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心靈覺:良知境界的美學意義
本文選題:良知 切入點:境界 出處:《中國哲學史》2005年02期
【摘要】:良知作為本體具有三重意義:作為造化的精靈,天地萬物因本心良知而存在,呈現(xiàn)為意義世界;作為是非的準則,道德人生因本心良知而明辨,呈現(xiàn)為道德世界;作為真誠惻怛的靈覺,妍媸美惡因本心良知而照覺,呈現(xiàn)為審美世界。良知本體所蘊涵的個體性、情感性、直覺性、當下呈現(xiàn)性特征,為審美境界的呈現(xiàn)提供了直接的契機和本體的依據(jù)。
[Abstract]:Conscience as the ontology has three meanings: as the spirit of creation, everything in heaven and earth exists because of the conscience of the heart and presents itself as the world of meaning, as the criterion of right and wrong, the moral life is clearly distinguished by the conscience of the heart and presents itself as the moral world;As a sincere sentimental consciousness, beautiful beauty and evil because of the conscience of the heart and light, presents as the aesthetic world.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dividuality, emotion, intuition and present presentation in the Noumenon of conscience provide a direct opportunity and a basis for the presentation of the aesthetic realm.
【作者單位】: 浙江大學中國思想文化研究所
【基金】:國家十五社科基金項目成果,項目編號:03BZX062。
【分類號】:B83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宏鳳;;《登高》與杜詩沉郁頓挫的美學意義[J];文學教育(上);2007年07期
2 張家梅;圣人有情無情之辯的美學意義[J];學術論壇;2005年11期
3 沈一草;;大巧若拙[J];美術大觀;1996年05期
4 汪輝,戴珊珊,熊興福;論中國古典窗花在室內(nèi)設計中的美學意義[J];裝飾;2005年06期
5 李建春;儒家人性論及其美學意義[J];商場現(xiàn)代化;2005年21期
6 涂承日;;古代詩學“無跡而神”說的美學意義[J];東方論壇;2007年05期
7 梅學味;;從“奇絕”看楊維楨書法的美學意義[J];書法賞評;2008年06期
8 吳所畏;;論《圖倫加利亞》(Turangalila)交響曲的美學意義[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9 宋生貴;文學中的假擬與空域[J];語文學刊;1990年06期
10 賈羽;美的渴求——小議回族當代文學的美學意義[J];楚雄師范學院學報;1992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陳華昌;;唐代題畫詩的美學意義[A];唐代文學研究——中國唐代文學學會第四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89年
2 凌繼堯;;“持矛者”的美學意義[A];春華秋實——江蘇省美學學會(1981—2001)紀念文集[C];2001年
3 崔洪勛;;山西抗戰(zhàn)文學的歷史地位和美學意義[A];三晉文化研究論叢(第二輯)——山西抗戰(zhàn)文化研討專集[C];1995年
4 趙光旭;;巴什拉的詩意想象論及其美學意義[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年會文集(2007年度)(哲學·歷史·人文學科卷)[C];2007年
5 吳加才;;王弼“得意忘象”說的形成及其美學意義[A];春華秋實——江蘇省美學學會(1981—2001)紀念文集[C];2001年
6 鐘新;楊麗;;奧運記者的三種素養(yǎng)與三種境界[A];新聞傳媒與社會發(fā)展論壇·2007——中國新聞業(yè)發(fā)展現(xiàn)狀與趨勢論文集[C];2007年
7 文偈;;即心是佛,,物我兩忘——談王維《辛夷塢》中的佛境禪趣[A];中國詩歌研究動態(tài)(第二輯)[C];2007年
8 俞宣孟;;海德格爾與東方“無”的境界[A];時代與思潮(5)——文化傳統(tǒng)辨證[C];1991年
9 肖麗玲;劉宏偉;謝波;邵建立;程飚;劉永波;;重復擴張術在面部皮膚病損修復中的美學意義及圍手術期應注意的問題[A];第七屆全國創(chuàng)傷學術會議暨2009海峽兩岸創(chuàng)傷醫(yī)學論壇論文匯編[C];2009年
10 張立群;;現(xiàn)實的擔當與美學的重構——近年來詩歌趨向的功能考察[A];詩歌與社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張鷹;《城門》的美學意義[N];文藝報;2008年
2 曾誠;企業(yè)管理的境界[N];中國紡織報;2003年
3 土木水利學院 袁駟;精品課是一種境界[N];新清華;2004年
4 張恩和;幽默是一種境界 [N];中華讀書報;2002年
5 ;收藏是一種境界[N];中國旅游報;2002年
6 本報記者 陸一;追尋新的質(zhì)量境界[N];中國質(zhì)量報;2000年
7 賀紹俊;神圣的文人境界[N];工人日報;2003年
8 本報記者 趙雪;境界有大小 不以是分優(yōu)劣[N];科技日報;2000年
9 邵大箴;探求自由的境界[N];甘肅日報;2002年
10 ;書家的境界[N];甘肅日報;200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章輝;南宋休閑文化及其美學意義[D];浙江大學;2013年
2 安楊;基于本體的網(wǎng)絡地理服務中的關鍵問題研究[D];武漢大學;2005年
3 杜文華;本體的構建及其在數(shù)字圖書館中的應用研究[D];武漢大學;2005年
4 嚴亞蘭;基于語義Web的知識處理研究[D];武漢大學;2005年
5 羅正鴻;D_4/APAEDMS本體開環(huán)共聚及其數(shù)學模擬[D];浙江大學;2003年
6 潘立勇;本體工夫論與陽明心學美學[D];復旦大學;2003年
7 劉澤民;試論實踐存在論的美學思考方式[D];復旦大學;2004年
8 魏冬;詮釋與重建:成玄英《莊子疏》的哲學意蘊[D];陜西師范大學;2009年
9 樊禎禎;漢代情感思想及其美學意義[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10 羅儒國;教師教學生活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羅珍;論“純粹”的美學意義[D];湖南師范大學;2013年
2 鄧錫榮;農(nóng)業(yè)景觀的美學釋義[D];西南交通大學;2008年
3 王昭勇;論海德格爾思想中大地范疇的美學意義[D];廣西師范大學;2007年
4 單艷紅;文學誤讀[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5 張濤;論肖邦鋼琴作品中和弦外音的美學意義[D];曲阜師范大學;2006年
6 韓雪瑩;田漢的歌詞創(chuàng)作與歌詞美學意義[D];曲阜師范大學;2008年
7 王艷;司馬遷“發(fā)憤著書說”的當代美學詮釋[D];四川師范大學;2009年
8 吳海倫;觀:中國傳統(tǒng)的審美方式[D];武漢大學;2005年
9 郭樹杰;薩特的自由理論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7年
10 王景曉;《聊齋志異》中的奇幻現(xiàn)象[D];河南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70915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eixuelunwen/1709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