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美學史分期問題管窺
[Abstract]:......
【作者單位】: 江西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南昌330027
【分類號】:B83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念東;氣韻與文氣辨[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03期
2 楊存田;土地情結(jié)——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原點[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5期
3 夏紅衛(wèi);文化交流逆差下的跨文化傳播典范——中國執(zhí)教美國第一人戈鯤化的傳播學解讀[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4 劉怡;楊長ng;;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納稅人意識[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5 張學松;從意象建構(gòu)看建安與盛唐風骨[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99年05期
6 康震;文化整合視野中的詩史進程——論隋代詩歌的文化史意義[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7 胡春雷;北京“人文奧運”的理解與定位[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4年06期
8 王靜波;;淺論《舞賦》[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9 成遠鏡;隱秀與意境比較談──中國古代文藝美學范疇研究[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2期
10 張蕊;唐代詩賦取士制度形成的原因[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3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5條
1 金松姬;;張衡賦與莊子的自適思想[A];先秦兩漢文學論集[C];2004年
2 李應(yīng)龍;;文化美學視野與中西方古典美學批判[A];《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第十三輯暨全國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會50年來文藝發(fā)展道路與21世紀文藝發(fā)展走向?qū)W術(shù)年會論文集匯編[C];2000年
3 YangQingfeng The School of Social Science, Shanghai University,Shanghai,200436;Which C is Technology?Civilization or Culture——The Analysis on Rationality of Technological Culture[A];第6屆東亞科技與社會(STS)國際學術(shù)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5年
4 賈京生;;解析中西方色彩的文化觀[A];當代亞洲色彩應(yīng)用:第四屆亞洲色彩論壇論文集[C];2007年
5 陳根;;產(chǎn)品本土化設(shè)計在企業(yè)品牌建設(shè)中的應(yīng)用研究[A];Proceedings of the 200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Design(Volume 1/2)[C];2007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志燁;一般社會中的勞動研究[D];西北大學;2002年
2 何玉興;社會群體溝通平衡問題學理資源探析[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趙明;近代中國的自然權(quán)利觀[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4 錢永生;論墨子思想結(jié)構(gòu)的生成[D];首都師范大學;2002年
5 王芳恒;馮友蘭社會文化觀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3年
6 高一農(nóng);漢賦專題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3年
7 郝文杰;石濤畫學與海德格爾藝術(shù)哲學研究[D];南京藝術(shù)學院;2003年
8 趙應(yīng)云;沖突與融合[D];湖南師范大學;2003年
9 蔡靜平;明清之際汾湖葉氏文學世家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10 袁世杰;禮學重構(gòu)中的荀子性惡論文藝觀[D];蘇州大學;2003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勝利;論文學的宇宙境界[D];山東師范大學;2000年
2 劉潔;神理與詩情——論船山詩學的超越本質(zhì)[D];遼寧師范大學;2001年
3 賀海濤;英語成語與漢語成語啟示的跨文化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1年
4 邱嶸;我國近代美育思想及其啟示[D];西北師范大學;2001年
5 鄭勤硯;師徒傳承美術(shù)教育模式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1年
6 李近遠;中醫(yī)學基礎(chǔ)理論形成過程的歷史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1年
7 陳國忠;從世襲到流動:中國上古時期等級制度演變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8 于德清;智與美的協(xié)奏[D];山東師范大學;2001年
