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與“再現(xiàn)”新讀
本文選題:模仿 + 再現(xiàn); 參考:《云南社會科學》2009年03期
【摘要】:"模仿"強調(diào)主體與外在世界的吻合,它奉行一種客觀主義原則;而"再現(xiàn)"則注重主體對外在世界的選擇,它奉行一種主觀主義原則。在"模仿說"那里,主體性處于一種缺席狀態(tài);而在"再現(xiàn)說"那里,主體性則處于一種在場狀態(tài)。若將"模仿"與"再現(xiàn)"視為一個總體性的美學原則,其存在有合理性,也有非合理性。
[Abstract]:Imitation emphasizes the match between the subject and the external world, it pursues an objectivism principle, while "reproduction" emphasizes the subject's choice of the external world, and it follows a subjectivism principle. In "imitation theory", subjectivity is in a state of absence, while in "theory of reproduction", subjectivity is in a state of presence. If "imitation" and "reproduction" are regarded as an overall aesthetic principle, their existence is both reasonable and irrational.
【作者單位】: 湘潭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
【分類號】:B83-0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條
1 彭在欽;鄧華;;論后現(xiàn)代主義元小說的形式技巧表演[J];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5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偉;試論康德美學的“判斷在先”原則[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年04期
2 陳軍科;理性思維:文化自覺的本質(zhì)特征[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5期
3 李春青;;關(guān)于歷史題材創(chuàng)作的評價標準與方法問題[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2期
4 李軍學;論喜劇藝術(shù)的本質(zhì)[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5 彭文祥;;電視紀錄片美學三題[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6期
6 王雪松;相明;;崇高與人類生存的價值——從文化人類學的角度看崇高的本質(zhì)[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03期
7 蔡岳建;高校公共藝術(shù)教育的反思與對策[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年02期
8 徐曉霞;尼采悲劇學說演繹過程和酒神精神實質(zhì)[J];長春大學學報;2003年01期
9 徐向陽;;法蘭克福學派大眾文化批判理論評析[J];長江論壇;2006年03期
10 陳本益;新批評的文學本質(zhì)論及其哲學基礎(chǔ)[J];重慶師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2條
1 鄒元江;;情立世界[A];'2006中國·撫州湯顯祖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2 李av本;;以屈原為例:西方浪漫主義闡釋的有效性問題[A];中國楚辭學(第六輯)——2000年楚辭學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專輯[C];2000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盧壽榮;李漁戲曲小說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2 駱冬青;二十世紀中國政治美學與文藝美學[D];南京師范大學;2002年
3 楊平;康德與中國現(xiàn)代美學思想[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4 董嶺;藝術(shù)功能論[D];暨南大學;2001年
5 伍世昭;比較詩學視野中的郭沫若早期心靈詩學[D];暨南大學;2002年
6 王毓紅;歷時與共時:《文心雕龍》與《詩學》體裁理論比較研究[D];蘇州大學;2002年
7 郭艷君;歷史與人的生成[D];黑龍江大學;2002年
8 黃漢華;抽象與原型——音樂符號論[D];暨南大學;2003年
9 田春;審美知覺研究[D];暨南大學;2003年
10 張敢;繪畫的勝利?美國的勝利?[D];中央美術(shù)學院;1999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麗;論認識論與體驗論相融合的文學批評理論體系[D];遼寧師范大學;2002年
2 鄭國慶;作家與寫作[D];福建師范大學;2001年
3 張勝利;論文學的宇宙境界[D];山東師范大學;2000年
4 孫麗巍;“主體性”視野下的康德、克羅齊美學思想[D];黑龍江大學;2001年
5 劉長庚;尋求審美與生命的合奏[D];山東師范大學;2001年
6 岳友熙;人類精神的諾亞方舟[D];山東師范大學;2001年
7 王俊玲;匍匐在十字架下的悲劇愛情[D];山東師范大學;2001年
8 周紅陽;刑法和人性:西方思想的批判性閱讀[D];湘潭大學;2001年
9 范曉明;尋求心靈的自由[D];云南師范大學;2001年
10 馮鞏;相聲藝術(shù)創(chuàng)新的探索與實踐[D];華中師范大學;2002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韋巖鷹;勒內(nèi)·吉拉爾美學思想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81213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eixuelunwen/1812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