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美學論文 >

法蘭克福學派審美形式理論與俄國形式主義詩學之間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

發(fā)布時間:2018-06-28 13:08

  本文選題:法蘭克福學派 + 俄國形式主義; 參考:《美與時代(下)》2014年04期


【摘要】:國內有些論者把法蘭克福學派歸為"西方現(xiàn)代形式本體論",并把它與俄國形式主義詩學混為一談。誠然,法蘭克福學派的學者,尤其是馬爾庫塞等人,在構建審美形式理論的過程中,吸收了俄國形式主義詩學有關文藝藝術手法的研究成果,同時,兩個學派在美學方法論、文藝研究的對象和對文藝社會職能的認識等方面,也具有相似的觀點。然而,兩個學派的審美形式理論卻存在著本質的區(qū)別,表現(xiàn)在它們各自審美形式理論的哲學思想基礎不同,關于文藝形式本質的觀點不同,以及理論建構所要破解的時代審美問題不同。
[Abstract]:Some domestic scholars regard Frankfurt school as "western modern formal ontology" and confuse it with Russian formalism poetics. It is true that in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ng the theory of aesthetic form, the scholars of Frankfurt School, especially Marcuse et al, have absorbed the achievements of Russian formalism poetics on literary and artistic techniques. At the same time, the two schools are in the aesthetic methodology. The object of literature and art research and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social function of literature and art also have a similar view. However, the aesthetic form theory of the two schools has the essential difference, which is manifested in the different philosophical ideological basis of their respective aesthetic form theory, and their different views on the essence of literary form. And the aesthetic problems of the times to be solved by theoretical construction are different.
【作者單位】: 廣東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廣東現(xiàn)代作家研究學會;
【分類號】:B83-0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郭國良;蔣茜;;簡評約翰·伯格《G》的立體主義文學實驗[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2期

2 王瑜;劉鐵群;;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教學中的文學性問題[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07期

3 孫啟夏;;潛顯理論和人文性理論下的“副+名”現(xiàn)象探究[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11期

4 李莉;;后現(xiàn)代主義語境下的《讓子彈飛》[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年06期

5 段宗社;;論宋明之間詩歌范古模式的轉換[J];安康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6 李鵬飛;;古代小說主題的接受、傳承及其研究[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7 倪志娟;詞語破碎之處何物存在——西方現(xiàn)代哲學的語言學轉向之后[J];北方論叢;2005年04期

8 孫文憲;王丹;;語言轉向:從語言學到語言哲學[J];北方論叢;2011年01期

9 楊冬;;從理論詩學到文學史研究——關于俄國形式主義的再思考[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4期

10 薛美秀;;別有意味的色彩語言——蘇童小說語言探究[J];畢節(jié)學院學報;2010年07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王丙珍;;大興安嶺白銀納鄂倫春民族鄉(xiāng)田野調查——論鄂倫春族薩滿神話及薩滿傳承[A];龍江春秋——黑水文化論集之四[C];2006年

2 周憲;;論作品與(超)文本[A];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年刊(2008年卷)——理論創(chuàng)新時代:中國當代文論與審美文化的轉型[C];2008年

3 李衛(wèi)華;;文學性:從“唯一特性”到“家族相似性”[A];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年刊(2010年卷)——文學理論前沿問題研究[C];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黃德先;文化途徑翻譯研究:爭議與回應[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賀彩虹;笑的解碼[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張才剛;數(shù)字化生存與文學語言的流變[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4 王雪松;中國現(xiàn)代詩歌節(jié)奏原理與形態(tài)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5 遲蕊;魯迅雜文詩性品格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1年

6 劉云雁;朱生豪莎劇翻譯—影響與比較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7 孫興義;清代《詩經(jīng)》闡釋的詩學問題研究[D];云南大學;2011年

