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美學視野中的“滑稽”與“幽默”
本文選題:幽默 + 滑稽; 參考:《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04期
【摘要】:中國當代美學話語中 ,“喜劇性”、“滑稽”、“幽默”與西方美學中的“comic”、“humour”并非是對等的。西方美學傳統(tǒng)中多把“幽默”作為“comic”(喜劇或者滑稽 )之一種。而在實踐美學的視野下 ,“滑稽”和“幽默”的內涵和界限得到比較清楚地厘定 ,并且被納入實踐美學的范疇序列之中!坝哪彼憩F(xiàn)的是一種合規(guī)律性和合目的性 ,是人的實踐活動的自由。而滑稽表現(xiàn)的則是一種不合規(guī)律性和夸大的目的性 ,是人的實踐活動的不自由。
[Abstract]:In the discourse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aesthetics, "comedy", "funny", "humor" and "comic" and "humour" in western aesthetics are not equivalent.In western aesthetic tradition, humor is regarded as one of comic.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actical aesthetics, the connotations and boundaries of "funny" and "humorous" are clearly defined and included in the category sequence of practical aesthetics.Humor is a kind of regularity and purpose, which is the freedom of human practice.The funny performance is a kind of irregular and exaggerated purpose, which is the non-freedom of human practice.
【作者單位】: 南京大學中文系
【分類號】:B83-06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宋傳東;李澤厚美學批判[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1期
2 張健;30年代中國現(xiàn)代諷刺喜劇論略[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99年03期
3 喬東義;李澤厚實踐論美學的問題與反思[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4 周保欣;當代審美思潮中的神秘敘事[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05期
5 李建盛;方法論與20世紀中國美學[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6期
6 周立;試析服裝的象征性[J];包裝工程;2002年06期
7 郭玉生;從人生論美學到實踐美學——中國悲劇觀演變論[J];東方論壇;2004年01期
8 徐岱;美麗總是愁人的——論作為一種審美體驗的憂郁意識[J];東疆學刊;2003年01期
9 譚學純;漢語俗語英譯:信息減值的三種形式及其原因[J];福建外語;2001年02期
10 蔡春,邱德雄;論審美教育的感性規(guī)定性[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2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王偉;;從經典化到大眾化——李澤厚“美的歷程”[A];美學、文藝學基本理論建設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吳寧;論社會歷史發(fā)展中非理性的作用[D];武漢大學;1996年
2 唐英;消費時代電視廣告審美特性研究[D];四川大學;2007年
3 王菊;從“他者敘述”到“自我建構”[D];四川大學;2007年
4 楊廟平;《巴黎手稿》與當代中國美學理論形態(tài)建構[D];四川大學;2007年
5 金兵;文學翻譯中原作陌生化手法的再現(xiàn)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外國語學院;2007年
6 方千華;競技運動表演論[D];福建師范大學;2007年
7 徐波鋒;教育的審美價值[D];陜西師范大學;2007年
8 張弓;歷史視野中的實踐美學[D];復旦大學;2007年
9 袁禾;論中國宮廷舞蹈[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0年
10 劉長庚;馬克思的感性理論與美學問題[D];復旦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鄒瓊;移就新論[D];南昌大學;2007年
2 李曉霞;論20世紀中國審美心理學的發(fā)展[D];山西大學;2007年
3 侯藝華;論中國古典詩歌意境在廣告創(chuàng)作中的運用[D];湘潭大學;2007年
4 王如屏;讀《洛麗塔》看移植文學陌生化效應張力美的可應用性[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5 王浩;走向理解的語文閱讀教學探索[D];山東師范大學;2007年
6 陳虹霞;論道家生態(tài)倫理思想對建構當代生態(tài)倫理學的啟迪[D];中國石油大學;2007年
7 吳佩芬;馬克·吐溫與約瑟夫·海勒:美國幽默文學的兩座豐碑[D];蘇州大學;2007年
8 李媛;谷崎潤一郎“嗜美”探幽[D];四川師范大學;2007年
9 徐江;形與質并重,,真與美同求[D];四川師范大學;2007年
10 宋先梅;行進在從古典向現(xiàn)代性審美轉化的途中[D];四川師范大學;2007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韓民青;;論自然決定性與目的性的歷史關系[J];東岳論叢;1984年06期
2 辛潮;;審美經驗的“無目的的合目的性”-——《判斷力批判》學習札記[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5年06期
3 趙秋長;;目標和成就[J];世界文化;1986年05期
4 張在林;;生命的目的性和美[J];云夢學刊;1986年02期
5 楊屹;;目的性與目的行為[J];學術交流;1987年05期
6 李景和;“主觀合目的性”——先驗唯心論美論的哲學基石[J];哲學研究;1988年01期
7 鐘明;系統(tǒng)自組織與自然目的性[J];哲學研究;1988年08期
8 沈耕;因果性、合目的性和歷史決定論[J];哲學研究;1988年08期
9 梁鵬;;判斷力:從自然向自由過渡的橋梁——康德《判斷力批判》主題淺論[J];探索與爭鳴;1990年04期
10 張芝祥;;中學英語教學應注重交際目的性原則[J];江蘇教育;1991年1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周華中;;關于工傷保險制度受惠人群的研究[A];第十四屆海峽兩岸及香港、澳門地區(qū)職業(yè)安全健康學術研討會暨中國職業(yè)安全健康協(xié)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甘肅省蘭州軍區(qū)幼兒園 宓紅;建構活動的目的性培養(yǎng)[N];中國教育資訊報;200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陳偉;學理反思與策略重構[D];廣東外語外貿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賈洪偉;從符號學的語義觀看文化翻譯之文學語言[D];黑龍江大學;2005年
2 孟昭萍;企業(yè)系統(tǒng)演化過程中的目的性探討[D];武漢科技大學;2005年
3 沈明霞;文學翻譯:從忠實到創(chuàng)造性叛逆[D];浙江大學;2006年
4 齊景開;對馬克思“現(xiàn)實人”的多維解讀[D];吉林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174480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eixuelunwen/17448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