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美學論文 >

漢譯本《美學》中黑格爾的藝術功用論

發(fā)布時間:2016-11-30 19:14

  本文關鍵詞:藝術終結之后:黑格爾與現代美學轉向,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西南大學》 2013年

漢譯本《美學》中黑格爾的藝術功用論

張海連  

【摘要】:自從德國古典哲學和美學的集大成者黑格爾的藝術理論進入中國以來,學界對他的研究越來越多,越來越深入。近年來,國內學界對黑格爾的研究主要從其美學體系、美的定義、自然美論、藝術終結論等方面出發(fā)進行探討,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筆者發(fā)現,關于黑格爾藝術功用論這一命題的探討,卻不是很全面、系統(tǒng)和深入。 因此,筆者將著重研究黑格爾在《美學》一書中的藝術功用觀。通過文本細讀和資料整理,筆者認為黑格爾的藝術功用論主要有三大點,即認識功用,審美、娛樂功用,道德教益功用。認識功用包括對人和宇宙世界的認識,對宗教真理的認識,對歷史規(guī)律的認識,及對時代、民族精神的認識。審美和娛樂功用主要指審美趣味和鑒賞力的培養(yǎng)及藝術所帶來的快感,二者是辯證統(tǒng)一的關系。道德教益功用既包含對人性的凈化,又包括對人類道德教育的提高。其中最根本的功用就是認識,其他幾種功用都是為認識而服務的,同時,認識也要依賴后面兩種功用才能完成任務。筆者認為,黑格爾的藝術功用論是一種“圓圈”理論,它從最基本的認識功用出發(fā),經過其他幾種功能,最終又回復到自身。最后筆者又把黑格爾的藝術功用觀同萊辛、席勒和歌德三位美學家的觀點進行比較研究,進一步加深對黑格爾藝術功用論的認識。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西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J01
【目錄】: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王元化;讀黑格爾《美學》筆記[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03期

2 岳介先;黑格爾的藝術美育論[J];美與時代;2003年10期

3 趙丹鳳;;國內黑格爾美學思想研究述評[J];美與時代(下半月);2009年12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陳其海;;蒲松齡的德性品質初探[J];蒲松齡研究;2010年02期

2 董龍昌;;蘇格拉底“美在效用說”新探[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2年01期

3 沃利青;;“移情”論與“意境”說比較[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7年04期

4 陳祥明;;注重形式美與提高鑒賞力——中國繪畫鑒賞的理論與實踐[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5 李繼武;;高度反思的學說與實踐基礎上高度反思的科學[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6 溫純如;黑格爾關于量與數學的無限性思想[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3期

7 趙妙法;Metaethics(后倫理學)與Metaphysics(后物理學)——粗議中西哲學之異同及中國有無哲學的問題[J];安徽大學學報;2004年02期

8 洪永穩(wěn);簡析康德美學中審美與人的自由[J];安徽大學學報;2004年03期

9 徐慶年,王達敏;錢鐘書與休謨哲學[J];安徽大學學報;2005年05期

10 李革新;;從自然王國到自由王國——論康德、黑格爾和馬克思的自由觀[J];安徽大學學報;2006年05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凱波;屈騷評論與漢代文學思想[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金哲;平面化:后現代文化表征的多維闡釋[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郝文斌;高校教師思想政治工作實證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4 吳旅燕;論我國私有財產權的憲法保護[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5 吳波;共同犯罪停止形態(tài)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6 許青松;間接正犯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7 劉衛(wèi)先;后代人權利論批判[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8 武克勤;英伽登文學本體論思想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9 盧迎春;論當代中國大眾傳媒的政治功能[D];蘇州大學;2010年

10 張潔;上海市郊公辦學校學生來源的多樣性對教育的影響與對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黃克劍;回眸審美自覺中的“崇高”之維——一種對德國古典美學中崇高范疇嬗演的考辨[J];東南學術;2004年01期

2 李文斌;;黑格爾自然美觀評析[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3 楊建;黑格爾自然美論的邏輯悖論[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4 韓文革;黑格爾美學思想的“精神”[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5 張黔;黑格爾美學的迷誤[J];江漢論壇;2001年07期

6 張玉能;黑格爾的美學范疇體系(上)[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4期

7 張玉能;黑格爾的美學范疇體系(下)[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8 代迅;;藝術終結之后:黑格爾與現代美學轉向[J];江西社會科學;2009年01期

9 王向峰;;黑格爾美學體系中的自然美論[J];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10 汪代明;電子游戲,藝術的終結者?[J];理論與創(chuàng)作;2003年05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國清;黑格爾、中國學術和現代性[J];讀書;2003年04期

2 林慶;黑格爾實踐思想探析[J];昆明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3年02期

3 張小媚;論黑格爾現實觀的政治意義[J];昆明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3年02期

