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自由給予自由”——審美心理療法初探之一
本文選題:心理療法 + 心理治療。 參考:《美與時代(下)》2013年07期
【摘要】:正人類的審美活動是一種"無為而為"的"自由欣賞",因此,"通過自由給予自由,這是審美王國的基本法律。"審美活動從本質上說,是主體擺脫了種種精神枷鎖獲得了自由后所形成的一種精神愉悅的生存狀態(tài)。因此,可以將這種"帶有令人解放的性質"的審美活動引入到心理教育與心理治療中來。審美心理療法最大的優(yōu)勢,就在于它給受治者的審美刺激具有愉悅性。有很強的可接受性。審美心理療法雖然與其他心理療法一樣,都采用了心理學上最基本最普遍的"刺激→反應"的原理,但最大的不同是審美心理療法所采用的"刺激"不是單一的認知性的言語刺
[Abstract]:The aesthetic activity of human beings is a kind of "free appreciation" of "doing nothing". Therefore, "giving freedom through freedom is the basic law of the aesthetic kingdom." In essence, aesthetic activity is a state of existence of spiritual pleasure formed when the subject is free from all kinds of spiritual shackles. Therefore, this kind of aesthetic activity with liberating nature can be introduced into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and psychotherapy. The greatest advantage of aesthetic psychotherapy lies in its pleasure to the subject. There is strong acceptability. Although aesthetic psychotherapy, like other psychotherapy, adopts the most basic and universal principle of "stimulus response" in psychology, the biggest difference is that the "stimulus" used in aesthetic psychotherapy is not a single cognitive verbal prick.
【作者單位】: 湖南師范大學;湖南省美學學會;湖南益陽市中心醫(yī)院神經內科;
【分類號】:B83-0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郭昭第;;解放·協(xié)同·批判——論審美活動的現代功能[J];天水師范學院學報;2007年04期
2 彭修艮;;論美學研究范圍的自律與擴展[J];學術研究;1987年04期
3 王秀芳;;論審美活動對科學創(chuàng)造的作用[J];北京社會科學;1991年02期
4 馬國柱;審美符號論[J];學術論壇;1992年04期
5 齊志家;;20世紀中國美學建構思想述評[J];社會科學評論;2004年01期
6 高瑞民;;從布洛的“心理距離”說看意志在審美活動中的作用[J];科技信息(學術版);2006年07期
7 吳家躍;;美·審美·藝術美[J];美與時代;2007年07期
8 王曉華;;身體主體性的起源與審美發(fā)生論——主體論身體美學論綱之一[J];河北學刊;2009年03期
9 成駿;;精神負荷釋放導向審美的心理機制[J];藝術與設計(理論);2009年08期
10 馬國柱;論審美主客體的價值關系[J];學術論壇;1991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段建軍;;審美活動中的自我與他人——審美創(chuàng)造價值觀簡論[A];價值哲學發(fā)展論[C];2008年
2 鐘華;;審美活動特性論綱[A];中華美學學會第五屆全國美學會議論文集[C];1999年
3 李志宏;;60年來美學基本原理的研究與科學化闡釋——認知美學概述[A];中華美學學會第七屆全國美學大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4 索松華;;美學是研究審美現象的科學——兼論“生活美學”的合法性建構[A];美學、文藝學基本理論建設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5 段建軍;;審美活動中的自我與他人——審美創(chuàng)造觀簡論[A];改革開放三十年與價值哲學發(fā)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6 童慶炳;;審美與人的全面發(fā)展[A];小康社會:文化生態(tài)與全面發(fā)展——2003學術前沿論壇論文集[C];2004年
7 顧永芝;房亞紅;;美學是什么[A];探尋美與藝術——江蘇省美學學會(2001—2006)紀念文集[C];2006年
8 鐘仕倫;李天道;;二十世紀中國傳統(tǒng)美學的研究的回顧與展望[A];中華美學學會第五屆全國美學會議論文集[C];1999年
9 李志宏;;從“人本質美學觀”到“人智能美學觀”的理論建構與闡釋[A];中華美學學會第六屆全國美學大會暨“全球化與中國美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10 潘立勇;;休閑、審美與當代生活品質[A];“和諧社會中的美學與高校美學教育”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劉長林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養(yǎng)生是一種高尚的審美活動[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2 陳新漢;審美活動的認識論新審視[N];光明日報;2001年
3 中共山西省委常委、太原市委書記 申維辰;構建時代之美[N];光明日報;2008年
4 中國人民大學 袁濟喜;中國傳統(tǒng)美學的人文意識[N];社會科學報;2006年
5 陳定家;價值美學的新開拓[N];人民日報;2008年
6 記者 馬子雷;第18屆世界美學大會在京開幕[N];中國文化報;2010年
7 劉家友;關于《美學基礎理論簡論》的若干問題[N];盤錦日報;2010年
8 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朱志榮;生活中的美學[N];新華日報;2007年
9 耿文婷;融合相通的“后審美”[N];中國文化報;2000年
10 文潔華 香港浸會大學宗教與哲學系教授 國際美學協(xié)會執(zhí)行委員會委員;美:身體與心靈交融的哲學[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成聯合;崇高的面相——審美形態(tài)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9年
2 劉琴;審美自律性的歷史考察與反思[D];復旦大學;2009年
3 劉凱;康德美學中的自由[D];復旦大學;2006年
4 谷鵬飛;應用美學學科模式研究[D];中國人民大學;2007年
5 梁光焰;回到美自身的領域[D];西南大學;2011年
6 程金海;當代西方對話美學思想研究[D];復旦大學;2004年
7 陳海靜;審美自由論[D];復旦大學;2003年
8 張海燕;牟宗三美學思想研究[D];浙江大學;2008年
9 吳時紅;實踐論美學在中國[D];浙江大學;2011年
10 楊波;生存論視野下的審美超越問題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肖朗;回歸生活世界:維特根斯坦思想的美學向度[D];陜西師范大學;2005年
2 宗營芳;審美價值的基本理論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8年
3 朱海燕;價值論美學范疇及體系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8年
4 任曉文;中國古典審美活動范疇中的“觀”[D];山東大學;2010年
5 生巖巖;中國古典審美活動“游”范疇通論[D];山東大學;2010年
6 劉志浩;“通”范疇與中國古代審美主體論[D];山東大學;2010年
7 王健;當代青少年審美活動的身體化傾向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2年
8 平盼盼;葉朗美學思想述評[D];安徽大學;2012年
9 曲麗娟;美育與現代審美人格重塑[D];曲阜師范大學;2008年
10 李茁;生命美學與中國當代審美文化的建構[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07775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eixuelunwen/2077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