9 陳登凱;狂歡——生命之舞[D];西北大學;2001年
10 周麗;社會變革·法治進程·法治道路[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韓書堂;;中國美學研究的純粹性批判與整體性建構(gòu)[J];中國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2 王振復;;一個“布衣學者”的學術(shù)自述[J];美與時代(下);2011年07期
3 吳海慶;;論早期吳越審美文化中的江湖與劍道——以《越絕書》和《吳越春秋》為例[J];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4 王世德;;劉再復論李澤厚美學思想的重大意義——讀劉再復新著的心得體會[J];美與時代(下);2011年07期
5 趙洋;;感性的超越與當下的頓悟——張彥遠“妙悟”觀的再審視[J];青年文學家;2011年09期
6 郭勇健;;在傳統(tǒng)文論與現(xiàn)代美學之間——梁啟超美學思想新探[J];美與時代(下);2011年08期
7 曹佳麗;;淺論中國傳統(tǒng)美學的表現(xiàn)性特質(zhì)[J];青年文學家;2011年16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祁志祥;;中國美學史研究的觀念更新及路徑創(chuàng)新[A];中華美學學會第七屆全國美學大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2 朱存明;;新時期以來中國美學史書寫的形態(tài)與反思[A];中華美學學會第七屆全國美學大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3 王向峰;;談?wù)劯母镩_放以來中國美學史的研究[A];中華美學學會第七屆全國美學大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4 ;全國美學會議繼續(xù)舉行學術(shù)報告會并對美的本質(zhì)、中國美學史等問題進行座談[A];中華美學學會第一次全國美學會議簡報[C];1980年
5 ;第一次全國美學會議勝利閉幕 成立學會 通過章程 選舉理事并提出學會工作計劃和建議書[A];中華美學學會第一次全國美學會議簡報[C];1980年
6 薛富興;;中國美學深化的三個問題[A];美學、文藝學基本理論建設(shè)全國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7 ;全國美學會議分別召開高校美學教學和造型藝術(shù)美學座談會[A];中華美學學會第一次全國美學會議簡報[C];1980年
8 郭沫若;;致中國美學史資料編選組(一函)[A];郭沫若研究第二輯[C];1986年
9 李慶本;;美學史方法論[A];面向二十一世紀:中外文化的沖突與融合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1998年
10 ;第一次全國美學會議在昆明召開[A];中華美學學會第一次全國美學會議簡報[C];1980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高建平;中國美學三十年[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8年
2 徐宗文;美學與“詩性的美”[N];中華讀書報;2008年
3 高建平;文化多樣性與中國美學的建構(gòu)[N];人民政協(xié)報;2007年
4 記者 韓曉玲;執(zhí)著追求“精神的美”[N];湖北日報;2011年
5 上海市美學學會 劉陽 整理;當代美學,不能破壞性大于建設(shè)性[N];社會科學報;2007年
6 王毅 傅曉微;“充實之謂美”是儒家美論么?[N];文藝報;2005年
7 小雷;山西美學學會學術(shù)研究成果豐碩[N];太原日報;2011年
8 李松;實踐美學研究的成就[N];光明日報;2007年
9 董剛;“隱秀”美學觀的成熟與中古自然主義哲學的興盛[N];貴州政協(xié)報;2006年
10 金瑩;蔣孔陽學術(shù)思想研討會在滬舉行[N];文學報;2008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胡學春;“真”:泰州學派美學范疇研究[D];揚州大學;2006年
2 王麗;中國近現(xiàn)代美學課程發(fā)生發(fā)展論[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3 張傳友;清代實學美學研究[D];復旦大學;2006年
4 劉廣新;李澤厚美學思想述評[D];浙江大學;2006年
5 唐善林;鄧以蟄美學思想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9年
6 李修建;名士風流[D];中國人民大學;2008年
7 韓振華;王船山美學基礎(chǔ)[D];復旦大學;2007年
8 王興旺;中國美學發(fā)生學研究[D];復旦大學;2004年
9 趙建軍;魏晉般若與美學[D];復旦大學;2004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宋瀟婧;中國美學精髓[D];安徽大學;2007年
2 蔣信偉;老子“五玄”的美學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3 薛顯超;論“游”——中國古典美學范疇研究[D];西北大學;2009年
4 李長虹;天地有大美而不言[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5 圣靜;中國古典美學范疇“清”的研究[D];復旦大學;2009年
6 王杰;魏晉士人的理想人格建構(gòu)[D];鄭州大學;2007年
7 張鑫;宗白華中西比較中的“世界美學”視野[D];西北大學;2006年
8 盧花;論魏晉美學中的自然觀[D];陜西師范大學;2007年
9 劉金玲;中國古典美學基本特征的現(xiàn)代闡釋[D];廣西師范大學;2008年
10 董友;荀子審美心理思想研究[D];蘇州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233718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eixuelunwen/2337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