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主義東漸與中國生命論美學建構(gòu)
[Abstract]:Existentialism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schools of European aesthetics in the 20th century,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life aesthetics is closely related to it. In the course of the eastward evolution of existentialism, the acceptance of it by the century-old aesthetics of Chinese life theory has experienced the order of "Nietzsche Sartre Heidegger" and the core problems of its development. It also goes through three stages of "art and liberation"-"art and freedom"-"art and existence". Thus, it melts into the construction of "Life Theory of Enlightenment Aesthetics"-"subjectivity of practical Aesthetics"-"Ontology of Life Aesthetics" step by step.
【作者單位】: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美學室
【分類號】:B83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條
1 丁磊,李西建;當代中國美學的前沿——關(guān)于實踐論美學爭鳴情況的述評[J];學術(shù)月刊;1995年09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徐慶年;青年錢鐘書與西方哲學[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2期
2 刁生虎;老莊直覺思維及其方法論意義[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5期
3 周全田;禪思與詩思的比較研究[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6期
4 錢曉紅;試論奧尼爾對傳統(tǒng)悲劇的發(fā)展[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5期
5 吳振華;虛詞與李義山近體詩所表現(xiàn)的情感與心態(tài)[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01期
6 劉萍;黑格爾與叔本華悲劇理論來源之比較[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01期
7 王念東;氣韻與文氣辨[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03期
8 陳育德;畫形于無象 造響于無聲——論音樂與繪畫之通感[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9 朱志榮;實踐論美學的發(fā)展歷程[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10 聞娛;本雅明技術(shù)復制藝術(shù)理論述評[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05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5條
1 周威兵;;試論秦漢莊學和中國藝術(shù)精神之關(guān)系[A];先秦兩漢文學論集[C];2004年
2 張梅;;《莊子》的語言藝術(shù)——卮言——從莊子的立言態(tài)度與立言方式談起[A];先秦兩漢文學論集[C];2004年
3 汪超;;明人夏言詞與稼軒詞比較芻議——以夏辛二人信州詞作為中心[A];紀念辛棄疾逝世800周年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7年
4 李珂;;日本包裝設(shè)計中的文化內(nèi)涵解析[A];第十一屆全國包裝工程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一)[C];2007年
5 鐘慶忠;;花文化效應(yīng)成就了百萬葵園[A];中國花文化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寇鵬程;作為審美范式的古典、浪漫與現(xiàn)代的概念[D];復旦大學;2004年
2 金民卿;當代中國大眾文化簡論[D];中共中央黨校;2000年
3 李紅霞;唐代隱逸風尚與詩歌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2年
4 常晉芳;網(wǎng)絡(luò)哲學引論[D];中共中央黨校;2002年
5 劉驚鐸;道德體驗論[D];南京師范大學;2002年
6 曾紅;傳統(tǒng)人格的結(jié)構(gòu)轉(zhuǎn)換和現(xiàn)代延伸[D];南京師范大學;2002年
7 陳定家;論市場語境下的藝術(shù)生產(chǎn)[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8 楊平;康德與中國現(xiàn)代美學思想[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9 趙廣明;理念與上帝[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10 黃斌;文化發(fā)展轉(zhuǎn)型與國家的作用[D];暨南大學;200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梁鴻;論二十世紀小說家族主題流變傾向[D];鄭州大學;2000年
2 段吉方;審美文化與中國當下影視藝術(shù)的文化指向[D];廣西師范大學;2000年
3 童偉;論文學價值[D];揚州大學;2001年
4 王天保;伊格爾頓文學理論思想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5 余意;論宋代文人雅詞的審美品格[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6 孫海沙;論《詩經(jīng)》的悲劇性[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7 胡希東;特定歷史語境下生命個體之張裂[D];西南師范大學;2001年
8 呂強;生命的困境和超越的自由——試論莊子的“逍遙游”[D];山東師范大學;2001年
9 王慶衛(wèi);論“氣韻”的藝術(shù)理念[D];山東師范大學;2001年
10 陳建敏;向死而生[D];山東師范大學;200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4條
1 張弘;試論文藝學美學本體論研究的哲學根據(jù)——兼與于,
本文編號:230942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eixuelunwen/2309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