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美學討論中的理論曲解與誤讀——與章輝博士商榷
本文關鍵詞: 馬克思哲學 人學 后實踐美學 海德格爾哲學 個體性 社會性 審美活動 博士 存在論 二元對立 出處:《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本文針對章輝博士對馬克思、海德格爾"人學"的誤解及由此帶來的對實踐美學的偏見,分析說明其癥結(jié),指出章輝博士對實踐美學的誤解,根源于對馬克思哲學、實踐美學缺乏精深、細致的理解、研究。
[Abstract]:Based on the misunderstanding of Marx and Heidegger's humanology by Dr. Zhang Hui and his prejudice to practical aesthetics,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explains the crux of his misunderstanding of practical aesthetics, and points out that his misunderstanding of practical aesthetics is rooted in his philosophy of Marx. The practical aesthetics lacks the profound, meticulous understanding, the research.
【作者單位】: 復旦大學中文系
【分類號】:B83-069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章輝;論實踐美學與后實踐美學之爭[J];文學評論;2005年06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立新;闡揚馬克思哲學當代性的基本視點[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2 張傳開,余在海;本體論的爭論與實踐范疇的深化[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3 盧亞明;老子與海德格爾思想比較[J];保定師范?茖W校學報;2004年01期
4 林可濟;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張世英關于“天人之際”問題研究[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5 馬志生,敬海新;哲學思維方式的嬗變:從預成論到生成論[J];北方論叢;2003年06期
6 張新華;符號結(jié)構(gòu)與語法[J];北方論叢;2004年02期
7 羅松濤;由詩之言到說之語——從海德格爾對荷爾德林詩之闡釋看其語言之思[J];北方論叢;2005年02期
8 蔣紅雨;知識論人類學前提的生存意蘊——海德格爾對康德的批判[J];北方論叢;2005年03期
9 徐曉風;張艷濤;;“面向事情本身”現(xiàn)象學方法的普遍原則[J];北方論叢;2006年02期
10 張增田,靳玉樂;論解釋學視域中的課程實施[J];比較教育研究;2004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7條
1 朱軍;;讓紀錄道說——當代中國新紀錄運動的語言本體論觀照[A];全球信息化時代的華人傳播研究:力量匯聚與學術創(chuàng)新——2003中國傳播學論壇暨CAC/CCA中華傳播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4年
2 蘇建;陳凡;;論技術與法律關系形態(tài)的歷史嬗變[A];全球化視閾中的科技與社會——全國科技與社會(STS)學術年會(2007)論文集[C];2007年
3 李菁;;維特根斯坦的存在之思——《邏輯哲學論》的一種現(xiàn)象學素描[A];“現(xiàn)象學與政治學”國際現(xiàn)象學學術研討會暨中國第十二屆現(xiàn)象學年會論文集[C];2007年
4 鄭辟瑞;;海德格爾,,德里達與動物[A];“現(xiàn)象學與政治學”國際現(xiàn)象學學術研討會暨中國第十二屆現(xiàn)象學年會論文集[C];2007年
5 陳天慶;;自身性與意識形態(tài)的可能限度(草綱)[A];“現(xiàn)象學與政治學”國際現(xiàn)象學學術研討會暨中國第十二屆現(xiàn)象學年會論文集[C];2007年
6 韓德民;;個性意識、想象力與同情心——有關美育屬性的功能性界定[A];“和諧社會中的美學與高校美學教育”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7 楊春時;;中西主體間性美學的互補:審美同情說與審美理解說[A];美學、文藝學基本理論建設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廣明;理念與上帝[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2 周建平;追尋教學道德[D];南京師范大學;2003年
3 楊慶峰;技術作為目的[D];復旦大學;2003年
4 趙衛(wèi)國;海德格爾的時間性與時——間性問題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5 趙彥芳;作為倫理學的美學:從康德到?耓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年
6 劉丹鶴;賽博空間與網(wǎng)際互動——從網(wǎng)絡技術到人的生活世界[D];復旦大學;2004年
7 馮霞;人學視野中的人文體育觀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4年
