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音樂美學思想的形成與演變
本文關(guān)鍵詞:蘇軾音樂美學思想的形成與演變,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博碩論文分類列表
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 藝術(shù)
數(shù)理科學和化學 文學
天文學、地理科學 軍事
文化科學、教育體育 經(jīng)濟
自然科學總論 哲學
查看更多分類
論文搜索
相關(guān)論文
蘇軾文人畫思想研究論蘇軾文人畫思想的審美取向蘇軾蘇轍兄弟唱和詩研究蘇軾的婦女觀與女子教育思想蘇軾兄弟及“蘇門四學士”辭賦研究蘇軾文藝美學的道教情懷蘇洵的散文理論、創(chuàng)作及其對蘇軾的蘇軾謫儋詩的民本思想研究論蘇軾、蘇轍唱和詩蘇軾的時間意識與其文學創(chuàng)作的美學張耒與蘇軾交誼及其文藝思想初探蘇軾書法思想研究論莊子處世思想對蘇軾的影響蘇軾書學思想研究蘇軾的書法美學思想蘇軾教育思想研究蘇軾休閑審美思想研究蘇軾藝術(shù)尚“質(zhì)”思想研究蘇珊·朗格《情感與形式》中的音樂蘇軾詩學思想的生存論闡釋蘇軾的道論及其美學思想蘇軾的思想與文藝觀蘇軾的經(jīng)濟思想試論蘇軾的詞學思想及其創(chuàng)作實踐論蘇軾的佛教思想及其詩詞中的般若蘇珊·朗格音樂美學思想探析
科目列表
博士論文
蘇軾音樂美學思想的形成與演變
論文目錄
摘要第1-4頁
Abstract第4-6頁
目錄第6-8頁
緒論第8-22頁
第一節(jié) 本課題研究背景概述第8-13頁
一、 研究的緣由、目的與意義第8-9頁
二、 研究現(xiàn)狀第9-12頁
三、 研究的方法第12-13頁
四、 研究的重點、難點與創(chuàng)新點第13頁
第二節(jié) 蘇軾生平及其音樂活動第13-19頁
一、 蘇軾生平概述第13-15頁
二、 蘇軾音樂活動概述第15-19頁
第三節(jié) 蘇軾音樂美學思想的分期第19-22頁
一、 蘇軾音樂美學思想分期的依據(jù)第19-21頁
二、 蘇軾音樂美學思想分期的內(nèi)容第21-22頁
第一章 承續(xù)儒家傳統(tǒng)的“樂教”思想第22-46頁
第一節(jié) 蘇軾早年教育的儒學傾向第22-30頁
一、 蘇軾家傳的儒學淵源第22-24頁
二、 早年家教中的儒學傾向第24-25頁
三、 科舉論章中的儒學思想第25-30頁
第二節(jié) 蘇軾對儒家樂教思想的繼承第30-43頁
一、 “樂由心生”的音樂本體論第30-35頁
二、 “崇雅抑俗”的音樂審美論第35-40頁
三、 “移風易俗”的音樂功能論第40-43頁
第三節(jié) 蘇軾早期對儒家音樂思想的突破第43-46頁
一、 對音樂雅俗的辯證態(tài)度第44頁
二、 注意從音樂形態(tài)入手考察音樂第44-46頁
第二章 建立在青春與自由之上的“泛美”思想第46-76頁
第一節(jié) 蘇軾外任時期的經(jīng)歷及其心境特點第46-56頁
一、 外任時期的工作與生活概況第46-51頁
二、 自由心境和灑脫性格的形成第51-54頁
三、 所見無不為美的“泛美”思想形成第54-56頁
第二節(jié) “泛美”思想及其在音樂活動中的體現(xiàn)第56-69頁
一、 蘇軾“泛美”思想之研究路徑第56-58頁
二、 蘇軾“泛美”思想的表現(xiàn)形態(tài)第58-67頁
三、 “泛美”源于“情趣”第67-69頁
