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穆“道”論及其美學闡釋
本文關(guān)鍵詞: 錢穆 “道” 仁 文 美學 出處:《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3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道"是錢穆儒學思想的核心范疇,錢穆從哲學本體意義上講"道"的博大深厚,又從人生意義、倫理價值的角度談"道"的細致精微。在錢穆的藝術(shù)哲學中,他提出"道為人生"這一內(nèi)涵,倡導(dǎo)"涵詠深情的文,心中有道的人;性情與道德合一,人品與文品合一"的藝術(shù)境界,把真實的人生與理想的人生納入到他人生藝術(shù)化的思考之中。
[Abstract]:"Tao" is the core category of Qian Mu's Confucianism. Qian Mu talks about "Tao" from the meaning of philosophy and ontology, and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life meaning and ethical value, on the meticulous refinement of "Tao". In Qian Mu's philosophy of art, He put forward the connotation of "Tao as life" and advocated the artistic realm of "people who have Tao in their hearts, people who have Tao in their hearts, people who integrate temperament and morality, and the unity of personality and literature." Put real life and ideal life into his artistic thinking.
【作者單位】: 河北大學政法學院;
【基金】:200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錢穆美學思想研究》(09YGC720015)
【分類號】:B83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章征科;;洋務(wù)運動時期士向知識分子的初步轉(zhuǎn)化[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06期
2 張瓊;;《芙蓉亭樂府》寫作時間考[J];北方論叢;2005年06期
3 趙玉敏;;孔子詩化的人生理想及審美意義[J];北方論叢;2010年03期
4 遲成勇;;儒家道德修養(yǎng)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構(gòu)[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5 林濱;從倫理道德視角,試析儒家與基督教兩種人性論的不同預(yù)制作用[J];比較教育研究;2005年02期
6 徐梓;;“天地君親師”源流考[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7 王國春;周月光;;以民眾的目光透視教師地位之演變[J];成才之路;2011年02期
8 徐貞同;;略論散文語言的音樂美[J];常州工程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04年03期
9 黎學軍;;傳統(tǒng)哲學教育與現(xiàn)代公民教育之思辨[J];創(chuàng)新;2010年05期
10 方曉楓;;讓“后天”永不到來——通過兩部電影解讀科學與人文之間的關(guān)系[J];巢湖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9條
1 賴功歐;;錢穆“人文道德”觀的建構(gòu)及其基本內(nèi)涵[A];倫理視野下的社會發(fā)展——第17次中韓倫理學國際討論會論文匯編[C];2009年
2 李旭;;和諧中的自由——從《中庸》和《樂記》引發(fā)的政治哲學思考[A];全國社會科學院系統(tǒng)鄧小平理論研究中心第十屆年會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3 王平;;《水滸傳》明清詮釋之比較[A];2005年全國《水滸》與明清小說研討會暨大豐市施耐庵研究會成立20周年慶典專輯[C];2005年
4 龔妮麗;;孔子樂教思想的現(xiàn)代意義[A];紀念孔子誕生2555周年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卷三)[C];2004年
5 李亮偉;;論唐五代山水詞[A];唐代文學研究(第十二輯)[C];2006年
6 王志清;;王維的生態(tài)觀及其詩的生態(tài)形質(zhì)[A];唐代文學研究(第十二輯)[C];2006年
7 朱沅沅;謝雨;;恢復(fù)性司法的本土化[A];中國犯罪學研究會第十六屆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7年
8 張文東;;“詩性”的文學與批評的“詩性”[A];這就是我們的文學生活——《當代文壇》三十年評論精選(下)[C];2012年
9 陳澤環(huán);;道德生活中的傳統(tǒng)話語——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一點思考[A];“第二屆中國倫理學青年論壇”暨“首屆中國倫理學十大杰出青年學者頒獎大會”論文集[C];2012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施佳勝;經(jīng)典 闡釋 翻譯——《文心雕龍》英譯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翟艷芳;全球教育的理念與實踐[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3 代亮;曾國藩詩文思想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4 周建忠;屈原考古新證[D];上海師范大學;2004年
5 黃飛;論中國現(xiàn)代抒情散文的詩意追求[D];福建師范大學;2004年
6 南哲鎮(zhèn);唐代諷諭文研究[D];復(fù)旦大學;2004年
7 張朝富;漢末魏晉文人群落與文學變遷之走向[D];揚州大學;2005年
8 劉聰;現(xiàn)代新儒學文化視野中的梁實秋[D];山東師范大學;2005年
9 王廣;“理一分殊”理念下的朱熹哲學[D];山東大學;2005年
10 范愛賢;漢語言隱喻特質(zhì)[D];山東大學;2005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軼;科學發(fā)展觀視野下的大學生生命教育內(nèi)容及策略構(gòu)建[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2 楊位儉;歷史喧囂中的文化突圍[D];山東師范大學;2003年
