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美學與品牌塑造
本文選題:接受美學 + 作品 ; 參考:《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5期
【摘要】:西方接受美學理論的內(nèi)涵是“讀者決定一切”,外國品牌的塑造真諦是“以消費者為中心”,兩者的理論觀點異曲同工,他們都啟迪、受益于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21世紀的中國企業(yè)應以中國人自己的先進思想,探索中國品牌原理,讓中國的品牌健康生長、迅速發(fā)展。
[Abstract]:Western reception aesthetics theory connotation is "readers decide everything", shaping the essence of foreign brands is "consumer centric" theory, two different approaches but equally satisfactory results, they all benefit from the enlightenment, the Marx doctrine, Mao Zedong thought of the.21 century China enterprises should take the advanced ideas Chinese themselves, explore the Chinese brand principle, make the brand healthy grow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
【作者單位】: 上海大學廣告學系
【分類號】:B83-05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黎;;關(guān)于“接受美學”的筆記[J];文學評論;1983年06期
2 章國鋒;國外一種新興的文學理論——接受美學[J];文藝研究;1985年04期
3 樂黛云;;當代西方文藝思潮與中國小說分析(四)——接受美學與小說分析[J];小說評論;1985年06期
4 姜云生;;接受美學的開山鼻祖[J];讀書;1985年08期
5 湯偉民;;淺議接受美學中的反饋思想[J];學術(shù)研究;1985年04期
6 董運庭;中國古典美學的“玩味”說與西方接受美學[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6年05期
7 劉植先;修辭藝術(shù)與接受美學[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6年02期
8 朱立元;;文學研究的新思路——簡評堯斯的接受美學綱領(lǐng)[J];學術(shù)月刊;1986年05期
9 張毅;;接受美學與戲劇觀眾[J];戲劇藝術(shù);1986年02期
10 軍;接受美學[J];內(nèi)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1987年0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音宣;;簡論音樂接受美學的特點[A];社會音樂研究論文集[C];1990年
2 廖群;寧宇;;《風》詩古今接受異同說[A];第四屆詩經(jīng)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1999年
3 吳慧穎;;毛澤東的文學接受理論[A];《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第八輯暨全國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會論文匯編[C];1993年
4 李玉梅;;徐渭解讀興觀群怨[A];第五屆詩經(jīng)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5 邱思蓮;;漢英詞典編纂理念與跨文化翻譯——從《漢英詞典》到《新時代漢英大詞典》[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2年會論文集[C];2002年
6 張彥哲;韋華;;讀者的需要和水平是文藝創(chuàng)作的出發(fā)點——試談毛澤東的接受美學思想[A];《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第十四輯暨全國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會論文匯編[C];2002年
7 蔡志忠;;從接受美學的角度談對外漢語教材建設(shè)的構(gòu)想[A];福建省“對外漢語教材建設(shè)問題”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8 童慶炳;;毛澤東的美學思想三題[A];紀念毛澤東——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10周年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9 湯皎麗;;芻議“閱讀期待”心理在閱讀教學中的運用[A];中國教育學會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題中期研究報告論文集[C];2004年
10 崔斌箴;郭建中;;數(shù)字技術(shù)條件下電影審美特性的嬗變[A];“全球化語境中電影美學與理論新趨勢”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孫燕;真正的文藝批評[N];中國文化報;2000年
2 孟紹勇;真正的中國知識分子[N];光明日報;2000年
3 孟華;為“X與Y”模式一辯[N];中華讀書報;2000年
4 蘇叔陽;全球化浪潮中我們的責任[N];中國文化報;2001年
5 楊義;文藝批評與價值重建[N];光明日報;2001年
6 彭定安;新世紀文學理論、批評新走向[N];遼寧日報;2001年
7 楊義(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所長);價值重建與文藝批評[N];人民日報;2001年
8 中國電視藝術(shù)委員會副主任 仲呈祥;呼喚電視藝術(shù)評論[N];人民日報;2001年
9 曉雨;讀《西方美學論稿》[N];文藝報;2001年
10 賈永勝;獨立的設(shè)計[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1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朱健平;翻譯的跨文化解釋[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2 高日暉;《水滸傳》接受史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3 王文;龐德與中國文化[D];蘇州大學;2004年
4 趙亞珉;讀者在文學活動中的主體作用[D];河南大學;2005年
5 王海鋁;意境的現(xiàn)代闡釋[D];浙江大學;2005年
6 姜玉芳;我詩故我在——杜甫與唐代文化[D];山東大學;2005年
7 吳定勇;接受美學視野中的都市報新聞傳播策略[D];四川大學;2005年
8 劉磊;韓孟詩派傳播接受史研究[D];武漢大學;2005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朱健平;從闡釋學和接受美學看文學翻譯的本質(zhì)[D];廣西師范大學;2000年
2 李艷芳;從接受美學的角度論習語的翻譯[D];鄭州大學;2001年
3 趙海;接受美學的觀念及其對音樂理解問題的啟示[D];中央音樂學院;2002年
4 李新英;接受美學與翻譯中的歸化和異化[D];首都師范大學;2003年
5 王艷;開拓閱讀教學的新天地[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6 林國淑;接受之維中的中國古典詩歌[D];福建師范大學;2004年
7 王平;接受美學對語文閱讀教學的啟示[D];遼寧師范大學;2004年
8 董福君;簡論接受美學視野中的文藝解讀[D];山東大學;2005年
9 馮恩玉;從哲學闡釋學和接受美學看多個文學譯本并存[D];東華大學;2005年
10 張英;論接受美學對文學翻譯的啟示[D];武漢理工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176212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eixuelunwen/1762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