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轉向與審美教育——創(chuàng)美美育與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
本文選題:實踐轉向 + 審美教育; 參考:《甘肅社會科學》2012年06期
【摘要】:實踐轉向對審美教育的影響特別巨大,因為審美教育本身就是一種審美創(chuàng)造實踐和藝術創(chuàng)造實踐。實踐轉向將使審美教育由意識形態(tài)教育轉向審美實踐教育,轉向審美實踐和藝術實踐活動本身。審美教育的實踐分析將由學校教育轉向社會教育,不僅關注審美教育的學校實踐,同時注意家庭和社會的審美教育實踐。審美教育的實踐分析還將由感美美育和立美美育的實踐分析轉向創(chuàng)美美育的實踐分析,不僅培養(yǎng)和豐富受教育者的審美感受、審美觀念、審美理想、審美情趣等審美意識,而且培育和提高受教育者的創(chuàng)造美和藝術的技能、技藝、技巧,在審美實踐和藝術實踐中培養(yǎng)和造就審美的人。審美教育將在審美實踐和藝術實踐的自由創(chuàng)造性過程中培養(yǎng)和造就自由全面發(fā)展的人。
[Abstract]:The shift of practice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aesthetic education, because aesthetic education itself is a practice of aesthetic creation and artistic creation. The turn of practice will change aesthetic education from ideological education to aesthetic practice education, to aesthetic practice and art practice itself. The practical analysis of aesthetic education will shift from school education to social education. It not only pays attention to the school practice of aesthetic education, but also to the aesthetic education practice of family and society. The practical analysis of aesthetic education will also change from the practical analysis of aesthetic education and aesthetic education to the practical analysis of aesthetic education of creating beauty, which not only cultivates and enriches the aesthetic consciousness of the educated, such as aesthetic feeling, aesthetic idea, aesthetic ideal, aesthetic taste, etc. And cultivate and improve the educatee's skill, skill of creating beauty and art, cultivate and bring up aesthetic person in aesthetic practice and art practice. Aesthetic education will cultivate and bring up free and all-round people in the free creative process of aesthetic practice and artistic practice.
【作者單位】: 玉林師范學院;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后學’語境與馬克思主義美學中國化”(編號11CZW017) 教育部2008年度人文社科青年項目(編號:08JC751016)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A811;B83-4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盧秉利;;實踐美學的哲學語境分析[J];湖南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2 黃健云,陳肖容;論審美直覺產生的原因[J];廣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5年03期
3 彭文曉;論美育價值及其實現(xiàn)[J];高等函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3期
4 張玉能;實踐美學的價值論維度[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5 王汝啟;多媒體課件界面設計中美學運用的探討[J];海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4年01期
6 楊賢玉;論英語教學中的美育功能[J];黃岡師范學院學報;2001年05期
7 黃健云;淺論審美移情的方法和藝術功能[J];廣西社會科學;2003年09期
8 徐峰;趙艷;;莊子之“游”的三個美學層面及其它[J];和田師范?茖W校學報;2005年06期
9 龍利花;談《西游記》的象征意義[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5年09期
10 張曉慧;;高職校園普通話的人文教育功能初探[J];教育與職業(yè);2006年14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楊道麟;美學視野下的語文教育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2 楊波;生存論視野下的審美超越問題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2年
3 季芳;實踐美學的生態(tài)維度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劍;月亮神話母題的象征[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2 蔡永忠;論《雷雨》中蘩漪性格塑造的不足[D];華中師范大學;2004年
3 姜玉英;淺談中學語文教學中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4 李曉梅;試論蘩漪性格的獨特性[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5 王萍;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審美情感教育[D];四川師范大學;2007年
6 王昭;論移情與審美欣賞[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7 李樹偉;莊子養(yǎng)生思想探要[D];青島大學;2008年