4 王德貞;淺析黑格爾“具體”、“發(fā)展”原則[J];山東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4期

5 張小媚;從黑格爾論“現實”中看其政治觀[J];湖南第一師范學報;2003年04期

6 石伶亞,黃飛澤;論黑格爾哲學關于生命的闡釋[J];湖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3年02期

7 莊桂成;黑格爾與20世紀中國“典型論”[J];江漢論壇;2004年03期

8 段向云;;馬克思如何實現對黑格爾辯證法的改造[J];天津商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9 孟憲婧;張慧君;;黑格爾辯證法的真正內涵[J];大連海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10 丁恒星;李娟;;哲學終結了嗎[J];江蘇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6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汐朋;胡亞軍;;馬克思與黑格爾知性觀之比較[A];新規(guī)劃·新視野·新發(fā)展——天津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天津學術文庫》(上)[C];2011年

2 張大衛(wèi);;“時代的囚徒”——重思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對黑格爾哲學的批判[A];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評論(8)[C];2010年

3 俞吾金;;重新理解馬克思哲學與黑格爾哲學之間的關系[A];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評論(5)[C];2007年

4 陳一壯;;黑格爾、方以智辯證法思想比較研究[A];全國外國哲學學術研討會——紀念“蕪湖會議”暨“兩學會”成立30周年論文集[C];2008年

5 徐衛(wèi)紅;;黑格爾國家神話中的教育[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6 黃小洲;;論黑格爾的自由譜系學[A];“西方政治哲學”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1年

7 王福生;;從思辨到革命——馬克思對黑格爾辯證法的顛倒[A];第五屆馬克思哲學論壇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形態(tài)研究會議論文集(下)[C];2005年

8 李鵬程;;論黑格爾宗教哲學的形而上學建構[A];全國“形而上學與反形而上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9 楊善解;;論西方傳統(tǒng)哲學的本質及其演變——兼論馬克思對黑格爾辯證法的批判[A];全國外國哲學學術研討會——紀念“蕪湖會議”暨“兩學會”成立30周年論文集[C];2008年

10 陳涯倩;;試論共同體的宗教本質[A];第二屆中國南北哲學論壇暨“哲學的當代意義”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項熹;[N];光明日報;2002年

2 嚴兆軍;[N];文學報;2002年

3 復旦大學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心 俞吾金;[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4 華東師范大學歷史系教授 許紀霖 本報記者 陳菁霞 整理;[N];中華讀書報;2013年

5 美國南伊利諾伊大學哲學系 孫寧;[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年

6 南開大學哲學院 齊艷紅;[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年

7 張世英(北京大學教授);[N];中國圖書商報;2003年

8 于濤 赫爾辛基大學哲學系、南開大學哲學學院;[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9 朱志榮;[N];中華讀書報;2013年

10 華東師范大學哲學系 鄭憶石;[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尹峻;國家與革命:黑格爾與馬克思關系的歷史性解答[D];吉林大學;2011年

2 莊振華;黑格爾的歷史觀[D];復旦大學;2010年

3 李瑩;黑格爾的個體性理論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4 王福生;從思辨到革命——馬克思對黑格爾辯證法的顛倒[D];吉林大學;2004年

5 丁三東;論黑格爾的自由譜系[D];武漢大學;2005年

6 徐曉庚;黑格爾關于造型藝術一般問題的考察[D];中央美術學院;2006年

7 章忠民;黑格爾的當代意義[D];復旦大學;2002年

8 朱長兵;黑格爾真理觀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9 張宗艷;黑格爾思辨概念研究[D];吉林大學;2013年

10 孫旭武;現實與邏輯——論馬克思對黑格爾辯證法的顛倒及其意義[D];吉林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夏妍;黑格爾“反思”思想探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8年

2 羅健;黑格爾的絕對與有神論[D];華南師范大學;2007年

3 張澤天;馬克思對黑格爾辯證法的批判與超越[D];西北師范大學;2011年

4 王曉永;改革開放以來的黑格爾哲學研究[D];西北大學;2014年

5 周振權;黑格爾知識理論新探[D];陜西師范大學;2009年

6 黃穎;黑格爾自然美觀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0年

7 李晟滔;藝術美的哲學底蘊——黑格爾《美學》第一卷解讀[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8 楊靜;黑格爾藝術理論的當代價值[D];河北大學;2007年

9 潘中偉;黑格爾辯證法批判[D];河南大學;2001年

10 楊振宇;黑格爾精神視野下的人及其生存境遇[D];黑龍江大學;2006年


  本文關鍵詞:藝術終結之后:黑格爾與現代美學轉向,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

本文編號:199884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eixuelunwen/199884.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fe86b***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