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美學論文 >

作為文化認同的抒情美學傳統(tǒng)

發(fā)布時間:2018-04-16 20:55

  本文選題:抒情傳統(tǒng) + 文化認同 ; 參考:《中國文學研究》2011年04期


【摘要】:本文提出,對于海外華人學者提出的中國抒情傳統(tǒng)的建構,必須置于中西比較的語境,以海外華人學者文化認同的視角來理解。抒情傳統(tǒng)的建構是以中西文學美學類型的比較展開,抒情傳統(tǒng)的文化認同乃是建立在文化自身的連續(xù)性和兼容性基礎上的文化比較。其意義在于,從當代的學術和藝術實踐來看,抒情傳統(tǒng)仍有著強大生命力,能夠為我們提供美學的雙重借鑒,成為當代藝術中具有生命力的美學典范,推動當代中國民族審美意識的塑造。
[Abstract]: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lyric tradition proposed by overseas Chinese scholars must be placed in the context of comparis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and be understoo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identity of overseas Chinese scholars.The construction of lyric tradition is based on the comparis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literary aesthetic types. The cultural identity of lyric tradition is based on the continuity and compatibility of culture itself.Its significance lies in the fact that lyric tradition still has strong vitality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contemporary academic and artistic practice. It can provide us with a double reference of aesthetics and become a model of aesthetics with vitality in contemporary art.To promote the shaping of national aesthetic consciousness in contemporary China.
【作者單位】: 杭州師范大學人文學院;
【基金】:作者主持的2009年國家社科基金“二十世紀下半葉西方漢學家的中國美學研究”(09CZW010)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B83-0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季進;;抒情傳統(tǒng)與中國現(xiàn)代性——王德威教授訪談錄[J];書城;2008年06期

2 陳惠英;抒情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社會[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鯤;康冬;姚婧;蔡恩倫;;體育影視作品及其價值取向探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8年02期

2 廖艷君;譚云明;;中國女性題材電影的主題變遷[J];當代傳播;2010年04期

3 楊曉照;;電影作者論的權力——以《男性悲劇》為例[J];電影文學;2008年01期

4 辛鐵鋼;樊文星;;中國當代先鋒電影的“泛自傳”策略——扁平時空中的“個體生命經(jīng)驗”和紀錄片風格[J];電影文學;2008年23期

5 詹克霞;;一段Chanson,幾許悲情——《悲情城市》解讀[J];電影文學;2008年23期

6 孔慶林;;都市邊緣的影像表達[J];電影文學;2009年09期

7 王雁;;馮小剛喜劇電影中的幾種臺詞風格[J];電影文學;2011年10期

8 李超;;電影要親近人們的情感[J];電影評介;2006年12期

9 荊翡;;電影《鋼琴課》中造型手段對觀念表現(xiàn)的作用[J];電影評介;2006年13期

10 郭書含;;模糊“女性”的女性電影——女性電影的視聽表達[J];電影評介;2008年03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雙花;可能與限度[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2 吳湊春;論新中國傳記片的創(chuàng)作(1949-2010)[D];復旦大學;2011年

3 高飛;論佛教文化對中國電影的影響[D];吉林大學;2011年

4 包燕;懸浮中的自救焦慮和艱難確認——轉(zhuǎn)型文化語境下當代中國電影場域的多重身份認同(1983-2004)[D];浙江大學;2005年

5 徐彥利;先鋒敘事新探[D];山東大學;2005年

6 周霞;拯救與困惑[D];中國傳媒大學;2006年

7 馮果;當代中國電影的藝術困境[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8 蔣俊;論中國電影精神之獨立[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9 呂樹梅;新中國鄉(xiāng)村電影創(chuàng)作中的理想化傾向[D];復旦大學;2007年

10 尹曉麗;儒家文化傳統(tǒng)與中國電影民族品性的構成[D];復旦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許敏;香港后新浪潮電影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1年

