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美學理論視域下的大眾文化之審美解析
本文選題:接受美學 + 大眾文化 ; 參考:《寧夏社會科學》2010年04期
【摘要】:大眾文化近年來成為學術(shù)界研究的熱點問題,多數(shù)學者認為大眾文化是光暈的消失,審美的墮落。本文引入接受美學的期待視野、審美經(jīng)驗、空白召喚等概念,對大眾文化進行考察,系統(tǒng)而全面地闡述了大眾文化的審美訴求、審美體驗、審美歸宿等,旨在對大眾文化的審美進行全面而客觀的認識。
[Abstract]:Popular culture has become a hot topic in academic circles in recent years. Most scholars think that popular culture is the disappearance of halo and the degeneration of aesthetics. By introducing the concepts of expectation, experience and blank call of reception aesthetics,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popular culture, systematically and comprehensively expounds the aesthetic appeal, aesthetic experience, aesthetic fate, and so on. The purpose is to make a comprehensive and object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aesthetics of popular culture.
【作者單位】: 東南大學;
【分類號】:B83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2條
1 安燕;“新世俗神話”與“泛審美”[J];貴州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2 肖建華;當代消費文化的美學價值[J];社會科學輯刊;2003年05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蔡文君;杜學元;;從羌族民俗文化透視羌族女性社會地位的變遷[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8年03期
2 趙秀花;;鄧小平的發(fā)展思想研究[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8年04期
3 劉珍;;論大眾文化時代歷史類圖書的價值[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8年04期
4 李明;金燕;王芹;;觸類為象,合義為征:也談電影藝術(shù)的象征[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年01期
5 何麗;劉管平;巫叢;;海外對華城市史研究綜述[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11年02期
6 孫晉;;產(chǎn)融結(jié)合及其主要法律形式論析[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9年01期
7 謝青松;;《物權(quán)法》的倫理審視[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9年01期
8 周德海;;論馬克思經(jīng)濟學的價值概念體系[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9 包仕國;;當代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多重向度[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10 王浩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聯(lián)動型動力機制的精神實質(zhì)[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金哲;平面化:后現(xiàn)代文化表征的多維闡釋[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郝文斌;高校教師思想政治工作實證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夏菲;論英國警察權(quán)的變遷[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秦曼;海洋漁業(yè)資源資產(chǎn)的產(chǎn)權(quán)效率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5 張美宏;生生之道與圣人氣象:北宋五子萬物一體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6 陳春常;轉(zhuǎn)型中的中國國家治理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7 喬暉;語文教科書中學習活動的設計[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8 劉宇輝;高等教育視角下的人力資本投資與經(jīng)濟增長研究[D];西北大學;2010年
9 陳麗琴;制度分析框架下的女縣長發(fā)展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0年
10 周旋;“公私財物”之內(nèi)涵分析[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7條
1 李一鳴;感受“威尼斯”[J];當代電影;2000年01期
2 梁明,張穎;超越藝術(shù)與商業(yè)的兩難[J];當代電影;2002年03期
3 徐賁;影視觀眾理論和大眾文化批評[J];當代電影;1996年04期
4 戴錦華;文化地形圖及其它[J];讀書;1997年02期
5 李奕明;從第五代到第六代 90年代前期中國大陸電影的演變[J];電影藝術(shù);1998年01期
6 J.T.法雷爾,沈益洪 ,彬華;商業(yè)文化中的好萊塢語言[J];世界電影;1986年06期
7 尹鴻;為人文精神守望:當代中國大眾文化批評導論[J];天津社會科學;1996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何愛云;;大眾文化視角下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建設[J];理論學習;2011年06期
