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tài)美感本質論
本文選題:生態(tài) + 美感 ; 參考:《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6期
【摘要】:生態(tài)美感是人類對一種新的審美對象的認識和欣賞 ,這種認識經(jīng)歷了一個歷史過程 ,是美感的更高級的層次 ;它是人類對自然界生命活力的認識和欣賞 ,是對生命與生命之間的平等、和諧、共生的認識和欣賞 ,是對人與自然環(huán)境之間和諧的認識和欣賞 ,是美感達到的一種理想境界
[Abstract]:The sense of ecological beauty is the understanding and appreciation of a new aesthetic object, which has experienced a historical process and is a higher level of aesthetic feeling, and it is the understanding and appreciation of the vitality of nature by human beings. It is the recognition and appreciation of the equality, harmony and symbiosis between life and life, the understanding and appreciation of harmony between human beings and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an ideal realm of aesthetic feeling.
【作者單位】: 廣西民族學院中文學院
【分類號】:B83-0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袁鼎生;美是主客體潛能的對應性自由實現(xiàn)[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成崗;;理解“技術實踐”——基于科學、技術的劃界[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6期
2 楊淑琴;儒釋道精神與中國人的宗教心理[J];北方論叢;2004年02期
3 任輝;;生存思想與精神安全的哲學思考[J];長春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4期
4 何玉宏;趙艷艷;;私家車浪潮引發(fā)的社會問題與應對策略[J];上海城市管理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6年06期
5 湯天滋;主要發(fā)達國家發(fā)展循環(huán)經(jīng)濟經(jīng)驗述評[J];財經(jīng)問題研究;2005年02期
6 祝娟;;試論科技發(fā)展中的倫理向度[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9期
7 王立;佛經(jīng)文獻與古代小說“照影稱王”母題[J];東北師大學報;2002年03期
8 徐亞杰;紅英;;詩意地棲居:古希臘羅馬神話中的生態(tài)美學[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9 周晶;當代中國環(huán)境問題根源初探[J];丹東師專學報;2001年03期
10 黃杰;;怎樣走出大學美學與藝術教育教學的誤區(qū)[J];大眾文藝(理論);2009年20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紀艷彬;;兒童哮喘的哲學思考[A];第二屆中國科技哲學及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論文集(碩士卷)[C];2008年
2 紀艷彬;;兒童哮喘的哲學思考[A];首屆、第二屆中國科技哲學及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獲獎文集[C];2009年
3 溫書齋;;畜產(chǎn)食品安全與畜牧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在畜牧生產(chǎn)中建立與健全動物衛(wèi)生監(jiān)管體系的建議[A];第十屆全國家畜環(huán)境科學討論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伍先成;民族文化保持的影像到場[D];云南大學;2010年
2 覺醒;人間佛教的新形式[D];復旦大學;2011年
3 黃雯;人和自然關系的探討:從馬克思到當代[D];福建師范大學;2011年
4 李家成;關懷生命[D];華東師范大學;2002年
5 孫輝;批評的文化之路——20世紀末以來文學批評研究[D];暨南大學;2003年
6 馬和民;社會化危機及其出路[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7 汪小洋;漢畫像石宗教思想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04年
8 崔小敬;寒山及其詩研究[D];復旦大學;2004年
9 方巍;環(huán)境價值論[D];復旦大學;2004年
10 尹愛青;音樂審美教育的人學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琳琳;“敬畏自然”觀評析[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2 宋玲玲;割不斷的家園情結[D];西北大學;2011年
3 陳俊榮;漢魏六朝道教仙傳故事類型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4 吳芳;女神信仰與藝術[D];廣西民族大學;2011年
5 谷加超;東漢的民間信仰與社會危機[D];蘇州科技學院;2010年
6 張慧玲;論儒道互補視閾下的杜甫與莊學[D];江西師范大學;2011年
7 高朝寶;利用RNAi技術抗棉蚜的研究[D];石河子大學;2011年
8 朱婧;石羊河流域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的法治困境及其治理對策[D];西北師范大學;2010年
9 陸秀春;平果縣鳳梧壯族師公信仰習俗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10 陳超;從工程規(guī)劃選址和工程師價值觀的視角看工程倫理學在我國的本土化[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宏;高師合唱指揮教學的審美作用[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6期
2 李大西;;文化生態(tài)美感的特質及對文化發(fā)展的啟示[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2期