2 劉灝凌;“冷山”從小說到電影的改編研究[D];內(nèi)蒙古大學;2011年

3 吳穎;奇觀化 意象化 性征化[D];浙江大學;2011年

4 田華;張藝謀電影的情愛與性愛敘事及其跨文化解讀[D];中南大學;2010年

5 余映;賈樟柯電影紀實性美學特征研究[D];中南大學;2011年

6 劉承飛;論《魯濱遜漂流記》的影視改編[D];山東大學;2011年

7 苗青;材料語言在動畫短片中的應用研究[D];燕山大學;2011年

8 張覓奇;許鞍華電影中的女性意識探究[D];云南藝術學院;2012年

9 金真徽;小說到電影——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轉(zhuǎn)化研究[D];青島大學;2004年

10 成湘麗;對媒介轉(zhuǎn)換中電影和文學關系的透視[D];新疆大學;2004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禪宗的美學智慧[J];文藝理論研究;2000年04期

2 張玉能;非主流或邊緣化:美學深化的必經(jīng)之路[J];湛江師范學院學報;2002年01期

3 楊富斌;建構世界美學的一個轉(zhuǎn)折點——“美學與文化:東方與西方”國際學術研討會述要[J];哲學動態(tài);2003年01期

4 劉成紀;為什么是物象美學[J];美與時代;2003年07期

5 張玉能;中國當代美學建設需要批判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評劉士林的《澄明美學——非主流之觀察》[J];中文自學指導;2004年02期

6 諶兆麟;弘揚以人為本的優(yōu)良美學傳統(tǒng)[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6期

7 劉大先;;中外交流中的美學尋求——高建平研究員訪談錄[J];文學教育(下);2007年06期

8 郭珍明;;漢語美學語境中的神學美學之思[J];廈門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8年02期

9 李天道;;老子美學的現(xiàn)代方法論意義[J];當代文壇;2008年05期

10 郭珍明;;漢語美學語境中的神學美學之思[J];商丘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10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全國美學學會第二屆年會進行學術討論[A];中華全國美學學會第二屆年會簡報[C];1983年

2 丁國旗;;美作為一種更高的法則——論馬爾庫塞美學思想的價值祈向[A];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年刊(2008年卷)——理論創(chuàng)新時代:中國當代文論與審美文化的轉(zhuǎn)型[C];2008年

3 勞承萬;劉成紀;程相占;崔平;劉士林;;非主流美學與中國美學理論創(chuàng)新筆談[A];東方叢刊(2003年第4輯 總第四十六輯)[C];2003年

4 王杰;;美學怎樣“轉(zhuǎn)換”成意識形態(tài)?[A];東方叢刊(1997年第4輯 總第二十二輯)[C];199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6條

1 周憲;讓美學走進教材走出校園[N];中華讀書報;2004年

2 汝信;美學也應關心民生[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8年

3 潘玲妮 郝赫;人生論美學與中華美學傳統(tǒng)[N];光明日報;2014年

4 北京大學 彭鋒;美學在多樣性中重新定向[N];光明日報;2010年

5 程勇 山東大學文藝美學研究中心;休閑時代美學出路在于審美經(jīng)濟學[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6 程惠哲;理性與詩性的結(jié)合[N];人民日報;200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李明;在美學的轉(zhuǎn)捩點上[D];復旦大學;2006年

2 彭水香;《美學與藝術批評雜志》與美國分析美學[D];西南大學;2012年

3 周舒;20世紀英美美學原理的對象和范圍[D];中國人民大學;2006年

4 劉旭光;海德格爾與美學[D];復旦大學;2003年

5 梁光焰;回到美自身的領域[D];西南大學;2011年

6 傅松雪;美在生成:時間美學導論[D];山東師范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盛卓;20世紀80年代的體驗美學[D];河北師范大學;2013年

2 孫琳;現(xiàn)代都市人生活狀態(tài)的美學反思[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1年

3 潘崗;老子的非主體美學[D];首都師范大學;2003年

4 鄒廣艷;利奧塔的崇高美學[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5 史麗娜;把美迎向此岸的第一人[D];曲阜師范大學;2006年

6 邵珂佳;科學與美[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2年

7 趙新雅;探究現(xiàn)代性“美育”思想的中國化過程[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8 蔣虹;論劉小楓早期美學思考與轉(zhuǎn)向[D];中南大學;2007年

,

本文編號:1760500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eixuelunwen/1760500.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c7a60***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