2 張程程;;從中國內(nèi)地三十年流行音樂再看大眾文化的特點[J];群文天地;2011年07期
3 李香蘭;;我國大眾音樂文化背景下流行音樂發(fā)展的趨勢探析[J];品牌(理論月刊);2011年03期
4 劉靈昕;;大眾文化的效應、價值及轉(zhuǎn)化[J];閩西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5 陳楠;;淺析大眾文化中媒介素養(yǎng)教育體系的構(gòu)建[J];青年文學家;2011年10期
6 姚文放;;美學話語轉(zhuǎn)型與人文精神建構(gòu)——“大眾文化與當代美學話語系統(tǒng)”學術(shù)討論會綜述[J];社科與經(jīng)濟信息;1994年09期
7 楊勤;;淺談在大眾文化生活中舞蹈藝術(shù)的重要性[J];北方音樂;2011年08期
8 楊聰;;論大眾文化的內(nèi)在邏輯[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9 鄧玉瓊;;對當下大眾文化亂象的解析[J];華章;2011年19期
10 蔡鈺;;論大眾文化的快感轉(zhuǎn)向[J];理論界;2011年07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郭明俊;;大眾文化與中國先進文化發(fā)展方向[A];“三個代表”與理論創(chuàng)新[C];2003年
2 王向峰;;遼海講壇第二講 大眾文化的根性與易境之改塑[A];遼寧省社會科學普及系列叢書4——遼海講壇·第二輯(文學卷)[C];2008年
3 朱效梅;;以鄧小平理論引導大眾文化健康發(fā)展[A];“鄧小平理論與21世紀中國”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0年
4 劉艷雪;;從消費文化中構(gòu)建積極的大眾文化初探——以“昕薇MOOK”首套系列叢書策劃為例[A];編輯文化論:中國編輯學會第十四屆年會優(yōu)秀文集[C];2009年
5 吳曉都;;列寧與20世紀大眾文化[A];全國馬列文藝論著研究會第十八屆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6 代迅;;我國大眾文化中的女性形象外觀論析[A];全國馬列文藝論著研究會第十八屆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7 王衛(wèi)華;高明航;盧文梅;;關(guān)于現(xiàn)代科技革命與文化的思考[A];現(xiàn)代企業(yè)運行機制與思維創(chuàng)新——企業(yè)運行機制與思維創(chuàng)新研討會議論文[C];2003年
8 楊曉;;當代公共藝術(shù)的發(fā)展與城市大眾文化[A];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2003/2004]學術(shù)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C];2005年
9 林存秀;;走出古典之后——民國初年的大眾文化與小知識分子[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shù)年會文集(2007年度)(哲學·歷史·人文學科卷)[C];2007年
10 張同勝;;《水滸傳》與大眾文化[A];水滸爭鳴(第十輯)[C];2008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周中之;強化大眾文化的“扶正”功能[N];解放日報;2005年
2 明亮;1991年“渴望現(xiàn)象”帶熱大眾文化[N];中國勞動保障報;2008年
3 作家 梁曉聲;大眾文化不應只是娛樂[N];人民日報;2008年
4 劉峰;大眾文化的理性解讀[N];人民日報;2009年
5 本報記者 龔丹韻;大眾文化如何表達愛國情懷[N];解放日報;2009年
6 本報記者 周靜;大眾文化既要娛樂更要追求品位[N];貴州日報;2009年
7 陳方;“賈君鵬吃飯”走紅 無聊越來越像一種大眾文化[N];平頂山日報;2009年
8 上海社會科學院 陳占彪;六十年來大眾文化之“豹斑”[N];社會科學報;2009年
9 江西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執(zhí)筆 潘t 張善平;正確引導和發(fā)展大眾文化[N];人民日報;2010年
10 本報記者 文敏 省廣電集團總編輯 程蔚東;大眾文化也應具有高品質(zhì)[N];浙江日報;2010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孟欣欣;大眾文化視野下現(xiàn)代體育的視覺化生存[D];北京體育大學;2011年
2 金民卿;當代中國大眾文化簡論[D];中共中央黨校;2000年
3 傅守祥;歡樂詩學:消費時代大眾文化的審美想像[D];浙江大學;2005年
4 高嶺;審美文化語境中的商品拜物教批判[D];中央美術(shù)學院;2005年
5 謝中山;全球化語境中當下中國文學的大眾化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6 陸敏;文藝學視野中的當代中國大眾文化分層研究[D];遼寧大學;2008年
7 張伯存;中國當代文學和大眾文化中的男性氣質(zhì)[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8 李鵬飛;大眾文化視野中歷史電視劇的敘述策略[D];復旦大學;2006年
9 宋秋敏;“流行歌曲”視角下的唐宋詞[D];蘇州大學;2008年
10 王亞南;中國語境下的消費主義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謝中山;影響的焦慮——大眾文化與新生代作家[D];吉林大學;2004年
2 李志;本雅明大眾文化思想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4年
3 張貞;論大眾文化的平民意識[D];華中師范大學;2003年
4 劉嶺;法蘭克福學派大眾文化批判理論及其運用的語境化解讀[D];華中師范大學;2004年
5 史巖;經(jīng)典閱讀教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4年
6 張劍萍;當代大眾文化的美學闡釋[D];江西師范大學;2004年
7 宗立華;大眾文化的本質(zhì)、作用和建設策略[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8 劉月;轉(zhuǎn)型期的中國當代審美文化[D];曲阜師范大學;2001年
9 劉子岸;審美化生存[D];廣西師范大學;2001年
10 李若嵐;“華服之秀”:以服裝為隱喻的大眾文化詩學[D];暨南大學;2000年
,本文編號:209120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eixuelunwen/2091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