8 鐘華;思與詩的對話[D];四川大學;2004年
9 曹孟勤;生態(tài)倫理哲學基礎的反思[D];清華大學;2004年
10 趙義泉;超越式學習論[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欣;本體論視域中的美善關系[D];陜西師范大學;2001年
2 張勇;時代裂變中的突圍與皈依[D];山東師范大學;2001年
3 韓連慶;論海德格爾對《純粹理性批判》的現(xiàn)象學解釋[D];山東師范大學;2001年
4 李革新;返回存在之源[D];山東師范大學;2001年
5 崔衛(wèi)峰;嚴格科學的哲學理想與胡塞爾的哲學觀論析[D];陜西師范大學;2002年
6 華章琳;論伽達默爾超越相對主義的探索[D];陜西師范大學;2002年
7 余在海;論《手稿》在馬克思哲學創(chuàng)立過程中的地位[D];安徽師范大學;2002年
8 羅衛(wèi)平;超越的真實[D];湘潭大學;2002年
9 徐煜;論經(jīng)典名著的舞臺解構(gòu)演繹[D];上海戲劇學院;2002年
10 杜學敏;海德格爾的藝術創(chuàng)造之思[D];陜西師范大學;2003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Anthony Papalia ,李德海;《怎樣組織口語課》[J];漢語學習;1980年03期
2 曲若鎂;人性·人情·人學[J];求是學刊;1980年02期
3 錢谷融;《論“文學是人學”》一文的自我批判提綱[J];文藝研究;1980年03期
4 陳增輝;孟子教育思想試評[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0年03期
5 之江;新竹還須老干扶——記上海京劇三團培養(yǎng)中、青年演員[J];上海戲劇;1980年06期
6 沈培方;中國書法藝術的特點和源泉[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0年03期
7 殷孟倫;從《論語》看孔子的語言教育論[J];文史哲;1980年03期
8 景幼南;一種設想[J];辭書研究;1980年03期
9 蔡潤田;文學與人性[J];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0年04期
10 陳伯海;;破人性之禁域 探藝術之奧區(qū)——重讀錢谷融《論“文學是人學”》[J];上海文學;1980年11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任詩芹 文霞平;全球智能控制與自動化大會在肥開幕[N];安徽日報;2000年
2 海南貿(mào)促分會;開發(fā)毛里求斯市場7項建議[N];中國貿(mào)易報;2000年
3 鄧步來;開放式大學的輝煌[N];重慶日報;2000年
4 科仁;留學回國人員已成中科院主要力量[N];中國人事報;2000年
5 本報記者 王瑋;主旋律圖書的模樣[N];光明日報;2000年
6 段文莉;醫(yī)學首先是人學[N];健康報;2000年
7 劉先曙;彈跳機器人將成為警察的好幫手[N];科技日報;2000年
8 記者 李占軍;選題:不要總跟在別人后面 管理:最好的管理是沒管理 文化:科研道德是重要問題[N];科學時報;2000年
9 金介華;文化消費在哪里[N];中國石油報;2000年
10 魯樞元;“文學是人學”的再探討[N];文藝報;200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孫美貞;吳澄理學思想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楊學功;本體論哲學批判[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3 徐斌;當代中國改革的人學分析[D];中共中央黨校;2003年
4 劉會強;可持續(xù)發(fā)展理論的哲學解讀[D];復旦大學;2003年
5 王艷華;信仰的人學價值意蘊[D];吉林大學;2004年
6 吳宏政;歷史生存論的觀念[D];吉林大學;2004年
7 張盾;現(xiàn)代性問題圖景中的馬克思哲學革命[D];吉林大學;2004年
8 韓志偉;實踐與辯證法——從對象性思維方式到實踐性思維方式[D];吉林大學;2004年
9 張劍抒;馬克思自由思想的真蘊及其當代境遇[D];吉林大學;2004年
10 陳紅;別爾嘉耶夫人學思想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徐志堅;理想問題的人學思索[D];陜西師范大學;2000年
2 毛嘉賓;外國人學漢語的語用失誤探析[D];華中師范大學;2000年
3 王偉;荀子性惡論人學與美學[D];鄭州大學;2000年
4 張榮生;市場經(jīng)濟與個性解放[D];陜西師范大學;2000年
5 李宏偉;論馬克思主義人學的中國化[D];云南師范大學;2000年
6 劉文麗;辛代數(shù)的Peirce分解[D];河北大學;2000年
7 孫耿;IP交換網(wǎng)絡設計與性能分析[D];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2001年
8 張長勝;造紙機定量水份自適應計算機控制系統(tǒng)[D];昆明理工大學;2001年
9 王建;二級倒立擺的控制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1年
10 初曉庚;沈陽東西干道預應力連續(xù)梁優(yōu)化設計及空間分析[D];大連理工大學;2001年
本文編號:152038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eixuelunwen/1520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