44
  • 后記44

【引證文獻】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羅紱文;李澤厚“情本體”思想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陳惠娟;尋回失落的情感天地[D];浙江師范大學;2010年


  本文關鍵詞:人性結(jié)構(gòu)及審美在人性建設中的作用,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30311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eixuelunwen/430311.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38c56***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