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懷疑論與現(xiàn)象學的邏輯聯(lián)系及其對美學的啟示
本文選題:現(xiàn)象學 + 懷疑論; 參考:《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5年02期
【摘要】:胡塞爾在借鑒古典懷疑論的"懸置"(Epokhe)、"存疑"(Epoche)、"對立"(Antitheses)、"否定"(Negation)等方法論的前提下,展開對懷疑論的批判活動,清洗了"存疑"的觀念和反駁了心理主義和相對主義。由此,建立了現(xiàn)象學這種現(xiàn)代意義的主體性哲學。從懷疑論和現(xiàn)象學的邏輯聯(lián)系考察,它對于美學的啟迪意義在于,消解傳統(tǒng)哲學的二元對立的本體論,接納純粹意識作為審美主體,并將想象和體驗引申為美學的方法。由此誕生和以往美學不同的概念和話語,為美學研究開拓新的思維空間。
[Abstract]:On the premise of drawing lessons from the methodology of classical skepticism, such as "suspended", "doubtful", "opposites" and "negation", Husserl carried out critical activities on skepticism, purged the concept of "doubt" and refuted psychologism and relativism. Thus, the phenomenological philosophy of subjectivity in modern sense is established. From the logical connection between skepticism and phenomenology, its enlightening significance for aesthetics lies in dispelling the dualistic ontology of traditional philosophy, accepting pure consciousness as the aesthetic subject, and extending imagination and experience as aesthetic methods. Therefore, different concepts and words were born from the past aesthetics, which opened up a new thinking space for aesthetic research.
【作者單位】: 湖南師范大學文學院
【基金】:2001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懷疑論美學"的系列研究之一;課題編號:01ZXB047。
【分類號】:B83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蕾;;科研創(chuàng)新的哲學思考[J];中華醫(yī)院管理雜志;2006年04期
2 師保國,廖承琳;規(guī)范自然主義理論對心理學研究的啟示[J];自然辯證法研究;2002年03期
3 張偉琛;勞丹的“不合理性假定”與科學知識社會學[J];自然辯證法研究;2002年04期
4 黃時進;從傳統(tǒng)科普到公眾理解科學的哲學背景解讀[J];自然辯證法研究;2004年03期
5 周貴華;試論胡塞爾現(xiàn)象學方法的四重含義[J];襄樊學院學報;2004年01期
6 張昀;人生儀禮與習俗化探源[J];新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3期
7 陳潔萍;閱讀《視差》——斯蒂文·霍爾建筑思想研究[J];新建筑;2003年06期
8 王鑒;實踐教學論論綱[J];學科教育;2004年07期
9 李詠吟;審美活動的主體性與主體間性[J];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3期
10 李蜀人;胡塞爾意向性理論的構成及意義[J];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6條
1 孫承叔;;資本與現(xiàn)代性——馬克思的回答[A];上海社科院馬克思主義創(chuàng)新論壇2007論文集[C];2007年
2 高堅;高紅艷;;新聞理論研究中的方法論試探[A];信息化進程中的傳媒教育與傳媒研究——第二屆中國傳播學論壇論文匯編(上冊)[C];2002年
3 張偉;;文藝理論研究中知識論前提的反思與生存本體論的建構[A];美學、文藝學基本理論建設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4 仲輝;;對海德格爾“納托普報告”的再“觀看”[A];“現(xiàn)象學與政治學”國際現(xiàn)象學學術研討會暨中國第十二屆現(xiàn)象學年會論文集[C];2007年
5 張偉;;文藝理論研究中知識論前提反思與生存本體論建構[A];繁榮·和諧·振興——遼寧省哲學社會科學首屆學術年會獲獎成果文集[C];2007年
6 戴茂堂;;超越自然主義的美學革命——康德“審美判斷力批判”的現(xiàn)象學解讀[A];現(xiàn)代德國哲學與歐洲大陸哲學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黃偉;返回藝術的生存之源[D];四川大學;2006年
2 林曉華;媒介素養(yǎng)與少數(shù)民族發(fā)展[D];四川大學;2006年
3 郭嚶蔚;論辯證思維的確定性[D];吉林大學;2007年
4 焦明甲;從“物性邏輯”到“人性邏輯”[D];吉林大學;2007年
5 潘宇鵬;科西克《具體的辯證法》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6 侯依成;馬克思哲學革命后的形而上學補寫[D];吉林大學;2007年
7 范莉;內史大師柯瓦雷的科學編史學思想研究[D];山西大學;2007年
8 戚廣平;“非同一性的契機”:關于“建構”的現(xiàn)代性批判[D];同濟大學;2007年
9 楊廟平;《巴黎手稿》與當代中國美學理論形態(tài)建構[D];四川大學;2007年
10 杜建國;語言、意向與存在[D];山西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世兵;高中思想政治課生活化教學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07年
