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美學論文 >

“自得”說的哲學內涵及美學意義

發(fā)布時間:2018-04-09 11:41

  本文選題:“自得”說 切入點:哲學內涵 出處:《孔子研究》2012年04期


【摘要】:中國傳統(tǒng)道德哲學視域中的"自得"說,具有內蘊豐富美學意味的兩個方面的基本含義:一是強調個體親身體悟而得道的工夫論意義,一是以瑩亮充實、生機暢達、自由宏闊、超越無累、欣樂坦適之心靈境界為學道之最高收獲的境界論意義。反求諸己的個體內在直覺體驗的自得工夫與審美的把握方式相通,而灑落怡悅、自由活潑的自得境界本身就是審美境界。"心"在自得心境生成中的本源性、能動性以及隨事體認的特性,又彰顯了自心不受外境拘牽而自由生發(fā)意義故能隨處成美的創(chuàng)造力,并昭示了美感愉悅向人類整個實存生活全面覆蓋的可能性前景。
[Abstract]:The theory of "self-satisfaction" in the field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oral philosophy has two basic meanings: one is to emphasize the meaning of the theory of time, which emphasizes the individual's personal understanding of the Tao, the other is to be bright and full, full of vitality, free and broad.Beyond tiredness, Xinlotan's mind is the highest harvest of learning.The self-gratifying experience of the individual who seeks his own self-knowledge is related to the way of grasping aesthetics, while the free and lively state of self-satisfaction is the aesthetic realm. "The originality, initiative and recognition of the mind in the generation of self-gratifying state of mind show the creativity that the mind is able to become beautiful everywhere because it is free to give birth to meaning without being led by the outside world.It also reveals the possibility that aesthetic pleasure will cover the whole human existence.
【作者單位】: 中南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
【分類號】:B83-0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熊禮匯;論陳白沙的文論傾向和山林散文藝術——從陳白沙“自然”、“自得”說談起[J];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2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沈天水;;論馮夢龍的“情教”說[J];蒲松齡研究;2008年04期

2 鄭歲黎;胡曉紅;;淺析象罔是意象而非意境[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9年01期

3 許抗生;;《淮南子》論“無為而治”[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6期

4 吳福友;吳根友;;論老莊道家的語言哲學思想[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4期

5 李凱;顏炳罡;;莊子詮釋方法探析[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4期

6 李春娟;;形上審美與價值同構——方東美生命美學的本體論解析[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6期

7 彭松;;文化困境中的詩性省思——葉維廉的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8 高旭;;論莊子生命哲學的“忘世”思想[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9 譚黎明;;試論中國古代農(nóng)業(yè)科學的興起[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09年02期

10 付長珍;宋儒境界的價值蘊涵[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蘭輝耀;;莊子技術觀的倫理精神及其現(xiàn)代價值[A];“第二屆中國倫理學青年論壇”暨“首屆中國倫理學十大杰出青年學者頒獎大會”論文集[C];2012年

2 黃劍華;;從漢代畫像看兩漢時期的鬼神信仰[A];中國漢畫學會第十二屆年會論文集[C];2010年

3 黃佩賢;;漢墓畫像遺存所見的天界[A];中國漢畫學會第十二屆年會論文集[C];2010年

4 姚小鷗;王克家;;《論語·憲問》篇“駢邑三百”解[A];儒學與二十一世紀文化建設:首善文化的價值闡釋與世界傳播[C];2007年

5 付粉鴿;;論老莊的自然生命價值觀[A];改革開放三十年與價值哲學發(fā)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6 付粉鴿;;論老莊的自然生命價值觀[A];價值哲學發(fā)展論[C];2008年

7 張娟;;先秦音樂思想中的自然觀[A];山西大學2008年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科學技術哲學)[C];2008年

8 趙奎英;;道言悖反與審美超越——道家語言哲學及其美學意義新探[A];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年刊(2008年卷)——理論創(chuàng)新時代:中國當代文論與審美文化的轉型[C];2008年

9 趙奎英;;“道不可言”與“境生象外”——莊子語言哲學及其對意境論的影響[A];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年刊(2010年卷)——文學理論前沿問題研究[C];2010年

10 付婷;;武則天“畏貓說”再探——兼論唐代“貓”的形象[A];唐史論叢(第十五輯)[C];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寶春;南朝東海徐氏家族文化與文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2 羅驤;慧遠與東晉佛教的變遷[D];南開大學;2010年

3 范江濤;駁雜與務實:《抱樸子外篇》政治思想新研[D];南開大學;2010年

4 王偉;《呂氏春秋》體道和治道思想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5 王小燕;魏晉隱士美學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6 劉明輝;魏晉士人政治心態(tài)類型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7 呂廟軍;中國古代政治文化符號[D];南開大學;2010年

8 張欣;先秦飲食審美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9 李慧智;儒經(jīng)及其經(jīng)學闡釋對杜詩的影響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10 劉紅紅;莊子思想與魏晉時期中國文藝的自覺[D];暨南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關學銳;《莊子》生存美學思想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楊國;試論倪瓚“聊以自娛”的繪畫美學思想[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魯京京;古史辨派對《史記》中先秦史料評判之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4 王英娜;《淮南子》“道”論及其文藝觀[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5 方祥勇;中國古代象喻批評方法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6 王思齊;《新序》《說苑》小說價值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7 吳玉冰;茶療養(yǎng)生的本質及其成因[D];湖南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8 孫旭鵬;莊子的生命觀[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9 郭辛茹;“召喚結構”視閾中的《莊子》闡釋差距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10 班秀萍;莊子對魏晉南北朝山水詩的影響[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建春;儒家人性論及其美學意義[J];商場現(xiàn)代化;2005年21期