8 帥丹;論高中詩歌教學與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9 湯文平;高中語文教材中的“病態(tài)美”辨析及其審美教育策略[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10 邢艷麗;體態(tài)語言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9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趙杰;;談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J];職業(yè)技術教育;1999年23期
2 陳純潔;論大學語文教學開展審美教育的必要性與可行性[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4年11期
3 蔣曉華;;電子琴教學與審美教育[J];中小學音樂教育;2005年12期
4 崔改梅;;淺談高職歷史教學中的審美教育[J];濮陽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7年01期
5 湯慧池;;論音樂教育在審美教育中的地位[J];湖南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7年02期
6 魯仕清;;語文教學中如何貫穿審美教育[J];語文學刊;2007年10期
7 李喜民;;大學語文:行走在審美教育的大道上[J];新聞愛好者(理論版);2008年01期
8 曾桂生;;“三個結合”是審美教育的有效形式[J];上海藝術家;2009年01期
9 單永軍;;近現(xiàn)代審美教育思想的嬗變[J];四川戲劇;2009年03期
10 杜玉庭;李紅輝;;英語教學中審美意識的培養(yǎng)[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09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聞櫻;;試論音樂史料在音樂教學中的審美教育[A];中國社會音樂研究論文集[C];2006年
2 劉媛媛;劉太平;;在文學欣賞教學中強化審美教育的幾點做法[A];中國當代教育理論文獻——第四屆中國教育家大會成果匯編(下)[C];2007年
3 施江斌;;試論審美教育與人的全面發(fā)展[A];《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第十四輯暨全國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會論文匯編[C];2002年
4 張傳燧;;論玄學與魏晉南北朝審美教育[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5 譚靜波;;重視青少年京劇審美教育問題[A];京劇的歷史、現(xiàn)狀與未來暨京劇學學科建設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5年
6 農磊;;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A];中國當代教育理論文獻——第四屆中國教育家大會成果匯編(上)[C];2007年
7 季伏昆;;以文致美 以美育才——略論文學教學中的審美教育[A];春華秋實——江蘇省美學學會(1981—2001)紀念文集[C];2001年
8 潘智彪;;美育與人的審美需要[A];中華美學學會第五屆全國美學會議論文集[C];1999年
9 孫燕生;;科技館之美育[A];學習型社會與科技館學術研討會論文選編[C];2003年
10 馬衛(wèi)星;;音樂心理學在大學審美教育中的應用[A];第一屆全國音樂心理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睢縣回族高級中學 趙玉梅;語文課堂教學審美教育淺論[N];學知報;2010年
2 梁學杰;中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審美教育[N];黔西南日報;2009年
3 臨潁縣王孟一中 孟燕;淺談美術教學中的審美教育[N];學知報;2010年
4 北京師范大學哲學與社會學學院教授 方珊;網(wǎng)絡,讓美育更“美”[N];中國教育報;2007年
5 鄲城縣實驗中學 許瑞紅;淺談音樂教學中的審美教育[N];周口日報;2008年
6 吳小紅;強化青少年的審美教育[N];安徽日報;2003年
7 鄭海燕;淺談博物館對未成年人的審美教育作用[N];中國文物報;2005年
8 北方工業(yè)大學文法學院 王文革;審美教育的立足點[N];光明日報;2009年
9 武勝縣萬善初級中學 陳源;語文教學中須重視審美教育[N];廣安日報;2005年
10 楊家友;重視崇高在審美教育中的最高作用[N];光明日報;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祖國華;思想政治教育審美問題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2 鄭素華;審美教育行為特征的人類學探析[D];復旦大學;2008年
3 馬曉俊;科學實驗的哲學研究[D];復旦大學;2007年
4 趙崇樂;體育審美教育觀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5 郭俊立;科學知識社會學研究轉向的認識論意義[D];山西大學;2007年
6 朱振林;論辯證法的實踐基礎及當代走向[D];黑龍江大學;2007年
7 王一妍;《資本論》方法論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8 謝朝群;禮貌的實踐轉向[D];福建師范大學;2004年
9 閆翠靜;席勒的美學思想及其現(xiàn)實意義[D];山東師范大學;2009年
10 司紅玉;健身氣功教學與審美教育[D];山西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麗;論中師古典詩歌教學中的審美教育[D];遼寧師范大學;2004年
2 張苑琛;審美教育與當代大學生素質教育的理論與實踐[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1年
3 詹雪;高中語文文學作品教學和審美教育[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4 周麗;論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D];西南師范大學;2001年
5 劉國友;論中學語文審美教育[D];西南師范大學;2002年
6 嚴萍;關于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實施審美教育的實踐與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4年
7 馮小靖;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8 鄭素華;論朱光潛審美教育思想的現(xiàn)代性[D];揚州大學;2004年
9 何平滾;魯迅小說與審美教育[D];華中師范大學;2003年
10 狄俊;審美教育與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的理論及其實踐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195602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eixuelunwen/1956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