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zhuǎn)換與超越:知識論與價值論美學的結(jié)構(gòu)體性
本文選題:知識論與價值論美學 + 審美價值 ; 參考:《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5期
【摘要】:審美的結(jié)構(gòu)體性是一種邏輯結(jié)構(gòu)的本質(zhì)問題。知識論與價值論美學認為,審美的結(jié)構(gòu)體性應是時空統(tǒng)一的存在,它規(guī)定著結(jié)構(gòu)的具體呈現(xiàn)形態(tài),也規(guī)定著審美的知識構(gòu)成和轉(zhuǎn)換方式。當代審美在維系審美結(jié)構(gòu)體性的本質(zhì)時,更注重審美信息流的轉(zhuǎn)換,從而極大地推動了當代審美的發(fā)展。
[Abstract]:Aesthetic structure is an essential problem of logical structure. The aesthetics of knowledge and value holds that the aesthetic structure should be the existence of the unity of time and space, which stipulates the concrete appearance of the structure, as well as the form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aesthetic knowledge. In maintaining the essence of aesthetic structure, contemporary aesthetics pays more attention to the transformation of aesthetic information flow, which greatly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aesthetics.
【作者單位】: 江南大學文學院;
【分類號】:B83-0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王坤;西方現(xiàn)代美學與藝術獨立理論[J];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6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塔拉;最小作用量原理與簡單性原則[J];內(nèi)蒙古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年01期
2 張國棟,李建華;數(shù)學思想與數(shù)學教育[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1998年02期
3 王陽;論視角交匯規(guī)則[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1年03期
4 薛曉陽;人格現(xiàn)代化與教育的三種選擇[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5期
5 李桂花,王求知;科技的人化何以可能[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6 黃秦安;科學如何與偽科學劃界[J];渭南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7 陳雨思;論科學的復雜性——兼評科學終結(jié)論[J];系統(tǒng)辯證學學報;2005年04期
8 譚文松;論科學的道德價值[J];北京行政學院學報;2000年03期
9 王磊,常存庫;關于中藥療效的現(xiàn)實評價與絕對思考[J];醫(yī)學與哲學;2004年03期
10 盛華根;科研規(guī)范控制功能獲得途徑探討[J];中國軟科學;2005年10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何玉興;社會群體溝通平衡問題學理資源探析[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田松;惠勒科學哲學思想初探[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3 李恒威;“生活世界”復雜性的動力模式[D];浙江大學;2005年
4 張海燕;洛特曼的文化符號詩學理論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7年
5 李志雄;亞里士多德的古典敘事理論研究[D];浙江大學;2007年
6 姜娓娓;建筑裝飾與社會文化環(huán)境[D];清華大學;2004年
7 王恩華;學術越軌與大學學術管理[D];華中科技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雷良;形而上學的歷史命運及其與科學的關系[D];中南大學;2002年
2 龍桂杰;體驗科技[D];廣西大學;2005年
3 陳建偉;科學進步與社會發(fā)展的哲學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05年
4 溫福英;評庫恩學說及其在當代的意義[D];上海師范大學;2007年
5 婁玉宇;必然性的出離和曾在的回歸[D];湘潭大學;2007年
6 王悅;中國企業(yè)倫理文化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7年
7 李彬;坎貝爾科學理論與形而上學思想研究[D];蘭州大學;2007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杜金京;;論《炊事班的故事》在軍旅題材電視劇創(chuàng)作中的審美價值[J];當代電視;2010年01期
