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馬爾庫塞美學思想的內在結構
[Abstract]:Marcuse is an important member of the Frankfurt School. His aesthetic thought takes the social critical theory as the topic background and theoretical basis, and takes the artistic thinking and the poetic thinking mode of aesthetic dimension as the thinking path and logical method. Finally, the latent aesthetic functional aesthetic system, which takes the complete emancipation of the subject and the complete freedom as the spiritual connotation and value core, also forms the internal logical structure of his aesthetic thought.
【作者單位】: 揚州大學文學院
【分類號】:B83-06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谷鵬飛;全球化語境下審美文化的悖論及價值選擇[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2期
2 董馨;論“文學性”的意識形態(tài)功能[J];東岳論叢;2005年03期
3 徐軍;社會批判理論內部的對話——哈貝馬斯與法蘭克福學派理論關系新探[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06期
4 梅瓊林,羅慧;我國傳播學本土化研究的斷想[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06期
5 馬生龍;論藝術陌生化反叛現實的功能[J];西北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6 孫衛(wèi)衛(wèi);迷—大眾文化特性及效應的多維解讀[J];甘肅社會科學;2002年04期
7 趙濤;;近年來國內法蘭克福學派研究述評[J];甘肅社會科學;2005年06期
8 孔文清;;自由: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在弗洛姆與伯林之間[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9 孫利軍,高金萍,張長明;理解與超越阿多諾的文化工業(yè)理論[J];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10 陳志剛;法蘭克福學派工具理性的批判和困境[J];湖北行政學院學報;2004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殷曉蓉;;傳播學方法論的第一次沖突及其后果[A];信息化進程中的傳媒教育與傳媒研究——第二屆中國傳播學論壇論文匯編(上冊)[C];2002年
2 韋路;嚴燕蓉;;媒介:訊息還是權力?——對麥克盧漢“媒介即訊息”的再思考[A];全球信息化時代的華人傳播研究:力量匯聚與學術創(chuàng)新——2003中國傳播學論壇暨CAC/CCA中華傳播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4年
3 單軍;;批判的地區(qū)主義批判及其他——關于建筑地區(qū)性研究的幾點再思考[A];中國民族建筑研究論文匯編[C];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海峰;阿多諾的“否定的辯證法”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1年
2 常晉芳;網絡哲學引論[D];中共中央黨校;2002年
3 鄭國慶;落幕[D];福建師范大學;2004年
4 劉水平;大眾文化:意義的生成與理論的張力[D];華中師范大學;2005年
5 陳兵;文化與商業(yè)困境中的電視品牌建構[D];浙江大學;2005年
6 洪治綱;反叛與超越[D];浙江大學;2005年
7 周斌;文化產業(yè)政策法規(guī)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8 孫利軍;作為真理性內容的藝術作品[D];中國人民大學;2004年
9 王峰苓;十八世紀英國城市公共性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10 顧梅瓏;審美主義及其在西方19世紀以來文學中的流變[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小云;馬爾庫塞生態(tài)倫理思想探微[D];廈門大學;2007年
2 何金俐;論藝術理性精神[D];山東師范大學;2001年
3 劉子岸;審美化生存[D];廣西師范大學;2001年
4 山小琪;大眾文化批判的批判[D];陜西師范大學;2002年
5 張德勇;西方小報新聞及其社會意涵淺析[D];四川大學;2002年
6 劉小勝;生活本來是什么樣子?[D];華中師范大學;2002年
7 徐振軒;海德格爾存在論技術觀研究[D];安徽大學;2003年
8 張華強;試論馬爾庫塞對現代工業(yè)文明的批判[D];華南師范大學;2003年
9 江怡;法蘭克福學派與中國大眾文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10 李木子;中國式的波普藝術[D];重慶大學;2004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守昌;當代西方資產階級哲學人物評介(四)——法蘭克福學派及其重要代表馬爾庫塞[J];湘潭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80年02期
2 潘培新;于爾根·哈貝馬斯[J];國外社會科學;1980年01期
