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美學視野中的言意觀——以莊子和符號學為例
[Abstract]:The problem of speech and meaning is the main concer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aesthetics. In China, on the basis of Tao, Zhuangzi in the pre-Qin period put forward the viewpoints of "speech is not perfect" and "proud forget words". In the West, the structuralist semiotics represented by Saussure holds that in the world of symbols, the meaning of language is certain, signifier is relative to signifier, and signifier must be signified. The poststructuralism represented by Derrida suggests that signifier and signified are not one-to-one correspondence, and the communication of language is always full of differences, flowing and polysemous. This kind of discovery is similar to Zhuangzi's viewpoint, but it should be seen that due to the difference of cultural tradition and aesthetic conception, their internal rational way is not consistent.
【作者單位】: 鄭州大學文學院
【分類號】:B83-0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軍偉;;當代老子美學研究的方法論反思——基于美學史的考察[J];河北科技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2 陳德獻;;理性與超越:李澤厚美學視閾中的儒道互補[J];重慶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年03期
3 陳德獻;;李澤厚美學思想中的儒道互補[J];湖北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4 李智偉;張鈺惠;;中國傳統(tǒng)山水美學之優(yōu)存價值探析[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5 譚保斌;;論我國傳統(tǒng)美學中的“內(nèi)美”觀[J];長沙航空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6 潘立勇;陸慶祥;;中國傳統(tǒng)休閑審美哲學的現(xiàn)代解讀[J];社會科學輯刊;2011年04期
7 劉毅青;;審美境界與人生境界的溝通——以虛靜為中心[J];美育學刊;2011年04期
8 劉桂榮;;“自然”何謂? “自然”何以美? “自然”如何能美?——基于中國古典美學自然觀的理路[J];晉陽學刊;2011年04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8條
1 張國安;;莊子精神·道·道化人生——親證“生態(tài)美”之中國古代案例[A];全國第三屆生態(tài)美學會議論文集[C];2004年
2 錢雯;;道家美學思想探微[A];孔學研究(第六輯)——云南孔子學術(shù)研究會第六次暨海峽兩岸第四次孔子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1999年
3 張?zhí)礻?;莊子美育思想探微[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4 徐湘霖;;“純素”之美與文人的“禪"意識[A];中華美學學會第五屆全國美學會議論文集[C];1999年
5 周怡;;復(fù)歸意識·山水審美及其文化解釋[A];全國第三屆生態(tài)美學會議論文集[C];2004年
6 聶振斌;;中國古代文化的生態(tài)美思想[A];2004生態(tài)美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7 張皓;;柳宗元的生態(tài)美學思想[A];全國第三屆生態(tài)美學會議論文集[C];2004年
8 長北;;大象之美——傳統(tǒng)藝術(shù)與文化傳統(tǒng)系列論文之三[A];中華美學學會第七屆全國美學大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7條
1 時曉麗;莊子審美生存思想的現(xiàn)代意義[N];光明日報;2004年
2 張節(jié)末;中國美學史研究法三題[N];光明日報;2001年
3 徐碧輝;自然美的發(fā)現(xiàn)與審美化的生存[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7年
4 鄭學詩;傅山的審美觀[N];太原日報;2007年
5 董剛;“隱秀”美學觀的成熟與中古自然主義哲學的興盛[N];貴州政協(xié)報;2006年
6 外國文學所 史忠義;“言外之意、象外之象”與“內(nèi)涵義”[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3年
7 廉水杰;國學視野中“審美人格”的建構(gòu)[N];中國藝術(shù)報;2011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時曉麗;莊子審美生存思想研究[D];西北大學;2003年
2 趙鳳遠;莊子生態(tài)美學思想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3 竇可陽;接受美學與象思維:接受美學的“中國化”[D];吉林大學;2009年
4 石了英;臺港及海外華人學者美學視野下的莊子闡釋[D];暨南大學;2010年
5 孫琪;臺港新儒學闡釋下的“中國藝術(shù)精神”[D];暨南大學;2006年
6 韓振華;王船山美學基礎(chǔ)[D];復(fù)旦大學;2007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周冰;論中國古典美學的潛性范疇“忘”[D];華中科技大學;2006年
2 邵豐;當代視域下的莊子生態(tài)美學思想[D];四川師范大學;2004年
3 賴永兵;論莊子的生命美學思想[D];四川師范大學;2005年
4 姚要武;莊子與海德格爾美學思想比較[D];安徽大學;2002年
5 廖快;莊子人生美學思想[D];四川師范大學;2002年
6 張濤;中國審美研究[D];中央美術(shù)學院;2008年
7 鄧叔平;論老莊生態(tài)美學思想[D];貴州大學;2006年
8 冀志強;美學沉思與中國哲學觀論[D];安徽大學;2010年
9 姚振;美學視域下經(jīng)濟思想的發(fā)展與歸宿[D];四川師范大學;2010年
10 解玉斌;從否定走向烏托邦[D];貴州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222657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eixuelunwen/2226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