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分化與“去分化”——現代主義與后現代主義的一種文化分析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延令;外國戲劇動態(tài)[J];上海戲劇;1980年05期
2 驥閩;東方的先鋒派[J];世界電影;1981年02期
3 斯·梭羅門 ,齊宙;現代主義的特性:作為當代藝術的電影[J];世界電影;1981年03期
4 鄭凡;略論西方“現代主義”文學的美學意義[J];思想戰(zhàn)線;1981年02期
5 ;湖北省外國文學學會舉行年會[J];外國文學研究;1981年02期
6 白嗣宏;高爾基論現代主義[J];外國文學研究;1981年03期
7 約瑟夫·愛彌爾·米勒爾 ,弗蘭克·愛爾加 ,姚國強;現代繪畫百年 連載(十)[J];美術;1982年12期
8 ;國外樂訊[J];人民音樂;1982年07期
9 洪模;“新單純性”[J];人民音樂;1982年11期
10 劉五鳳;關于現實主義與現代主義的討論[J];龍巖師專學報;1983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杰;;20世紀西方現代派文學創(chuàng)作的主要特征[A];外國文學論集——世紀末的探索與思考[C];1997年
2 劉保端;;社會主義文學與社會主義現實主義[A];《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第五輯暨全國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會論文匯編[C];1985年
3 劉珙;;中國當代文學未來的美學斷想[A];《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第五輯暨全國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會論文匯編[C];1985年
4 凱文·紐特;;根據傳統(tǒng)和當代日本建筑的特殊場所、時間與模式在建筑設計中調和全球性和地方性(英文)[A];建筑與地域文化國際研討會暨中國建筑學會2001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1年
5 陳旭光;;悖論與選擇——“全球化”語境中華語電影現代化/民族化問題之省思[A];全球化與中國影視的命運——首屆中國影視高層論壇論文集[C];2001年
6 黃有柱;;包豪斯新造型精神解析[A];高等黨校藝術教育理論研究與實踐[C];2002年
7 于小平;;后現代情境中的當代中國雕塑[A];高等黨校藝術教育理論研究與實踐[C];2002年
8 游斌;;多元一體的當代伊斯蘭阿拉伯哲學——評蔡德貴主編的《當代伊斯蘭阿拉伯哲學研究》[A];宗教與民族(第壹輯)[C];2002年
9 孫慕義;;漢語生命倫理學的后現代反省[A];首屆國際道德哲學會議論文集[C];2004年
10 朱雙一;;中國新文學思潮脈絡在當代臺灣的延續(xù)[A];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第十三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趙閣;先鋒派 大眾化 誰領藝術風騷[N];北京日報;2000年
2 歐建平;回歸自然的先鋒藝術節(jié)[N];中國文化報;2000年
3 趙稀方;香港小說:通俗文學?嚴肅文學?[N];光明日報;2000年
4 ;90年代中國先鋒文學再思考[N];光明日報;2000年
5 ;椅子的魅力[N];湖北日報;2000年
6 朱暉;全球化與后現代[N];社會科學報;2000年
7 張翔;迷失于話語與歷史之間的“后現代”[N];中國圖書商報;2000年
8 羅辛;姑且稱之為“新芭蕾”[N];文藝報;2000年
9 張學軍;從淺層次欲望寫作中提升[N];文藝報;2000年
10 劉士杰;九葉詩人辛笛主張——現代主義和現實主義的結合[N];文藝報;200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謝愛華;“突現論”中的哲學問題[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胡亞敏;詹姆遜·新馬克思主義·后現代主義[D];華中師范大學;2002年
3 朱立立;論臺灣現代派小說的精神世界[D];福建師范大學;2002年
4 孔明安;仿真與技術[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2年
5 陳世丹;庫爾特·馮內古特對現實世界與小說世界的解構與重構及其新歷史主義傾向[D];廈門大學;2002年
6 盧凌宇;論冷戰(zhàn)后挑戰(zhàn)主權的理論思潮[D];外交學院;2002年
7 尹少淳;理想與現實:基礎美術教育的知識觀及課程組織[D];首都師范大學;2003年
8 葉虎;20世紀后期中國文學思潮分析[D];南京師范大學;2003年
9 徐魯亞;神話與傳說—論人類學文化撰寫范式的演變[D];中央民族大學;2003年
10 董小玉;暮色中的尋找[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德林;主體性的神話與消亡[D];曲阜師范大學;2000年
2 吳蘭;選擇·變異——論新感覺派對現代主義文藝思潮的接受[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3 周鋒;望舒的現代夢[D];廣西師范大學;2001年
4 謝登斌;美國后現代主義課程理論探析[D];廣西師范大學;2001年
5 馬曉明;《小世界》的解讀策略[D];東北師范大學;2002年
6 呂燕;文學虛構理論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02年
7 陳萍;走近?思{[D];南京師范大學;2002年
8 錢穎偉;背負枷鎖的艱難前行[D];南京師范大學;2002年
9 夏冬星;與現實的抗爭[D];南京師范大學;2002年
10 董可木;現代主義繪畫自律性發(fā)展及其實踐[D];安徽師范大學;2002年
本文編號:257549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eixuelunwen/2575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