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shù)可信,當它擺脫確定性時——阿多諾《美學理論》對康德確定性美學批判述評
本文關(guān)鍵詞: 確定性 否定 辯證批判 出處:《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康德美學無疑是資本主義啟蒙運動以來,唯心主義美學的最好標本。從對康德美學的分析中,阿多諾向我們揭示了啟蒙辯證法和資本主義市場經(jīng)濟原則在美學中的投影。但這種投影在當今的時代卻遇到內(nèi)外兩方面的困境。阿多諾帶著這樣的疑問,在對康德美學的批判中,發(fā)展出自己的否定辯證法的美學理論。他的理論對后現(xiàn)代的文化產(chǎn)業(yè)和美學批判有很強的現(xiàn)實意義。
[Abstract]:Kant's aesthetics is undoubtedly the best specimen of idealistic aesthetics since the capitalist Enlightenment. Adorno reveals to us the aesthetic projection of the dialectics of enlightenment and the principles of a capitalist market economy. In the criticism of Kant's aesthetics, he developed his own aesthetic theory of negative dialectics, which has a strong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the post-modern cultural industry and aesthetic criticism.
【作者單位】: 江漢大學藝術(shù)學院
【分類號】:B83-06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沃利青;;“移情”論與“意境”說比較[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07年04期
2 姚愛斌;康德、叔本華崇高論之比較[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3期
3 呂美生;孔正毅;;程朱理學的現(xiàn)代審視[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4 宛小平;;以中國傳統(tǒng)智慧會通和消化康德的第三批判——牟宗三美學思想初探[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5期
5 方國武;;從“物”的形式到“人”的形式——康德形式美論的理論意義[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5期
6 張靜靜;;論阿多諾對審美愉悅感的批判[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3期
7 張晶;;文藝美學的當代建構(gòu)及其意義[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2期
8 張靜靜;;人類苦難與藝術(shù)困境——論阿多諾的“奧斯威辛”命題[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2期
9 朱林;黑格爾美學與本體論[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0年04期
10 謝健;馮建國;;李煜詞中的女性審美意象和藝術(shù)自敘性[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4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長偉;韓鐘文;;淺論康德的實踐教育學[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2 吳曉明;;現(xiàn)代性批判與“啟蒙的辯證法”[A];國外馬克思主義與當代中國——第三屆國外馬克思主義論壇會議論文集[C];2008年
3 何懷遠;;“生產(chǎn)主義批判”的歷史和邏輯[A];第五屆馬克思哲學論壇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形態(tài)研究會議論文集(上)[C];2005年
4 丁立群;;論人類學實踐哲學——馬克思實踐哲學的性質(zhì)[A];第五屆馬克思哲學論壇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形態(tài)研究會議論文集(上)[C];2005年
5 劉懷玉;;從Praxis到Poiesis——論列斐伏爾的日常生活批判哲學對馬克思實踐觀的生存本體論理解[A];第五屆馬克思哲學論壇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形態(tài)研究會議論文集(下)[C];2005年
6 劉岸挺;;詩性的生命 審美的存在——三論《多余的話》[A];瞿秋白研究文叢(第二輯)[C];2008年
7 劉岸挺;;詩性的生命 審美的存在——三論《多余的話》[A];瞿秋白研究文叢(第二輯)[C];2009年
8 張偉;;文藝理論研究中知識論前提反思與生存本體論建構(gòu)[A];繁榮·和諧·振興——遼寧省哲學社會科學首屆學術(shù)年會獲獎成果文集[C];2007年
9 王擁軍;;重提現(xiàn)代性:當代藝術(shù)的標準質(zhì)疑[A];2005年當代藝術(shù)與批評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10 王元驤;;我對“審美意識形態(tài)論”的理解[A];文藝意識形態(tài)學說論爭集[C];2006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金哲;平面化:后現(xiàn)代文化表征的多維闡釋[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張U,
本文編號:152007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eixuelunwen/1520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