3 薛峰;序體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年
4 宋衛(wèi)紅;審美視域中的意識形態(tài)[D];陜西師范大學;2004年
5 王安功;清初文人尺牘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5年
6 張魯寧;美德教育缺失與重建的反思[D];曲阜師范大學;2005年
7 馬將偉;《水滸傳》金評中的敘事理論研究[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05年
8 賀根民;張竹坡、文龍《金瓶梅》人物批評比較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5年
9 徐新;論教育良心[D];中南大學;2005年
10 張明潔;意識形態(tài)詩性化過程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06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游宇明;;尊重自我的重量[J];新一代;2009年04期
2 ;熱烈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九十周年[J];詩刊;2011年14期
3 陳勇;;聽錢穆先生講課[J];基礎(chǔ)教育;2007年07期
4 羅煦;;杜牧詩歌對“仁”的藝術(shù)闡釋[J];西昌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5 王銳;;傅斯年、錢穆的屈原研究淺論[J];華中師范大學研究生學報;2011年02期
6 徐有富;;錢穆治學的若干特點[J];古典文獻研究;2006年00期
7 張玉能;;實踐的轉(zhuǎn)化功能與文學藝術(shù)——實踐的轉(zhuǎn)化功能與不自由的文學藝術(shù)[J];青島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8 錢行;;錢穆談如何過日子[J];基礎(chǔ)教育;2007年03期
9 江一浩;何爭進;;《論語》的形而上學分析[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dǎo)刊;2011年20期
10 趙蕾;秦守啟;;以《詩經(jīng)》為例談先秦儒學對文學的影響[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年08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平凡;王素蓉;;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大事記(下)——鄭振鐸、何其芳領(lǐng)導(dǎo)時期的文學所[A];當代文學研究資料與信息·2011年第2期(總第201期)[C];2011年
2 王平凡;王素蓉;;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大事記(中)——鄭振鐸、何其芳領(lǐng)導(dǎo)時期的文學所[A];當代文學研究資料與信息(2011.1)[C];2011年
3 陳以愛;;錢穆論政教關(guān)系[A];北京論壇(2011)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變革與轉(zhuǎn)型:“教育傳承與創(chuàng)新”教育分論壇論文及摘要集[C];2011年
4 孟繁華;;終結(jié)與開始——《共和國文學50年·結(jié)語》[A];當代文學研究資料與信息(1999.5)[C];1999年
5 李建軍;;文學之病與超越之路[A];當代文學研究資料與信息(2007.4)[C];2007年
6 荀春榮;;第十二講 《黨的組織和黨的出版物》:堅持文學的無產(chǎn)階級黨性原則[A];認真讀點馬列原著20講[C];2006年
7 張志忠;;論中國的抗日題材文學[A];當代文學研究資料與信息(2005.5)[C];2005年
8 潘永行;;試論水族文學藝術(shù)的民族化與現(xiàn)代化[A];水家學研究(四)論文集[C];2004年
9 王本朝;;文學會議與當代文學體制的建立[A];《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30年精編:文學史研究·史料研究卷(史料研究卷)[C];2009年
10 何方昱;;錢穆大學教育思想與實踐述要[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王 軍;政治教師周建仁[N];中國教師報;2005年
2 本報記者 王平;錢穆全集 12年后的回歸[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0年
3 張京華;錢穆先生的一種集外佚著[N];中華讀書報;2011年
4 記者 胡長春;三實“村官”茍必仁[N];雅安日報;2005年
5 練玉春;錢穆的信念[N];光明日報;2002年
6 記者 李天然;大型文學藝術(shù)主題月活動落下帷幕[N];大連日報;2008年
7 ;焦作市第五屆文學藝術(shù)優(yōu)秀成果獎獲獎名單[N];焦作日報;2008年
8 記者 詠梅;紀念改革開放30年文學藝術(shù)研討會舉行[N];內(nèi)蒙古日報(漢);2008年
9 記者 楊斌鵠 實習生 宋春燕;西安設(shè)文學藝術(shù)最高獎[N];西安日報;2009年
10 魏曉文;陜西文學藝術(shù)研究所成立[N];文學報;2009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尚榮;市場經(jīng)濟對當代中國文學藝術(shù)的影響[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2 常如瑜;榮格:自然、心靈與文學[D];蘇州大學;2010年
3 胡曉薇;道與藝——《莊子》的哲學、美學思想與文學藝術(shù)[D];復(fù)旦大學;2003年
4 張德蘇;周室衰亂與孔子救世的人性思索[D];山東大學;2006年
5 侯宏堂;從陳寅恪、錢穆到余英時[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6 洪曉麗;仁:作為道德本體的構(gòu)成[D];復(fù)旦大學;2008年
7 張艷艷;先秦儒道身體觀及其美學意義[D];復(fù)旦大學;2005年
8 李曉英;先秦儒道對“德”“道”的詮釋[D];河南大學;2007年
9 高麗敏;作圣之功[D];復(fù)旦大學;2007年
10 斯炎偉;全國第一次文代會與“十七年”文學體制的生成[D];浙江大學;2007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
本文編號:153005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eixuelunwen/1530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