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體問題與差異論美學
本文關鍵詞: 本體論追問 悖論性差異 張力性差異 多樣性差異 出處:《前沿》2009年1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美是什么"的問題屬于本體論的范疇,然而,無論是西方"肯定本體論","否定本體論",還是中國的"中和本體論"都持有一種獨斷論的解答。"差異論美學"認為,"發(fā)問即本體""本體即差異"只有將美學建立在差異本體論的基礎上,揭示審美活動中的悖論性差異、張力性差異、多樣性差異才能在追問中真正把握到美的本體。
[Abstract]:The question of "what is beauty" belongs to the category of ontology, however, Both the western "positive ontology", "negative ontology" and Chinese "neutralization ontology" all hold an arbitrary solution. "difference aesthetics" holds that "asking questions is ontology" and "ontology is difference" can only establish aesthetics. On the basis of differential ontology, Only by revealing the paradoxical difference, tension difference and diversity difference in aesthetic activity can we really grasp the essence of beauty.
【作者單位】: 徐州師范大學文學院;
【分類號】:B016;B83-02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志國;論《聊齋志異》的男權色彩[J];蒲松齡研究;2001年04期
2 張富文;;馬克思人本思想探析——以《共產(chǎn)黨宣言》為中心的考察[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9年01期
3 李占偉;;視覺霸權反思與多重審美感知重建[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9年04期
4 林頤;;“自我”的兩個維度——讀丹尼爾·貝爾《社群主義及其批評者》[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1年03期
5 孫顯元;;芝諾悖論中的邏輯和形而上學[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6 馮正強;;個性的解釋學張力——從康德的天才論美學到施萊爾馬赫的普遍解釋學[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7 張公善;海德格爾美學的歷史地位及當代意義[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3期
8 李霞;論儒道生命觀的理性精神及其歷史影響[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5期
9 張傳開;古希臘哲學范疇發(fā)展的歷史和邏輯[J];安徽大學學報;2004年03期
10 吳玉軍;;確定性追求與自我的失落——考察前現(xiàn)代人生存境遇的一個視角[J];安徽大學學報;2006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程光煒;;一個被重構的“西方”——從“現(xiàn)代西方學術文庫”看八十年代的知識范式[A];這就是我們的文學生活——《當代文壇》三十年評論精選(上)[C];2012年
2 廖全京;;存在之鏡與幻想之鏡——讀阿來長篇小說《塵埃落定》[A];這就是我們的文學生活——《當代文壇》三十年評論精選(下)[C];2012年
3 李楊;;具體性的追尋——讀馬爾庫塞《歷史唯物主義現(xiàn)象學論稿》[A];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評論(9)[C];2011年
4 汪冬冬;黃鵬;;現(xiàn)代性與后現(xiàn)代性視角下的社會危機與安全思想——對齊格蒙特·鮑曼思想的解讀[A];2010年中國社會學年會——“社會穩(wěn)定與危機預警預控管理系統(tǒng)研究”論壇論文集[C];2010年
5 鄧儉;;自我生存之“無”的突破——解讀《野草》中的存在之思[A];魯迅與“左聯(lián)”——中國魯迅研究會理事會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6 劉金才;;中日跨文化交流和理解的隔膜[A];北京論壇(2005)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全球化視野中亞洲的機遇與發(fā)展:“大眾文化在亞洲:全球化、區(qū)域化和本土化”外國語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05年
7 朱軍;;網(wǎng)絡和家鄉(xiāng)——網(wǎng)絡時代的存在論淺析[A];信息化進程中的傳媒教育與傳媒研究——第二屆中國傳播學論壇論文匯編(下冊)[C];2002年
8 盛國榮;;論技術的社會活動過程性[A];全球化視閾中的科技與社會——全國科技與社會(STS)學術年會(2007)論文集[C];2007年
9 馬永波;;生態(tài)整體主義與新詩發(fā)展的一個可能路向[A];21世紀中國現(xiàn)代詩第五屆研討會暨“現(xiàn)代詩創(chuàng)作研究技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10 王潔;李藝;;孔墨教學思想之異同及其現(xiàn)代啟示[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金哲;平面化:后現(xiàn)代文化表征的多維闡釋[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王娟;理論旅行:吸收與變異[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張美宏;生生之道與圣人氣象:北宋五子萬物一體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4 劉義;大學生批判性思維研究:概念、歷史與實踐[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5 靳寶;批判哲學的現(xiàn)象學批判[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6 朱新春;萊布尼茨自然有機論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0年
7 吳舜立;自然審美:川端康成的文學世界[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8 傅美蓉;從反再現(xiàn)到承認的政治[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9 孫峰;當代中國德育價值觀的變革[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10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倫價值的重構[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季婧;理查德·羅蒂新實用主義真理觀探析[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關學銳;《莊子》生存美學思想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宋明珠;米蘭·昆德拉小說敘事形態(tài)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4 石實;隱秘的參與[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5 李鼐;關于數(shù)字電影傳播特征的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6 周珊珊;馬克思實踐本體論問題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7 于海霞;主體間性視域下高校德育主體間矛盾的消解[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8 馮秋珍;教師課堂教學行為與教學智慧的相關性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9 王健;雅克·拉康的文學倫理學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10 李軍;偵查權下沉之檢察監(jiān)督制約模式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e,
本文編號:150323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eixuelunwen/1503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