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古典美學“麗”范疇的審美內(nèi)涵與美學特征
[Abstract]:As an important aesthetic category of Chinese classical aesthetics, "Li" has the following aesthetic connotations: as an ideal of life, it is deeply permeated in religion, ethics, culture and art and daily social life; As a kind of aesthetic paradigm, it is manifested in the pursuit of "formal beauty" consciously by the subject of emotion initiation when examining the aesthetic object. As a kind of cultural character, it is a kind of "aesthetic sty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esthetics, which is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cultural identity of the intellectual class. The category of "Li" has rich aesthetic implication, showing the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harmony", "nature", "exuberance" and "light".
【作者單位】: 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
【分類號】:B83-092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林大志;再論蕭綱的宮體詩[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2年02期
2 徐樂軍;;論《香奩集》之于唐末詩壇的意義[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3 周新道;“詩言志”與“思無邪”的共同旨趣[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4期
4 李健;比興思維與意境的創(chuàng)造[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5 蔣寅;;原始與會通:“意境”概念的古與今——兼論王國維對“意境”的曲解[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3期
6 李藝英;關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化的思考[J];北方工業(yè)大學學報;1998年04期
7 郭殿忱,陳勁松;論《文選》之序體[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1期
8 孫松濱;經(jīng)濟一體化與文化多元化[J];邊疆經(jīng)濟與文化;2005年01期
9 孫松濱;;中國傳統(tǒng)文化凝聚力的內(nèi)涵及時代走向[J];邊疆經(jīng)濟與文化;2006年01期
10 吳曉峰;也談蕭統(tǒng)的文學觀[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01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徐志平;;萬千俊美集一身——中國京劇美學精神淺探[A];京劇與中國文化傳統(tǒng)——第二屆京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姜劍云;太康文學研究[D];河北大學;2001年
2 丁曉原;文化生態(tài)演化與百年中國報告文學流變[D];蘇州大學;2001年
3 傅紹良;唐代諫官與文學[D];陜西師范大學;2002年
4 常為群;西晉詩歌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2年
5 陳才智;元白詩派成立之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6 劉文勇;價值理性與中國文論[D];四川大學;2002年
7 閻光才;識讀大學:組織文化的視角[D];華東師范大學;2001年
8 張曉瓊;變遷與發(fā)展[D];中央民族大學;2003年
9 張振龍;建安文人的文學活動與文學觀念[D];陜西師范大學;2003年
10 白蕓;理解學生文化[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偉;盧照鄰研究中幾個問題的商榷[D];遼寧師范大學;2002年
2 范海玉;劉長卿五言律詩研究[D];河北大學;2000年
3 黃亞卓;陸機詩歌美學風格論[D];廣西師范大學;2000年
4 王穎;美國多元文化教育的形成與發(fā)展對中國民族教育的啟示[D];陜西師范大學;2001年
5 李晚成;曹植思想與人格分期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1年
6 邵傳永;謝榛論[D];蘇州大學;2001年
7 何志魁;西部大開發(fā)中貢山縣獨龍族怒族傳統(tǒng)文化保存的教育策略初探[D];西南師范大學;2001年
8 黃筱瀛;雙語教育態(tài)度與民族文化認同[D];西南師范大學;2001年
9 唐春艷;孔融研究四論[D];西南師范大學;2001年
10 于寶蓮;唐代敘事詩的發(fā)展綜論[D];山東師范大學;2001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何世劍;;試論古典美學“麗”范疇的審美內(nèi)涵與美學特征[J];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2 何世劍;;中國古典美學“麗”范疇論綱[J];貴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5期
3 韓清玉;;對中國古典美學的回歸與超越——淺論和諧美學的學術張力和現(xiàn)實價值[J];哈爾濱學院學報;2008年09期
4 張傳友;;古典美學“氣”化論的一曲挽歌——還沈德潛“格調(diào)說”本來面目[J];社會科學家;2005年S2期
5 胡健;;復興的美學——對新時期“美學熱”的反思[J];美與時代(下);2011年01期
6 胡功勝;;中西審美差異探源——以孔子、亞里士多德為個案比較[J];孔子研究;2011年03期
7 王洪琛;;作為一種生活方式的美學[J];中州學刊;2009年01期
8 常光明;;由玉美看中華美學[J];英才高職論壇;2006年01期
9 申自強;我國古典美學的睿智與靈性——《中國歷史上的美學聚訟》自序[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1994年04期
10 S.塞爾沃瑪 ,馬振濤;大自然的詩性智慧在東亞古典美學中復興[J];世界哲學;2003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李丕顯;孫琪;;生態(tài)美學偏至論[A];中華美學學會第六屆全國美學大會暨“全球化與中國美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2 楊江濤;;詩維的向度[A];中華美學學會第七屆全國美學大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3條
1 劉士林;都市化進程與中國美學的當代性[N];文藝報;2008年
2 師雅惠;繼承發(fā)展前輩學者的美學思想[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6年
3 四川 李祥林;中華美學研究片想[N];社會科學報;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張俊;古典美學的現(xiàn)代復興[D];陜西師范大學;2009年
2 龐飛;中國古代選官制度與審美風尚的變遷[D];山東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王懷平;在斷層和廢墟上重構中國美學大廈[D];安徽大學;2005年
2 邱思斯;道家古典美學與現(xiàn)代視覺思維的關系[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3 何少聰;今道友信美學思想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8年
4 許宏香;“味”:古典美學范疇中感官用語的個案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04年
5 盛況;歐洲中世紀美學思想和藝術價值新論[D];上海師范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238485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eixuelunwen/2384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