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美的本質(zhì)問題及其當代意義
本文選題:哲學美學 切入點:美的本質(zhì) 出處:《求索》2010年09期
【摘要】:美的本質(zhì)問題在哲學美學中具有核心地位,通過對美的本質(zhì)問題在西方哲學美學中的歷史演進及其重要形態(tài)的邏輯梳理,特別是對柏拉圖哲學美學、黑格爾哲學美學的認真考察,正確分析美的本質(zhì)問題在西方當代美學中的意義,對于解決當前美學研究的困境有重要的理論價值。
[Abstract]:The essence of beauty plays a central role in philosophical aesthetics. Through the logic of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and important form of the essence of beauty in western philosophical aesthetics, especially Plato's philosophical aesthetics. The careful investigation of Hegel's philosophical aesthetics and the correct analysis of the essence of beauty in the western contemporary aesthetics have important theoretical value for solving the predicament of the current aesthetic research.
【作者單位】: 長沙學院藝術(shù)設計系;
【分類號】:B83-02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徐朝友;;斯坦納譯學的海德格爾淵源[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2 錢雯;中西小說時空觀比較[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5期
3 劉子木;;敞開“百寶箱”中的真理[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年02期
4 張紹鴻;;民事責任競合法律選擇的價值沖突及其平衡[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4期
5 龍松亮;王麗嫻;張燕;;文化景觀遺產(chǎn)視野下的木拱橋遺產(chǎn)保護動向探析[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11年33期
6 朱軍;論大眾傳播時代的兩類文化英雄[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05期
7 涂琳琳;;千古存在之思——《傳道書》思想解析[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1期
8 吳軍;;哲人愛智——探析柏拉圖筆下“哲學王”的真實身份[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7期
9 陳南艷;;《阿凡達》:對現(xiàn)代西方理性主義危機的反思[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10期
10 徐振軒;海德格爾對技術(shù)本質(zhì)的現(xiàn)象學分析[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5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4條
1 鄧儉;;自我生存之“無”的突破——解讀《野草》中的存在之思[A];魯迅與“左聯(lián)”——中國魯迅研究會理事會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2 馬天俊;;馬克思的修辭學實踐[A];第五屆馬克思哲學論壇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形態(tài)研究會議論文集(上)[C];2005年
3 李天道;劉敏;;解構(gòu)理論視閾下中外文藝美學的對話與交流[A];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年刊(2008年卷)——理論創(chuàng)新時代:中國當代文論與審美文化的轉(zhuǎn)型[C];2008年
4 劉森林;;虛無主義與形而上學:文明論意義上的思考[A];“虛無主義、形而上學與資本的邏輯”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閆建華;勞倫斯詩歌中的黑色生態(tài)意識[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胡文輝;語言評價理論的價值哲學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施佳勝;經(jīng)典 闡釋 翻譯——《文心雕龍》英譯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張美宏;生生之道與圣人氣象:北宋五子萬物一體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5 吳建平;人類自我認知與行為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影響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1年
6 劉自學;論政治哲學范式的演進[D];南開大學;2010年
7 徐媛媛;德爾斐神諭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8 張鳳蓮;馬克思對西方政治思想傳統(tǒng)的挑戰(zhàn)[D];南開大學;2010年
9 孫經(jīng)國;從理想性政治哲學到現(xiàn)實性政治哲學[D];南開大學;2010年
10 張建波;逆游的行魂[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許耕耘;靜觀萬象——中國古典園林中的審美境界[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2 關(guān)學銳;《莊子》生存美學思想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李哲;與生命相遇[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4 陳婷;生物技術(shù)發(fā)展困境及其人文反思[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5 袁曉陽;莊子的境界論[D];湘潭大學;2010年
6 席志武;雅克·德里達解構(gòu)符號學與美學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7 張葉珍;高中政治課教學情境有效創(chuàng)設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8 張正華;手·火·語言—元工具論[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9 謝甜瓊;論公共藝術(shù)與株洲市城市形象塑造[D];湖南工業(yè)大學;2010年