2 周偉業(yè);論德圖佐斯“以人為本”思想的哲學意蘊[J];自然辯證法研究;2004年08期

3 王溢穎;;淺析中國人物畫沿革[J];蕪湖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年03期

4 姚君喜;心靈與體驗:陽明心學的美學意義[J];江西社會科學;2004年11期

5 盧國維;;淺析“價值”的哲學內涵[J];改革與開放;2011年08期

6 郭琰;;老子音樂思想的再詮釋——論“大音希聲”與《4'33”》[J];青年文學家;2009年02期

7 沈一草;;大巧若拙[J];美術大觀;1996年05期

8 楊佩芩;淺析培根“知識就是力量”的哲學內涵[J];山西大學師范學院學報;1998年03期

9 汪輝,戴珊珊,熊興福;論中國古典窗花在室內設計中的美學意義[J];裝飾;2005年06期

10 劉宏鳳;;《登高》與杜詩沉郁頓挫的美學意義[J];文學教育(上);2007年07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凌鋒;;大醫(yī)精誠的哲學內涵[A];北京論壇(2010)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為了我們共同的家園:責任與行動:“全民健康:醫(yī)學的良知與承諾”醫(yī)學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10年

2 陳華昌;;唐代題畫詩的美學意義[A];唐代文學研究——中國唐代文學學會第四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89年

3 凌繼堯;;“持矛者”的美學意義[A];春華秋實——江蘇省美學學會(1981—2001)紀念文集[C];2001年

4 朱承;;形上致思路徑下的人間秩序——王陽明的“萬物一體”說新詮[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年會文集(2007年度)(青年學者文集)[C];2007年

5 吳兆路;潘鈺卿;;說性靈,道陽明[A];儒學與二十一世紀文化建設:首善文化的價值闡釋與世界傳播[C];2007年

6 張慶熊;;瑞士學者耿寧談王陽明的“良知”與“見聞之知”[A];時代與思潮(6)——中西文化與20世紀中國哲學[C];1998年

7 ;全國王陽明紀念地旅游合作聯(lián)盟成立大會匯報材料[A];區(qū)域合作:旅游業(yè)轉型和創(chuàng)新的平臺——第十二屆全國區(qū)域旅游開發(fā)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8 孫開泰;;薛方山的心學思想及其它[A];明史研究論叢(第五輯)[C];1991年

9 張明;;王陽明與貴州陽明學派[A];開發(fā)中的崛起——紀念貴州建省590周年學術討論會文集[C];2004年

10 黃海濤;;論王陽明“致良知”學說中的道德構建[A];孔學研究(第八輯)——云南孔子學術研究會第八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陳潔;段德智:探討死亡的哲學內涵[N];中華讀書報;2000年

2 高維嶺;科學發(fā)展觀的哲學內涵[N];安徽日報;2004年

3 張鷹;《城門》的美學意義[N];文藝報;2008年

4 湖南商學院中文系 劉曉林;古典詩歌創(chuàng)作“延宕”手法的美學意義[N];光明日報;2008年

5 郭湛;深刻理解鄧小平理論哲學內涵[N];經(jīng)濟日報;2002年

6 繆智;解讀《蘇州水》的美學意義[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2年

7 天津醫(yī)科大學黨委書記 楊桂華;深刻理解社會主義榮辱觀哲學內涵[N];天津日報;2006年

8 孫少華;崇高與壯美的深情演繹[N];中國藝術報;2007年

9 周玉明;生命的救生圈[N];文匯報;2007年

10 彭鋒;日常生活審美化的迷誤[N];光明日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章輝;南宋休閑文化及其美學意義[D];浙江大學;2013年

2 范希春;宋代中期儒家文藝美學思想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3 付長珍;宋代理學境界論[D];華東師范大學;2001年

4 鄧永芳;文化現(xiàn)代性引論[D];中共中央黨校;2007年

5 林丹;王陽明哲學的現(xiàn)象學解讀[D];北京大學;2005年

6 鄒曉東;《大學》、《中庸》的生存意識:境界論與起點論之爭[D];山東大學;2012年

7 宋景堂;鄧小平哲學思想新論[D];北京大學;2000年

8 王建宏;王陽明思想再評價[D];西北大學;2009年

9 樊禎禎;漢代情感思想及其美學意義[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10 胡波;社會理想境界論綱[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艷輝;論王陽明的人格美學思想[D];湖南師范大學;2003年

2 胡偉;從有無之辨到融佛入儒[D];山東大學;2007年

3 羅珍;論“純粹”的美學意義[D];湖南師范大學;2013年

4 翟因奇;唐君毅論王陽明哲學[D];吉林大學;2010年

5 王雷松;王陽明“致良知”思想研究[D];河南大學;2004年

6 殷小燕;王陽明“知行合一”鄉(xiāng)村治理思想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5年

7 李劍虹;王陽明哲學對《大學》的繼承與發(fā)展[D];安徽大學;2003年

8 李瑾;心學與管理[D];蘇州大學;2003年

9 齊旭東;論王陽明“致良知”思想及其教育學意義[D];山東師范大學;2005年

10 趙晶;從實踐論的視角論王陽明的致良知學說[D];武漢理工大學;2007年

,

本文編號:1726268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eixuelunwen/1726268.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8ce25***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