2 李鵬程;中國傳統(tǒng)視覺符號的價值創(chuàng)新[D];上海交通大學;2008年
3 劉小紅;日常交往與人的發(fā)展研究[D];延安大學;2007年
4 盛紅杰;市民社會視域下的行政權力規(guī)制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07年
5 黃彬;徐復觀政治哲學思想研究[D];南昌大學;2007年
6 殷貝;在藝術中超越時間與自我:納博科夫在柏格森影響下的文藝思想[D];四川大學;2007年
7 張亮;早期海德格爾現(xiàn)象學的解釋學研究[D];山西大學;2007年
8 王yN歌;卡通意識與卡通化藝術創(chuàng)作[D];上海師范大學;2007年
9 牛文君;走向存在之家[D];安徽師范大學;2007年
10 李勇;哲學詮釋學之道[D];安徽師范大學;2007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黃甫生;論懷疑[J];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1983年03期
2 汪和梅;;休謨懷疑論的性質及其歷史作用[J];學習與探索;1983年03期
3 汪和梅;從《人類理解研究》看休謨懷疑論的性質[J];求是學刊;1985年05期
4 肖振常;老子是中國古代哲學懷疑論的先驅[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86年01期
5 李朝東;懷疑認識論研究[J];蘭州學刊;1987年06期
6 許玉乾;懷疑論不等于不可知論[J];人文雜志;1988年05期
7 S.波爾多 ,夏光;女權主義懷疑論與“男性”哲學[J];國外社會科學;1989年06期
8 趙志坤 ,李廣智;試論晚期古希臘羅馬懷疑論哲學的形成及其時代特征[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0年03期
9 牟博;懷疑論研究近況[J];哲學動態(tài);1991年11期
10 王興國;懷疑論在認識史中發(fā)展的“圓圈”[J];玉溪師范學院學報;1992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9條
1 胡明揚;;語法例證的規(guī)范性和可接受性[A];第一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C];1985年
2 虞愚;;玄奘對因明的貢獻[A];因明論文集[C];1980年
3 徹爾巴茨基;虞愚;;真實與知識[A];因明論文集[C];1980年
4 趙林;;徘徊于懷疑論與獨斷論之間[A];“西文知識論”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5 程煉;;劉易斯與懷疑論[A];“西文知識論”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6 王榮江;;后現(xiàn)代主義對待科學的策略及其危害——由索卡爾事件想到的[A];慶?茖W技術與辯證法創(chuàng)刊20周年文集[C];2004年
7 張品端;;朱子理學對法國啟蒙思潮的影響[A];朱熹與武夷山學術研討會專輯論文集[C];2004年
8 李恒威;;知覺的兩義性及科學的知覺基礎[A];法國哲學的現(xiàn)代與未來全國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4年
9 包利民;;預測技藝與命運——古典實踐理性一論[A];“理性、信仰與宗教”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張云中;波音空客斗法天空 新航訂單改變戰(zhàn)局[N];國際商報;2000年
2 李大光;本世紀十大反偽科學斗士及他們的作品[N];科學時報;2000年
3 曉雨;ASP服務離中小企業(yè)有多遠[N];中國勞動保障報;2000年
4 特約記者 邵景良 記者 趙新義;政協(xié)主席心系民辦高校[N];人民政協(xié)報;2001年
5 大唐電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裁 魏少軍;堅定信心,實事求是 面向應用,注重創(chuàng)新[N];中國高新技術產(chǎn)業(yè)導報;2002年
6 劉華杰;撕開偽科學的遮羞布[N];河北日報;2002年
7 Michael Shermer;“隱士科學家”揭秘[N];科學時報;2002年
8 本報記者 林紫玉;3G翻滾過山車[N];通信產(chǎn)業(yè)報;2002年
9 記者 袁錦林;意大利怠慢了歐元?[N];新華每日電訊;2002年
10 邢賁思;歐洲近代哲學中的理性主義[N];學習時報;200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胡玄能;企業(yè)并購分析[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2 梅曉云;文化無根—以奈保爾為個案的移民文化研究[D];西北大學;2003年
3 李滌非;基因與身體的哲學[D];武漢大學;2005年
4 趙萬里;建構論與科學知識的社會建構[D];南開大學;200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迅;霍克海默的批判理論述評[D];蘇州大學;2001年
2 張紹友;迷霧中的“意義”[D];西南師范大學;2002年
3 李鳳梅;論法律的確定性[D];中國政法大學;2002年
4 陳楓艷;[D];蘇州大學;2003年
5 沈學君;他心問題及其解答[D];華中師范大學;2004年
6 余成躍;康德對形而上學重建的思想探究[D];安徽大學;2004年
7 張青波;裁判中抽象與具體之難題及其解決途徑[D];中國政法大學;2004年
8 胡長兵;后期維特根斯坦日常語言分析中的新哲學觀與新批判[D];安徽大學;2004年
9 王長新;科學合理性理論的發(fā)展與轉向[D];中南大學;2003年
10 張奉君;休謨正義觀述評[D];中共中央黨校;2004年
,本文編號:197492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eixuelunwen/19749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