10 吳福妹;后現(xiàn)代主義對現(xiàn)代性的批判及其啟示[D];安徽師范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汝虎;美的本質(zhì)探討[J];山東省農(nóng)業(yè)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4年01期
2 劉悅笛;;藝術(shù)終結(jié):生活美學與文學理論[J];文藝爭鳴;2008年07期
3 韓德民;橫看成嶺側(cè)成峰─—當代美學四派理論視角的考察[J];中州學刊;1994年01期
4 趙巍;當代美學關(guān)于美的本質(zhì)的看法[J];理論導刊;1993年12期
5 劉士林;關(guān)于美學本體論研究的幾個問題[J];泰安師專學報;2001年02期
6 方正己;美的本質(zhì)是人[J];中州學刊;1987年03期
7 王世德;對“美的本質(zhì)”的新認識[J];天府新論;1987年02期
8 童立云;對應美學和藝術(shù)——美的本質(zhì)與藝術(shù)的激活效應[J];美術(shù);1987年06期
9 王崗峰;《大希庇阿斯篇》價值重估[J];東南學術(shù);1998年06期
10 邢敏,李翠林;美之本質(zhì)及其相關(guān)的幾個范疇[J];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1年04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蔣國良;;美的本質(zhì)新論[A];新世紀美學與藝術(shù)——江蘇省美學學會第七屆會員大會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2 韓書堂;;文化多元主義與美的本質(zhì)問題:關(guān)于形式化的歷史[A];中華美學學會第七屆全國美學大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3 康艷;;當代美學發(fā)展中的日常生活審美化現(xiàn)象[A];中華美學學會第七屆全國美學大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4 索松華;;美學是研究審美現(xiàn)象的科學——兼論“生活美學”的合法性建構(gòu)[A];美學、文藝學基本理論建設全國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5 張偉;;認識論·實踐論·本體論——論當代中國美學研究思維方式的嬗變與發(fā)展[A];中華美學學會第七屆全國美學大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6 龔舉善;;轉(zhuǎn)型期美學的現(xiàn)代化行程[A];中華美學學會第七屆全國美學大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7 張奎志;;體驗美學:當代美學的一種可行性選擇[A];全國第三屆生態(tài)美學會議論文集[C];2004年
8 宋一葦;;從本體論美學到生存論美學[A];中華美學學會第七屆全國美學大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9 王旭曉;;中國美學的歷程與轉(zhuǎn)向[A];科學發(fā)展:文化軟實力與民族復興——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論文集(下卷)[C];2009年
10 金雅;;中國現(xiàn)代美學的精神傳統(tǒng)及其當下意義[A];中華美學學會第七屆全國美學大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勞承萬;康德先驗哲學美學及其研究[N];社會科學報;2001年
2 中國社會科學院 劉悅笛;重建中國化的“生活美學”[N];光明日報;2009年
3 劉悅笛;生活美學:全球美學新路標[N];中國文化報;2010年
4 何志鈞 孟凡生 魯東大學文學院;產(chǎn)業(yè)化的時代美學走向泛化與庸俗[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5 記者何蘭芳;第十八屆世界美學大會圓滿閉幕[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6 曾繁仁;在與時俱進中發(fā)展當代美學[N];人民日報;2008年
7 高建平;美學在文化間架起橋梁[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7年
8 ;銀泰百貨向世界一流連鎖百貨進軍[N];浙江日報;2007年
9 陳思勤 中國傳媒大學藝術(shù)研究院;當代中國美學“生活論轉(zhuǎn)向”[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10 趙壘;“藝術(shù)授權(quán)”讓文化遺產(chǎn)走進酒店[N];中國旅游報;2008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胡俊;對接與縫合:新方法建構(gòu)新美學[D];上海社會科學院;2010年
2 董宏;蔡儀美學思想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3 張正江;中華人民共和國美育的命運[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4 羅祖文;新時期美學創(chuàng)新的典范[D];上海師范大學;2010年
5 伏愛華;薩特存在主義美學思想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6 賈瑋;梅洛—龐蒂現(xiàn)象學美學研究[D];復旦大學;2009年
7 徐亮;文學理性問題研究[D];浙江大學;2006年
8 楊文臣;當代西方環(huán)境美學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9 梁光焰;回到美自身的領(lǐng)域[D];西南大學;2011年
10 郝春燕;王朝聞審美關(guān)系論美學思想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7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慧;《當代美學的“生活論”轉(zhuǎn)向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2 亓吉亮;革命語境下的“生活美學”[D];首都師范大學;2012年
3 朱莉萍;中國美學中“生活性”審美特征向當代“生活美學”的演繹[D];山東大學;2012年
4 曹巖;和諧與自由的統(tǒng)一[D];新疆師范大學;2010年
5 劉淑鋒;張競生生活美學思想初探[D];首都師范大學;2008年
6 趙全會;宗白華生活美學思想初探[D];山東大學;2007年
7 潘永輝;康德哲學美學與中國心性哲學[D];廣西師范大學;2001年
8 趙炯俊;試論李澤厚“情感本體”美學思想[D];山西師范大學;2010年
9 譚雯丹;論林語堂本真生活美學思想[D];中南大學;2009年
10 吳茵卉;讀當代美學 考“意境”之體量[D];天津美術(shù)學院;2007年
,本文編號:168070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eixuelunwen/1680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