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美人類學與人生論美學的統(tǒng)一——人的自身生產(chǎn)的新實踐美學維度透視
本文選題:審美人類學 + 人生論美學; 參考:《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摘要】:審美人類學是從人對現(xiàn)實的審美關系出發(fā)來研究人的本性和特質(zhì),人生論美學則是從人的本性和特質(zhì)出發(fā)來研究人對現(xiàn)實的審美關系。新實踐美學立足于人的社會實踐活動,在中國當代美學的發(fā)展歷程中,已經(jīng)歷史地來到了將人的自身生產(chǎn)從審美人類學和人生論美學統(tǒng)一起來進行透視的交匯點上。新實踐美學的哲學基礎——實踐唯物主義,為新實踐美學統(tǒng)一審美人類學和人生論美學來闡述人的自身生產(chǎn)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新實踐美學緊扣人對現(xiàn)實的審美關系這個關鍵環(huán)節(jié),從審美關系出發(fā)去研究人的自身生產(chǎn),把人的本質(zhì)研究和人的審美活動的研究統(tǒng)一起來,從而實現(xiàn)審美人類學和人生論美學統(tǒng)一。新實踐美學的現(xiàn)實目的——人的全面發(fā)展,要求對于人的自身生產(chǎn)的研究走向?qū)徝廊祟悓W和人生論美學的統(tǒng)一。
[Abstract]:Aesthetic anthropology is to study human nature and characteristics from the aesthe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beings and reality, while the aesthetics of life theory is to study the aesthe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beings and reality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human nature and characteristics.New practical aesthetics is based on people's social practice activities. In the course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aesthetics, it has historically come to the point where people's own production is unified by aesthetic anthropology and aesthetics of life theory.The philosophical foundation of New practical Aesthetics-practical materialism provides a solid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New practical Aesthetics to unify aesthetic anthropology and life aesthetics to expound man's own production.New practical aesthetics closely links the key link of the aesthe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beings and real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esthetic relations, it studies human production and unifies the study of human nature with the study of human aesthetic activities.In order to achieve aesthetic anthropology and life aesthetic unity.The realistic purpose of the new practical aesthetics is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which requires the research of human's own production to be unified with the aesthetics of aesthetic anthropology and life theory.
【作者單位】: 黑龍江大學文學院;
【基金】:黑龍江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歐洲中世紀美學深度研究”(10552137)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B83-05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芮必峰;健全的社會與健全的傳播——試論弗洛姆的傳播思想[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1期
2 周中明;姚鼐的婦女觀和他筆下的婦女形象[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5期
3 李家成;論中外教育研究中的“生命”概念[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4 湯文曙;馬克思歷史觀的主體視角及其當代價值[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05期
5 劉榮清;馬克思現(xiàn)代理性主義人性觀的生成——讀《1844年經(jīng)濟學哲學手稿》[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6 陳愛萍;馬克思“市民社會”概念的演變[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7 孫顯元;;總體社會、主體社會和社會建設[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8 高敏;“西方馬克思主義”“總體性”思想對當代社會發(fā)展的啟示[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2期
9 陳紹山;關于消費的哲學反思[J];安徽商貿(mào)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10 陶富源;“實踐本體論”錯在哪里[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澤民;試論實踐存在論的美學思考方式[D];復旦大學;2004年
2 何建華;經(jīng)濟正義論[D];復旦大學;2004年
3 趙海峰;阿多諾的“否定的辯證法”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1年
4 郝志軍;教學理論的實踐品格[D];西北師范大學;2001年
5 張希希;論有效的課堂交往[D];西南師范大學;2001年
6 史耀疆;制度變遷中的中國私營企業(yè)家成長研究[D];西北大學;2002年
7 陳章樂;社會主義法治化初論[D];中共中央黨校;2002年
8 常晉芳;網(wǎng)絡哲學引論[D];中共中央黨校;2002年
9 何玉興;社會群體溝通平衡問題學理資源探析[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10 趙雪綱;論人權的哲學基礎[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侯曉敏;馬克思與盧卡奇的異化理論之比較[D];吉林大學;2004年
2 于波;儒學與未來科技[D];云南師范大學;2000年
3 李欣;本體論視域中的美善關系[D];陜西師范大學;2001年
4 樊育紅;當代知識管理觀分析[D];蘇州大學;2001年
5 王迅;霍克海默的批判理論述評[D];蘇州大學;2001年
6 吳燕;哲學向生活世界的回歸——馬克思感性世界理論的初步構(gòu)建[D];黑龍江大學;2001年
7 張彭松;總體性與歷史的終極關切——對青年盧卡奇總體性范疇的反思[D];黑龍江大學;2001年
8 何曉葦;文人、妓女和元雜劇[D];西南師范大學;2001年
9 岳友熙;人類精神的諾亞方舟[D];山東師范大學;2001年
10 李文記;論競技體操的美學特征[D];山東師范大學;2001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敦;;信仰·禁忌·儀式:壯族麼經(jīng)布洛陀的審美人類學發(fā)微[J];廣西民族研究;2011年02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向麗 云南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激活美學對現(xiàn)實的思考[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葉茜;桂林文化底蘊的審美人類學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1年
2 向麗;審美制度——審美人類學的存在方式[D];廣西師范大學;2004年
3 孫小光;俄狄浦斯的美學與人類學救贖[D];廣西師范大學;2006年
4 陳大德;瓦爾特·本雅明的靈韻理論與其審美人類學思想[D];廣西師范大學;2008年
5 李文英;弗洛伊德“禁忌”理論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175046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eixuelunwen/1750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