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美學論文 >

西方理論與中國文本:費瑟斯通和李漁美學思想比較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8-04-23 19:32

  本文選題:西方理論 + 中國文本; 參考:《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6期


【摘要】:費瑟斯通的"日常生活審美化"命題傳入中國后,再次引發(fā)了西方理論在中國本土是否具有合法性的爭議,其實質(zhì)是如何處理西方理論與中國文本之間關(guān)系的問題。日常生活審美化與消費主義緊密相連,是一種國際現(xiàn)象而且源遠流長。李漁的《閑情偶寄》是中國本土孕育的生活美學著作,與費瑟斯通的理論既有相通相近之處,也有后者所沒有的豐富內(nèi)容和不同的理論樣態(tài)。探究《閑情偶寄》與當今西方美學潮流的關(guān)系,為建立不依賴于西方中心的普遍美學理論提供了廣闊的思維空間。
[Abstract]:After Featherstone's "Aesthetics of Daily Life" was introduced into China, the controversy over whether the western theory has legitimacy in China was again triggered, and its essence was how to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western theory and the Chinese text. The aesthetic of daily life is closely related to consumerism, is an international phenomenon and has a long history. Li Yu's Life Aesthetics, which is conceived in China, has some similarities with Featherstone's theory, as well as rich contents and different theoretical patterns that the latter does not ha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sual feeling" and the current western aesthetic trend provides a broad thinking space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a universal aesthetic theory which does not depend on the western center.
【作者單位】: 三峽大學文學與傳媒學院;西南大學文學院;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二十世紀域外文論的本土化研究”(12&ZD166),首席專家:代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中國美學西化問題研究”(09BZW006),項目負責人:代迅
【分類號】:B834.3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6條

1 金惠敏;;圖像-審美化與美學資本主義——試論費瑟斯通“日常生活審美化”思想及其寓意[J];解放軍藝術(shù)學院學報;2010年03期

2 王元驤;文藝理論的現(xiàn)狀與未來之我見[J];汕頭大學學報;2004年05期

3 王德勝;李雷;;“日常生活審美化”在中國[J];文藝理論研究;2012年01期

4 趙勇;再談“日常生活審美化”——對陶東風先生一文的簡短回應[J];文藝爭鳴;2004年06期

5 彭鋒;;日常生活的審美變?nèi)輀J];文藝爭鳴;2010年09期

6 代迅;;壓抑與反抗:身體美學及其進展[J];西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05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沃利青;;“移情”論與“意境”說比較[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07年04期

2 姚愛斌;康德、叔本華崇高論之比較[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3期

3 張器友;20世紀末我國文學頹廢主義論綱[J];安徽大學學報;2004年01期

4 姜繼紅;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視野下的消費觀念嬗變[J];安徽大學學報;2004年02期

5 田義貴;;試論《紅巖》文本的傳播效果[J];安徽大學學報;2006年01期

6 呂美生;孔正毅;;程朱理學的現(xiàn)代審視[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7 宛小平;;以中國傳統(tǒng)智慧會通和消化康德的第三批判——牟宗三美學思想初探[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5期

8 方國武;;從“物”的形式到“人”的形式——康德形式美論的理論意義[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5期

9 張晶;;文藝美學的當代建構(gòu)及其意義[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2期

10 朱林;黑格爾美學與本體論[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0年04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一川;;論藝術(shù)公賞力——藝術(shù)學與美學的一個新關(guān)鍵詞[A];這就是我們的文學生活——《當代文壇》三十年評論精選(上)[C];2012年

2 張文東;;“詩性”的文學與批評的“詩性”[A];這就是我們的文學生活——《當代文壇》三十年評論精選(下)[C];2012年

3 徐曉峰;劉君;;品牌的文化底蘊[A];繁榮學術(shù) 服務龍江——黑龍江省第二屆社會科學學術(shù)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下冊)[C];2010年

4 王熙恩;;科學批評主體觀的缺失與重建[A];黑龍江省文學學會2011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11年

5 周憲;;“后革命時代”的日常生活審美化[A];新世紀美學與藝術(shù)——江蘇省美學學會第七屆會員大會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6 周宇;;城市轉(zhuǎn)型下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空間的生產(chǎn)——以上海市為例[A];轉(zhuǎn)型與重構(gòu)——2011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C];2011年

7 康艷;;當代美學發(fā)展中的日常生活審美化現(xiàn)象[A];中華美學學會第七屆全國美學大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8 徐小立;秦志希;;廣告與消費主義文化的傳播[A];2006中國傳播學論壇論文集(Ⅱ)[C];2006年

9 賀建平;;消費社會的炫耀性消費與廣告的意義建構(gòu)[A];2006中國傳播學論壇論文集(Ⅱ)[C];2006年

10 李紅秀;;新世紀文學與大眾傳媒[A];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第十四屆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金哲;平面化:后現(xiàn)代文化表征的多維闡釋[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張U,

本文編號:1793305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eixuelunwen/1793305.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8374b***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