第三節(jié) “泛美”的思想基礎(chǔ):“寓意于物”的人生態(tài)度第69-76頁
一、 “觀物”的兩種態(tài)度第69-72頁
二、 “寓意于物”:“泛美”的形成機制第72-74頁
三、 “寓意于物”的思想淵源第74-76頁
第三章 由人生不幸激發(fā)而出的“悲美”思想第76-95頁
第一節(jié) 蘇軾“悲美”思想的形成第77-82頁
一、 入獄、被貶、喪妻等不幸促使心境變化第78-80頁
二、 蘇軾“悲美”思想形成的原因第80-82頁
第二節(jié) “悲美”思想的內(nèi)涵與表達方式第82-91頁
一、 中國歷史上的“悲美”傳統(tǒng)第82-85頁
二、 蘇軾音樂思想中的“悲美”內(nèi)涵第85-89頁
三、 蘇軾論樂詩中的“悲美”表達方式第89-91頁
第三節(jié) “悲美”的體驗與“移情”機制第91-95頁
一、 “悲美”音樂的心理機制:“移情”第92頁
二、 “悲美”音樂的心理效應(yīng):疏情第92-95頁
第四章 悲怨之極而復歸平淡的“淡美”思想第95-109頁
第一節(jié) 二次被貶與主觀的超越第95-99頁
一、 二次被貶及其不同的心理意義第95-96頁
二、 閱歷的豐富深化對人生的洞察第96-98頁
三、 悲怨之極后的平靜與曠達第98-99頁
第二節(jié) “淡美”思想的內(nèi)涵與特點第99-105頁
一、 中國藝術(shù)崇尚“淡美”的傳統(tǒng)第99-100頁
二、 蘇軾“淡美”思想的內(nèi)涵第100-103頁
三、 蘇軾“淡美”思想的特點第103-105頁
第三節(jié) “淡美”旨趣與道、禪思想第105-109頁
一、 蘇軾與僧、道的交往第106頁
二、 道、禪“表里對立統(tǒng)一”的理論模式第106-109頁
結(jié)語第109-112頁
主要參考文獻第112-118頁
后記第118頁
論文編號BS1661037,,這篇論文共118頁
會員購買按0.35元/頁下載,共需支付41.3元。 直接購買按0.5元/頁下載,共需要支付59元 。
您可能感興趣的論文
論文標題頁數(shù)級別
蘇軾“尚意”美學思想淺探49頁碩士論文
從蘇軾詞中的酒、月、水意象看蘇軾的人品追求44頁碩士論文
愛德華·李普曼《哲學與音樂美學》譯介及其音樂美學思想初探247頁碩士論文
蘇軾社會思想研究57頁碩士論文
論蘇軾書法思想中的“道”94頁碩士論文
歐陽修與蘇軾的詩學思想比較研究59頁碩士論文
西方音樂美學情感論視域下的李斯特音樂美學思想研究44頁碩士論文
《“隨物賦形”—談蘇軾文藝美學之“水之道”》44頁碩士論文
蘇軾音樂詩研究71頁碩士論文
論蘇軾的“尚意”美學思想65頁碩士論文
漢魏六朝賦的音樂描寫及其音樂美學思想65頁碩士論文
《聲無哀樂論》的音樂美學思想及其對音樂教育的啟示44頁碩士論文
音樂文化精神觀照下的中西音樂美學基本思想的比較研究42頁碩士論文
蘇軾蘇轍后代研究95頁碩士論文
版權(quán)申明:本目錄由網(wǎng)站制作,本站并未收錄原文,如果您是作者,需要刪除本篇論文目錄請通過QQ或其它聯(lián)系方式告知我們,我們承諾24小時內(nèi)刪除。
本文關(guān)鍵詞:蘇軾音樂美學思想的形成與演變,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7369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eixuelunwen/173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