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道審美理論的對立、互補與融合
[Abstract]:......
【作者單位】: 江南大學中文系!江蘇無錫214063
【分類號】:B83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進進;節(jié)奏之舞——宗白華美學思想的音樂化品格[J];西北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4期
2 周春宇;儒道審美理論的對立、互補與融合[J];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1期
3 孫殿玲;論莊子的美感思想[J];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4期
4 黃毓任;;莊子論樂:領悟人本的愉悅[J];求索;2005年12期
5 禹志云;從《原道》看儒家之文藝觀及其對文學的影響[J];保山師專學報;1997年01期
6 張澄清;老子的“道”與一二三[J];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01期
7 郭曉麗;莊子:藝術化人生的倡導者[J];內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2000年S1期
8 梁徐寧;論莊子的語言觀[J];社會科學輯刊;2000年04期
9 康永義;論繪畫的道與藝[J];陰山學刊;2000年04期
10 楊建;略論秦漢道制的演變[J];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01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7條
1 王建軍;;對語文教學中“文”“道”關系的再反思[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4)——中國學科教學與課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2 周燕軍;;論政府作風建設的“道”和“器”[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8年哲學年會論文集[C];2008年
3 桑振中;;陰陽五行與復雜性科學的思考[A];首屆國學國醫(yī)岳麓論壇暨第九屆全國易學與科學學會研討會、第十屆全國中醫(yī)藥文化學會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4 祁志祥;;“自適其適”、“至樂無樂”——莊子美學新論[A];當代中國:發(fā)展·安全·價值——第二屆(2004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學術年會文集 (上)[C];2004年
5 段漢明;;中國傳統(tǒng)哲學與城市發(fā)展的相互印證[A];規(guī)劃50年——2006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6年
6 陳蘇柳;劉生軍;樊璇;;城市形態(tài)的文化內涵[A];和諧城市規(guī)劃——2007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C];2007年
7 蒲友俊;;kw史意味著向空間拓展[A];中華美學學會第五屆全國美學會議論文集[C];199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 田原;莊子與波茲曼:古典時代與二十世紀的對話[N];光明日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嚴金東;自得:中國古代文論話語個案研究[D];四川大學;2005年
2 方紅梅;梁啟超趣味論研究[D];武漢大學;2008年
3 劉玲娣;漢魏六朝老學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5年
4 楊輝;“移風易俗”命題考源[D];浙江大學;2005年
5 邵曉舟;泰州學派美學范疇研究[D];揚州大學;2006年
6 王英杰;老子生存思想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9年
7 但昭明;機體生成之道[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8 鄭笠;莊子美學與中國古代畫論[D];蘇州大學;2009年
9 黃曉燕;華萊士·史蒂文斯詩學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10 丁成際;“群居和一”如何可能[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魏劍云;陳白沙心學境界論述評[D];湖南大學;2005年
2 李凱;孟子的詮釋理論與實踐[D];山東大學;2005年
3 秦曉慧;試論《莊子》言與道的關系[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4 賀陽;文心雕龍擷微[D];四川大學;2005年
5 王細芳;中國古代“天人合一”思想的哲學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5年
6 步蕾英;《空青水碧齋文集》校注[D];廣西大學;2005年
7 崔慧香;論中國傳統(tǒng)山水畫的終極關懷精神[D];河南大學;2008年
8 王蕊;陳獻章退隱問題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9年
9 馮進;大樂與天地同和[D];中山大學;2004年
10 黃建躍;《淮南子》政治哲學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246686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eixuelunwen/2466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