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中國當代美學研究中的問題意識
本文選題:中國當代美學 切入點:問題意識 出處:《貴州社會科學》2011年02期
【摘要】:造成中國當代美學研究長時間停滯不前的主要原因是大多研究者問題意識的薄弱和匱乏,而擺脫目前美學研究困境的關鍵就在于強化研究者的問題意識。要切實強化研究者的問題意識,一是要處理好"現(xiàn)實理論問題"與"基本理論問題"的關系;二是要處理好"本學科問題"與"跨學科問題"的關系;三是要處理好"本土問題"與"全球問題"的關系。強調(diào)加強問題意識的最重要的目的是為了催育出一種內(nèi)在的自決能力,因為正是這種自決能力才是推動中國美學發(fā)展的主導模式從"外求式"走向"內(nèi)決式"、從而走向"自主創(chuàng)新"的基本保證。
[Abstract]:The main reason why the study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aesthetics has stagnated for a long time is the weakness and lack of problem consciousness of most researchers. The key to get rid of the dilemma of aesthetics research is to strengthen the problem consciousness of the researchers. First, to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alistic theoretical problems" and "basic theoretical problems". Second, we should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ubject problem" and "the interdisciplinary problem"; Third, it is necessary to properly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igenous issues" and "global problems." it is emphasized that the most important purpose of strengthening the awareness of problems i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an inherent capacity for self-determination. Because it is this kind of ability of self-determination that is the basic guarantee of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esthetics from "external seeking" to "internal decision", and thus to "independent innovation".
【作者單位】: 山東大學;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地985項目的資助
【分類號】:B83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汶成;;現(xiàn)實關懷與問題意識:中國當代美學發(fā)展的出路[J];山東社會科學;2008年01期
2 余開亮;中國當代美學發(fā)展研討會綜述[J];哲學動態(tài);2004年07期
3 安靜;;第18屆世界美學大會在北京召開[J];哲學動態(tài);2010年12期
4 皇甫,,曉濤;關于中國當代美學研究趨向的理論思考(1)[J];延邊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4年02期
5 胡強;;近年來身體美學研究述論[J];陰山學刊;2007年06期
6 陳元貴;;美學辭典與中國當代美學的學術進程[J];辭書研究;2008年03期
7 鄭藝;;淺談海德格爾的存在主義美學[J];科教文匯(上旬刊);2009年03期
8 周維山;;美學傳統(tǒng)的形成與突破——兼論《1844年經(jīng)濟學哲學手稿》的當代美學價值[J];黃海學術論壇;2010年02期
9 王本朝;;《西方美學史》與中國當代美學的知識建構(gòu)[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6期
10 勞承萬;中國當代美學啟航的訊號──潘知常教授《生命美學》述評[J];社會科學家;1994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李志宏;;60年來美學基本原理的研究與科學化闡釋——認知美學概述[A];中華美學學會第七屆全國美學大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2 譚好哲;;美學民族化與本土性問題的叩問[A];中華美學學會第六屆全國美學大會暨“全球化與中國美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3 戴冠青;陳志超;;“主體間性”美學理論對中國美學發(fā)展的意義[A];中華美學學會第七屆全國美學大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4 嚴春友;;論實踐美學的理論缺陷[A];科學發(fā)展:文化軟實力與民族復興——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論文集(上卷)[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張政文;康德對二十世紀中國當代美學的主要影響[N];光明日報;2001年
2 本報記者 謝穎;美從何來?[N];人民政協(xié)報;2010年
3 張永清;當下美學研究期待解決什么[N];文藝報;2003年
4 樊志輝;全方位的審美觀照[N];光明日報;2002年
5 劉茜;提升審美理想高度[N];中國文化報;2010年
6 湯擁華 浙江工商大學中國文化理論創(chuàng)新研究中心;中國美學強調(diào)“原創(chuàng)性努力”[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7 本報見習記者 馬寅秋 萬李娜;走向世界的中國美學[N];團結(jié)報;2010年
8 王懷義;評“實踐存在論美學”叢書[N];文藝報;2009年
9 周紀文 朱潔茹;“中國美學三十年暨周來祥教授執(zhí)教五十五周年”學術研討會召開[N];社會科學報;2009年
10 本報記者 馬子雷;中國美學如何走上“美的歷程”[N];中國文化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周維山;馬克思《1844年經(jīng)濟學哲學手稿》與中國當代美學[D];山東大學;2007年
2 朱壽興;美學的實踐、生命與存在[D];四川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張曉文;中國當代美學新的學科生長點[D];山西師范大學;2010年
2 徐炫;自然何以為美?生態(tài)主義視野中的蔡儀美學[D];西南大學;2010年
3 孔凡娟;對中國美學發(fā)展現(xiàn)狀的幾個宏觀問題的嘗試性探討[D];山東大學;2010年
4 朱仁金;康德與李澤厚:西方美學中國化個案研究[D];西南大學;2010年
5 龔雪倪;舒斯特曼的新實用主義美學研究[D];四川外語學院;2010年
本文編號:167272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eixuelunwen/1672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