2 宋浩疆;馬雨超;;怪誕藝術淺論[J];山東紡織經(jīng)濟;2010年01期
3 潘曉燕;;水彩畫肌理語言的表現(xiàn)[J];藝術探索;2010年01期
4 董陽;;淺談攝影作品的審美價值[J];絲綢之路;2010年06期
5 王震;;淺議人類審美意識的產(chǎn)物——陶器造型的發(fā)展與演變[J];硅谷;2010年04期
6 夏燕;;用戶個體特征對產(chǎn)品審美價值認同度的影響分析[J];大舞臺;2010年02期
7 張玉蘭;;論英語諺語的美學屬性[J];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8 張敏;孔靜;;關于河南?h泥塑藝術的審美價值及發(fā)展問題研究——以黎陽鎮(zhèn)楊s樛偷哪喙竟疚齕J];美與時代(上半月);2010年02期
9 趙興元;;歌唱藝術情感的審美價值[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年09期
10 張勇;;影視圖像中色彩的審美意義芻議[J];電影評介;2010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楊友今;;淺談姚雪垠“歷史小說創(chuàng)作的新道路”[A];紀念姚雪垠百年誕辰學術研討會暨中國新文學學會第26屆年會論文集[C];2010年
2 劉祖健;;基于生態(tài)價值觀的城市審美取向——以審美宣言落實和促進“城市建設的生態(tài)核心價值觀”之設想[A];2010城市發(fā)展與規(guī)劃國際大會論文集[C];2010年
3 王龍;王冬;張國鋒;;體育舞蹈對大學生健康的影響分析[A];Proceedings of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port Medicine, Sport Science, and Computer Science (SMSSCS 2010)[C];2010年
4 胡驕平;;美容醫(yī)學實踐直悟人的本質(zhì)[A];美麗人生 和諧世界——中華醫(yī)學會第七次全國醫(yī)學美學與美容學術年會、中華醫(yī)學會醫(yī)學美學與美容學分會20周年慶典暨第三屆兩岸四地美容醫(yī)學學術論壇論文匯編[C];2010年
5 張傳燧;;論玄學與魏晉南北朝審美教育[A];教育的傳統(tǒng)與變革——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一)[C];2009年
6 楊琴;;教師禮儀也重要[A];現(xiàn)代地理科學與貴州社會經(jīng)濟[C];2009年
7 王阿嵐;;淺談制作性肌理在陶藝作品創(chuàng)作中的應用[A];中國硅酸鹽學會陶瓷分會2009年年會論文集(二)[C];2009年
8 李運遠;;化腐朽為神奇的融合與生長——廢棄物在現(xiàn)代風景園林設計中的材料表達[A];中國風景園林學會2009年會論文集[C];2009年
9 周佳;高素萍;陳其兵;郭麗;;西蜀園林的精神建構(gòu)之美及啟示[A];傳承·交融:陳植造園思想國際研討會暨園林規(guī)劃設計理論與實踐博士生論壇論文集[C];2009年
10 林泉;;怒放在北大荒的野百合——楊寶琛劇作論[A];中國戲劇獎·理論評論獎獲獎論文集[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曹昱;徐培坤委員 打造大八公山旅游區(qū)[N];江淮時報;2011年
2 田川流;重視文藝的審美表達[N];文藝報;2011年
3 曹文軒;“屁塞”與魯迅的“丑化”[N];文藝報;2011年
4 ;王鏞:日本人的教訓是前車之鑒[N];文藝報;2011年
5 青年學者 韓蕭;孔子像的社會意義有多大[N];東方早報;2011年
6 馬重陽;鋪采d[文 金聲玉振[N];山西日報;2010年
7 故宮博物院研究員 單國強;仕女畫的典型類型和審美價值(魏晉—宋)[N];團結(jié)報;2010年
8 故宮博物院研究員 單國強;仕女畫的典型類型和審美價值(明—清)[N];團結(jié)報;2010年
9 童嵐;反面角色的審美價值[N];貴州民族報;2010年
10 深圳特區(qū)報記者 尹春芳;珍藏記憶 延續(xù)感動[N];深圳特區(qū)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宗蓉;田漢戲劇的唯美傾向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2 王巖石;廢名文學思想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3 王曉崗;新小說的興起[D];吉林大學;2010年
4 孫恩揚;潑墨畫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10年
5 孫德宏;新聞的審美傳播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6 帕孜來提·努熱合買提;維吾爾現(xiàn)當代作家祖農(nóng)·哈迪爾研究[D];新疆大學;2006年
7 倪駿;中國武俠電影的歷史與審美研究[D];中央戲劇學院;2005年
8 顏全毅;清代京劇文學史[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9 丁薇薇;中國畫論中的美丑觀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05年
10 徐東樹;中國傳統(tǒng)繪畫中的比德觀[D];南京藝術學院;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牛s,
本文編號:193535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eixuelunwen/1935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