3 M.布爾;;異化、哲學人本學和“馬克思批判”[J];世界哲學;1980年01期
4 Г.М.塔夫里江;宣燕音;李樹柏;;哈貝馬斯的哲學自由主義的社會烏托邦[J];世界哲學;1980年01期
5 A1斯祖曼斯基;孟慶時;趙黛儀;;弗洛伊德學說的革命用途[J];世界哲學;1980年03期
6 Ю.А.哈林;;否定之否定規(guī)律[J];世界哲學;1980年04期
7 B.波普科夫 ,林玉清;南斯拉夫馬克思主義哲學家反對“實踐派”的斗爭[J];國外社會科學;1982年05期
8 p.a.勃萊哈特;益良;;評馬爾庫塞對工業(yè)社會的批判[J];世界哲學;1982年03期
9 陸象淦;意大利哲學講壇上的時髦學說——新契約論[J];國外社會科學;1983年09期
10 朱慶祚 ,歐力同;法蘭克福學派“否定的辯證法”初析[J];社會科學輯刊;1983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孔建英;;關于建構當代藝術心理學的思考[A];《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第七輯暨全國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會論文匯編[C];1992年
2 楊治經;;毛澤東美學思想與西方馬克思主義美學觀比較[A];《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第八輯暨全國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會論文匯編[C];1993年
3 馬新國;;主體性、異化與文學藝術——評赫·馬爾庫塞美學觀[A];全國馬列文藝論著研究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4 石文年;;馬爾庫塞美學的功能論和異化論[A];全國馬列文藝論著研究會第十八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5 王雨辰;;西方馬克思主義人學思想初探[A];人學與現代化——全國第五屆人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6 崔自鐸;;簡論兩面人——成克杰現象的哲學思考[A];人學與現代化——中國人學學會會員代表大會暨全國第四屆人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7 寧媛;;中西“物化”觀之比較[A];江西省文藝學會2003年年會論文集[C];2003年
8 劉開會;;哈貝馬斯對現代西方理性主義文化的反思[A];中國現代外國哲學學會年會年會暨西方技術文化與后現代哲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9 黃懷璞;;后現代之慮:技術復制與仿像現實[A];“全球化語境中電影美學與理論新趨勢”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10 王雨辰;;西方馬克思主義理論視域中的馬克思主義和人道主義關系[A];人學與現代化——全國第六屆人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重慶 呂進;趣說中西文化差異[N];重慶日報;2000年
2 楚塵;缺鈣的現代人[N];文學報;2000年
3 ;生活在網絡與人文之間[N];中華讀書報;2000年
4 倪梁康(作者是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媒介——從傳媒的時代到介入的時代[N];中華讀書報;2000年
5 黃一芳;論法蘭克福學派的大眾傳播批判理論(下)[N];中華新聞報;2000年
6 田忠輝;美學的新貢獻[N];人民政協報;2001年
7 馮克利(山東省社會科學院);除魅世界里的公共哲學[N];中國圖書商報;2001年
8 林精華;公共時空的私人話語[N];中國圖書商報;2001年
9 耿占春;自然·藝術·精神資源[N];文藝報;2001年
10 魯克儉;近年來國內意識形態(tài)研究中的熱點問題[N];光明日報;200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許大平;日常生活批判及其當代意義[D];復旦大學;2003年
2 羅秋立;歷史唯物主義與社會人類學批判[D];復旦大學;2005年
3 李豐茂;重建技術化生存的人文主義向度[D];吉林大學;2006年
4 劉英杰;科技意識形態(tài)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5 陳樂;把哲學變?yōu)樯鐣欣碚揫D];吉林大學;2006年
6 陳文鋼;蘇珊·桑塔格批評思想研究[D];浙江大學;2006年
7 范曉麗;馬爾庫塞批判的理性與新感性思想研究[D];復旦大學;2006年
8 葉曉璐;法蘭克福學派的意識形態(tài)批判及其存在論視域[D];復旦大學;2005年
9 陽海音;科學技術與交往合理化[D];復旦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孔翔鴻;藝術的自律與人的解放[D];曲阜師范大學;2002年
2 張娣英;論哈貝馬斯社會批判理論的理性基礎[D];湘潭大學;2002年
3 田仁湛;《單向度的人》中的人本思想探析[D];浙江大學;2002年
4 張華強;試論馬爾庫塞對現代工業(yè)文明的批判[D];華南師范大學;2003年
5 林俊風;從以人為目的到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D];華南師范大學;2003年
6 鄒強;雅典娜之光[D];山東師范大學;2003年
7 李雋;霍克海默批判的馬克思主義思想探微[D];山西大學;2003年
8 邵曉舟;試論馬爾庫塞的形式主義美學思想[D];揚州大學;2003年
9 沈麗;馬克思主義對現代性的批判反思[D];安徽大學;2003年
10 李紅梅;對現代文明的批判[D];湖南師范大學;2002年
,本文編號:224015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eixuelunwen/2240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