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質教育與“美學”課程教學改革
本文選題:美學 + 文化素質教育; 參考:《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年05期
【摘要】:正 當前,不少高校開設了屬于文化素質教育范疇的“美學”課程。然而我們發(fā)現(xiàn),在實際教育過程中,無論教師還是學生都沒有對包括“美學”課程在內的素質教育課程給予足夠的重視,常常出現(xiàn)學分有人要、上課無人聽的現(xiàn)象,學生學而無味,教學效果不佳。針對這種狀況,我們對美學課程進行了大力度的改革,將其教學目標確定為:美學課程的總目標是“對美及美學的熱愛”,分層次目標為“感知美、理解美和向往美”。并對課程內容體系和教學模式精心
[Abstract]:At present, man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offered the course of aesthetics, which belongs to the category of cultural quality education. However, in the process of practical education, neither teachers nor students pay enough attention to the quality education courses, including "aesthetics" courses. Students learn but not interesting, teaching effect is not good. In view of this situation, we have carried on the big reform to the esthetics curriculum, determined its teaching goal as: the overall goal of the aesthetic curriculum is "love of the beauty and aesthetics", the goal of each level is "perceiving beauty, understanding beauty and yearning for beauty". And elaborate the curriculum content system and teaching mode.
【作者單位】: 揚州大學教務處
【分類號】:B83-4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漢語作為外語教學中美學術討論會在北京召開[J];漢語學習;1980年06期
2 尤·什科連柯 ,佟景韓;生態(tài)學與美學[J];世界美術;1980年01期
3 !べ惖 ,周師銘 ,瀚波;愛森斯坦的美學:一點不同的意見[J];世界電影;1980年02期
4 公義;愿美學茁壯成長[J];哲學研究;1980年12期
5 黃藥眠;亞里士多德的美學[J];哲學研究;1980年04期
6 黃藥眠;亞里士多德的美學(續(xù))[J];哲學研究;1980年05期
7 樊公裁;第一次全國美學討論會在昆明召開[J];哲學研究;1980年07期
8 李澤厚;韻外之致——關于中國古典文藝的札記之二[J];文藝理論研究;1980年02期
9 ;全國美學會議在昆明舉行并成立中華全國美學學會[J];哲學動態(tài);1980年07期
10 王世德;;四川省美學分會籌備組成立[J];哲學動態(tài);1980年08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胡健;;理學與美學札記[A];海峽兩岸論朱熹——紀念朱熹誕辰865周年暨朱熹對中國文化貢獻學術會議論文集[C];1995年
2 胡經(jīng)之;;超越古典[A];“新中國文學理論五十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9年
3 范藻;;美學 怎樣面對電視文化的時代挑戰(zhàn)[A];中華美學學會第五屆全國美學會議論文集[C];1999年
4 張興來;;公路隧道的美學設計與體會[A];中國土木工程學會隧道及地下工程學會第九屆年會論文集[C];1996年
5 閔南萍;;語言學、美學與護理心理學的關系[A];全國外科護理學術會議暨專題講座論文匯編[C];2000年
6 李人凡;;鵬搏九霄動扶搖——毛澤東詩詞美學發(fā)展論綱[A];毛澤東詩詞研究叢刊(第一輯)[C];2000年
7 周安華;;美學與高科技時代[A];春華秋實——江蘇省美學學會(1981—2001)紀念文集[C];2001年
8 ;江蘇省美學學會歷年主要活動情況[A];春華秋實——江蘇省美學學會(1981—2001)紀念文集[C];2001年
9 史許福;;教師職業(yè)審美性的美學闡釋[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論與實踐研究——黑龍江省高等教育學會2002年學術年會交流論文集[C];2002年
10 陳世雄;;本雅明美學與布萊希特戲劇[A];全國馬列文藝論著研究會第十八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王洪岳 譚好哲;吳炫對美學的“否定”[N];中國教育報;2000年
2 童慶炳;春意姍姍來遲[N];中國文化報;2000年
3 陳杏;芭蕾美學和民族情感[N];中國文化報;2000年
4 龔靜;重新與宗白華一起散步[N];東方航空報;2000年
5 豐 捷;人文教育不容忽視[N];光明日報;2000年
6 喬羽;“終于進入了專家的視野”[N];光明日報;2000年
7 劉士林;生命美學:世紀之交的美學新收獲[N];光明日報;2000年
8 記者 蔡毅;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高度評價《蒙古秘史》[N];光明日報;2000年
9 劉隆民;落幕前的美學沉思[N];貴州政協(xié)報;2000年
10 國防工業(yè)出版社 新時代出版社 張又棟;科普創(chuàng)作的美學探討(摘要)[N];科學時報;200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董嶺;藝術功能論[D];暨南大學;2001年
2 溫恕;文學生產(chǎn)論:從布萊希特到伊格爾頓[D];四川大學;2003年
3 孫斌;守護夜空的星座[D];復旦大學;2003年
4 劉旭光;海德格爾與美學[D];復旦大學;2003年
5 鐘以俊;美學視野中的學校教育及其變革[D];東北師范大學;2003年
6 趙彥芳;作為倫理學的美學:從康德到福柯[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年
7 曾思藝;丘特切夫詩歌美學[D];上海師范大學;2004年
8 金雅;梁啟超美學思想述評[D];浙江大學;2004年
9 詹志和;佛陀與維納斯之約——近代佛學與近代美學關系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4年
10 施立峻;審美批判與理性重建[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偉;荀子性惡論人學與美學[D];鄭州大學;2000年
2 陳志誠(陳青楓);現(xiàn)代文人畫的美學思路`[D];暨南大學;2001年
3 張公善;海德格爾美學思想述評[D];安徽大學;2002年
4 潘崗;老子的非主體美學[D];首都師范大學;2003年
5 楊增菊;康德先驗美學及其現(xiàn)代意義[D];安徽大學;2003年
6 黃偉;返回意義之源[D];陜西師范大學;2003年
7 鄭文浩;論蘇童小說的敘事藝術[D];西南師范大學;2004年
8 湯光華;黃自合唱作品的美學闡釋[D];湖南師范大學;2004年
9 任亞榮;?碌膫惱韺W—美學初探[D];西北大學;2004年
10 單永軍;中國古代文學中詩與酒交融現(xiàn)象的美學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209479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eixuelunwen/2094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