8 盧普玲;人物與敘述[D];江西師范大學;2011年

9 陳佳冀;中國文學動物敘事的生發(fā)和建構[D];上海大學;2011年

10 黃長華;巴金小說敘事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許麗莎;塔·托爾斯泰婭長篇小說《野貓精》詩學特征探析[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鄭海婷;大形式:形式—手法—功能[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3 王麗敏;莫言小說意象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4 孫嘉琪;論卞之琳三十年代詩歌的“化古”[D];南京大學;2011年

5 霍勝俠;20世紀西方含混理論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6 魏向陽;俄國形式主義暨陌生化理論研究[D];鄭州大學;2010年

7 岳士發(fā);烏斯賓斯基文藝結構類型學思想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8 李蘭;納博科夫文學講稿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1年

9 李權;接受美學視域下中國古典詩論“意境”研究[D];湘潭大學;2011年

10 趙蓮;小人物,大角色[D];河北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羅旭;;否定的美學——大眾文化的批判理論[J];教師;2010年19期

2 黃力之;;藝術本質問題上的契合和差異——盧卡契與法蘭克福學派的比較研究[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2年04期

3 黃力之;;藝術本質問題上的契合和差異——盧卡契與法蘭克福學派的比較研究[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1992年04期

4 樊錦鑫;;俄國形式主義論陌生化是文學發(fā)展的內在動力[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87年01期

5 樊錦鑫;;俄國形式主義論陌生化是文學發(fā)展的內在動力[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1987年01期

6 鄒強;審美烏托邦功能研究——從法蘭克福學派談起[J];名作欣賞;2005年18期

7 李建群;邱根江;;法蘭克福學派文化工業(yè)藝術審美異化批判理論探析[J];青海社會科學;2010年02期

8 周泉;審美文化的辯證法——法蘭克福學派的審美理論及其大眾文化批評[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99年02期

9 王倩;兩難抉擇的苦惱——論席勒美學思想中的“人性分裂”[J];臨沂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04期

10 盧曉俠;;審美守望的困境與商業(yè)文化的再闡釋——法蘭克福學派審美文藝觀反思[J];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汪行福;;社會批判與審美理論——從本雅明的救贖批判到哈貝馬斯的新啟蒙美學[A];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評論(6)[C];2008年

2 朱印海;;中西馬克思主義美學與政治意識比較分析[A];馬列文論研究——全國馬列文藝論著研究會十九屆、二十屆、二十一屆、二十二屆年會論文集[C];2002年

3 施立峻;;審美批評的限度與可能——從批判理論看當代審美批評的建構[A];2008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六屆學術年會文集(哲學·歷史·文學學科卷)[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上海社會科學院 沈大明;馬爾庫塞:用美學的批判救治西方文明弊病[N];社會科學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王妍慧;“表現(xiàn)性形式”的歷史呈現(xiàn)[D];首都師范大學;2006年

2 陳全黎;現(xiàn)代性的美學話語:批判理論與實踐美學[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3 閆翠靜;席勒的美學思想及其現(xiàn)實意義[D];山東師范大學;2009年

4 張軍;阿多諾審美現(xiàn)代性思想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5 沈靜;詹姆遜的馬克思主義闡釋學美學[D];武漢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鄒強;雅典娜之光[D];山東師范大學;2003年

2 郭摯英;從審美烏托邦到審美話語[D];西南交通大學;2013年

3 陳黎鈴;論審美自律性[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4 彭沈莉;阿多諾否定美學的現(xiàn)時觀照及其對文藝創(chuàng)作的意義[D];四川師范大學;2007年

5 祁永芳;阿多諾摹仿理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6 毋燕;非同一性的藝術重構[D];西北大學;2008年

7 馬娣子;阿多諾的否定美學思想[D];安徽大學;2005年

8 余沛泓;德塞都的日常生活美學及其當代文化意義[D];廣西師范大學;2008年

9 董紅霞;“靈”與“肉”的審美和諧建構[D];曲阜師范大學;2008年

10 尚淑梅;回憶、想象與烏托邦[D];西北大學;2008年

,

本文編號:2078092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eixuelunwen/2078092.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2a82b***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