3 胡志娜;;自然的回歸——品味《查太萊夫人的情人》的性愛美[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1期
4 陳祥明;論科學美及其美感[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04期
5 查干;;人,是自然之子——也來談《人與自然的和諧世界》[J];詩歌月刊;2011年02期
6 周玉冰;;大愛無疆——讓和諧成為一種力量[J];青蘋果;2008年10期
7 王鋮;;淺談美與生命[J];大眾心理學;2011年06期
8 流沙;;美感[J];農(nóng)家之友;2003年02期
9 戴民;武長鵬;余英國;;愛心輝映“和諧中國”[J];老同志之友;2008年05期
10 于丹;;《“和”與“順”》[J];邊疆文學;2011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田世江;;收入分配不公殃及社會(如鑄造業(yè))的和諧與發(fā)展[A];第八屆21。ㄊ、自治區(qū))4市鑄造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2 曲培亭;;淺議如何構建企業(yè)內(nèi)在的和諧[A];首屆山東材料大會論文集(土木建筑篇 下)[C];2007年
3 楊麗;;辛棄疾農(nóng)村詞中的和諧圖景[A];紀念辛棄疾逝世800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7年
4 張燕;;和諧社會建設中的司法制度——如何實現(xiàn)公正與和諧的刑事法律援助制度[A];中國犯罪學研究會第十五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一輯)[C];2006年
5 滕亮;;淺談如何構建和諧醫(yī)患關系[A];湖南省衛(wèi)生經(jīng)濟與信息學會第一屆理事會第二次會議暨第一次學術年會專輯[C];2010年
6 唐建華;;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討論[A];“社會學與貴州‘十一五’社會發(fā)展”學術研討會暨貴州省社會學學會第四屆會員代表大會論文集[C];2005年
7 白振軍;;環(huán)境保護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A];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上卷)[C];2006年
8 沈建中;;樹立新課程理念 有效推進班集體建設[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綜合二專輯)[C];2006年
9 張朝華;;構建新課程下的和諧課堂[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理科專輯)[C];2006年
10 賈寧;;淺談城市色彩修辭與人居環(huán)境[A];提高全民科學素質、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2006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青島海王集團董事長 冷玉喜;共同目標造就和諧銀企關系[N];金融時報;2001年
2 一丁;和諧與茶道[N];中國老年報;2001年
3 張業(yè)民 許譜槐;美術教育三和諧[N];美術報;2002年
4 本報記者 沈謙 本報通訊員 李勇軍 趙博生;人魚鳥能否和諧奏鳴[N];陜西日報;2001年
5 流星;如何與員工建立和諧的工作關系[N];安徽經(jīng)濟報;2001年
6 本報記者 孫巍;穩(wěn)定和諧促發(fā)展[N];陜西日報;2000年
7 本報評論員;營造和諧的發(fā)展環(huán)境[N];河北日報;2001年
8 北京回龍觀醫(yī)院心理咨詢中心 劉華清 何鋒;心理治療:讓內(nèi)心和諧[N];健康報;2001年
9 沐澤;構建和諧生態(tài)圈[N];網(wǎng)絡世界;2002年
10 馬順生;追求愉悅與和諧[N];安徽經(jīng)濟報;200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尹德和;以“和”為核心的企業(yè)倫理文化研究[D];中南大學;2008年
2 楊玉冰;太極拳本體論[D];北京體育大學;2007年
3 仰和芝;生存與和諧[D];復旦大學;2005年
4 謝勇;西方美學情感范疇論[D];復旦大學;2005年
5 陳云;企業(yè)高層管理團隊沖突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8年
6 王曼;中國企業(yè)社會責任理論與系統(tǒng)研究[D];天津大學;2008年
7 陳志英;商業(yè)連鎖和諧內(nèi)治機制研究[D];復旦大學;2008年
8 張偉;藝術精神的本體論闡釋[D];吉林大學;2002年
9 王妍;環(huán)境倫理:人與自然關系和諧的倫理支點[D];吉林大學;2008年
10 萬勇;論上海中心城舊住區(qū)更新的調諧機制[D];同濟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焦健;論王維山水田園詩的和諧藝術[D];廣西師范大學;2007年
2 李政;高校師生關系新問題的反思和對策[D];西南大學;2008年
3 葉菊華;民辦高校和諧校園文化建設路徑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4 吳海英;新課程背景下普通高中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的思考[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5 戴紅艷;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對現(xiàn)代和諧家庭建設的意義[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9年
6 俞慧琴;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師生關系淺論[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7 張哲;論技術的人文美追求[D];武漢科技大學;2006年
8 吳秉奎;論中西寫實主義油畫中的“和諧”理念[D];延邊大學;2007年
9 朱明;人民政協(xié)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的作用研究[D];湖南大學;2008年
10 黃麗;中國生態(tài)女性主義文學研究[D];中南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86915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eixuelunwen/1869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