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審美中的道德內(nèi)涵
[Abstract]:Aesthetic object (object) and aesthetic subject constitute two aspects of aesthetic relationship. The phenomena of beauty in the fields of art, social life and nature, which the aesthetic objects can contain, contain rich moral implication objectively. However, the moral implication in the aesthetic object is not all explicit. Only through the cognition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aesthetic subject, which has certain moral consciousness and is in the leading position, can it be revealed from the hidden and lost. It is helpful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spiritual civilization to reveal the moral connotation in aesthetics, to make morality the aesthetic orientation and to combine the pursuit of beauty with the pursuit of good.
【作者單位】: 寶雞文理學院政法系!陜西寶雞721007
【分類號】:B83-0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吳然;;海明威神話:一種充滿道德意蘊的批評心態(tài)[J];小說評論;1990年03期
2 宋乃平;論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的經(jīng)濟倫理觀[J];軍隊政工理論研究;1997年01期
3 郭夏娟;市場營銷行為的道德意蘊——市場道德的一個視點[J];浙江社會科學;1999年05期
4 呂耀懷;“讓”的倫理分析[J];孔子研究;2000年05期
5 向?qū)W力;夢的發(fā)生及其道德意蘊——弗洛伊德《夢的解析》研究[J];常德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1期
6 孔潤年;論審美中的道德內(nèi)涵[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1期
7 曾建平,楊方;人與自然的關(guān)系構(gòu)成及道德意蘊[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1期
8 程秀波;道德與信用[J];高校理論戰(zhàn)線;2003年10期
9 鄧鳳香;市場經(jīng)濟的道德意蘊探析[J];經(jīng)濟與社會發(fā)展;2003年04期
10 梁涌;“忠誠”語境中的道德意蘊[J];杭州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4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條
1 汪鳳炎;;“德”的含義及其對當代中國德育的啟示[A];2006年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界學術(shù)大會論文集(下)[C];2006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5條
1 黨盛源;武俠小說的創(chuàng)新時代[N];中華讀書報;2001年
2 延安大學文學院教授 馬澤;文學經(jīng)典是永遠不會過時的[N];中國教育報;2004年
3 記者 徐華 李舒瑜;以叢飛為榜樣知榮辱樹新風[N];深圳特區(qū)報;2006年
4 張良平;中國的姓氏宗祠和郡望堂號[N];西部時報;2006年
5 安徽省滁州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職教研究所 張健;知識的道德:教師的職業(yè)把持[N];成才導報.教育周刊;2007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向玉貞;合作道德教育初探[D];山東師范大學;2001年
2 顧海濤;性體的意蘊與展開[D];中共中央黨校;2002年
3 劉明棟;經(jīng)濟倫理視野中的等價交換[D];湘潭大學;2002年
4 賀擁軍;中國早期貞節(jié)觀念初探[D];湖南師范大學;2002年
5 楊小軍;“經(jīng)濟人”假設(shè)的倫理思考[D];湘潭大學;2003年
6 李芬;論經(jīng)濟合作的倫理維度[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242639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eixuelunwen/24263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