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什自反性現代化理論及啟示
本文關鍵詞:拉什自反性現代化理論及啟示 出處:《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年02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英國學者斯科特·拉什從美學及文化視角,提出了以審美自反為核心的自反性現代化理論,闡釋了風險文化和現代化困境的成因和出路。文章對拉什自反性現代化的特征,自反性現代化的自反性主體、思維模式、建構路徑,風險意識和風險文化的生成以及拉什自反性現代化理論的特色和局限等進行了比較系統(tǒng)的分析和探討,并進而討論了拉什自反性現代化理論對我國現代化過程中的風險規(guī)避和防治的借鑒和警示作用。
[Abstract]:Scott Rush, an English scholar, put forward the theory of reflexive modernization with aesthetic reflexivity as the co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esthetics and culture. This paper explains the causes of risk culture and the predicament of modernization, and discus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ush's reflexive modernization, the reflexive subject of reflexive modernization, the mode of thinking and the way of construction. The formation of risk consciousness and risk culture as well a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limitations of Rush's reflexive modernization theory are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and discussed. Furthermore,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reference and warning function of Rush's reflexive modernization theory to the risk avoidance and prevention in the process of modernization in China.
【作者單位】: 華東理工大學社會與公共管理學院;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當代西方風險社會理論研究》(12ASH001)的階段性成果 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費專項資金資助(WE1211006) 上海市重點學科社會學建設項目資助(B501)
【分類號】:B83-09
【正文快照】: 斯科特·拉什的自反性現代化理論是針對貝克和吉登斯認知維度的制度主義自反性現代化理論所提出的。拉什認為貝克和吉登斯的自反性現代化理論未脫離啟蒙理性和制度主義的思維模式,忽視了美學維度的日常生活和文化領域的分析。拉什從美學及文化視角,將現代化困境歸因于啟蒙理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斯科特·拉什,王武龍;風險社會與風險文化[J];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02年04期
2 莊友剛;風險社會理論研究述評[J];哲學動態(tài);2005年09期
3 徐巋然;;信息時空中象征符號中介的審美自反——論拉什和厄里審美自反性觀念的時代哲學意義[J];哲學動態(tài);2010年07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浩斌;;風險社會中的主體性原則及其倫理重建[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8年03期
2 丁德光;;農村社會風險的表現形式研究[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1年33期
3 鄔曉燕;;科技風險的文化解讀[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4 劉婧;;風險與可持續(xù)消費[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5 張云昊;應對轉型風險:我國社會政策的現實背景、目標選擇與何以所為[J];哈爾濱市委黨校學報;2005年03期
6 陳雯;;理性失衡與現代家庭風險[J];長白學刊;2009年02期
7 劉婧;風險社會與責任倫理[J];道德與文明;2004年06期
8 葉鵬飛;;勞資沖突的風險特征和管理問題分析[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11年04期
9 劉婧;風險:當代社會的重要特征[J];東岳論叢;2005年01期
10 曾令發(fā);;風險社會視域下的公共政策與和諧社會[J];湖北社會科學;2007年1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7條
1 李國俊;張文喜;;社會危險的技術倫理透視[A];第九次哈爾濱“科技進步與當代世界發(fā)展”全國中青年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3年
2 何江波;;論工程風險的致成原因及其規(guī)避機制[A];第三屆全國科技哲學暨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文集[C];2010年
3 趙雪麗;;環(huán)境風險網狀治理結構構建——以日本大地震為例的評述[A];生態(tài)安全與環(huán)境風險防范法治建設——2011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第一冊)[C];2011年
4 潘斌;;風險社會與自反性現代性[A];中國的立場 現代化與社會主義: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年會文集(2009年度)青年學者文集[C];2009年
5 姜方炳;;“網絡暴力”:概念、根源及其應對——基于風險社會的分析視角[A];2011年浙江省社會學學會年會論文集[C];2011年
6 程宇;;應急管理視域下地方政府競爭力的提升戰(zhàn)略[A];“構建和諧社會與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研討會暨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
7 王升平;;風險社會中的公共危機管理:困境與對策——基于風險社會理論視角的行政哲學考察[A];湖湘公共管理研究(第三卷)[C];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亮;當代中國政府危機管理的哲學思考[D];中共中央黨校;2011年
2 彭黎明;氣候變化公眾風險認知研究[D];武漢大學;2011年
3 何小勇;當代發(fā)展風險問題的哲學研究[D];西安交通大學;2009年
4 胡麗;科技風險預防的綜合機制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5 常永華;公共危機管理視閾下的西部地方政府執(zhí)政能力與評估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6 朱丹丹;風險社會背景下科技道德的失范與重建[D];南京理工大學;2011年
7 馮曉平;城市化進程中失地農民風險與分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8 李香民;風險社會與我國法律觀念的變革[D];吉林大學;2012年
9 王凱;非正式保險制度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05年
10 李瑞昌;風險 知識與公共決策[D];復旦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小虎;行動中的預防性法律:美國刑事訴訟中的審前服務制度[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馮婧雅;風險社會視角下的中國法律治理[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陳超;風險社會背景下政府責任追究機制的完善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4 姜丹;知識女性對“全職太太”角色認同意向研究[D];長春工業(yè)大學;2010年
5 劉雷;信息時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6 山珊;東北老工業(yè)基地環(huán)境問題的社會學探究[D];吉林大學;2011年
7 王敏;網絡輿論風險的特征、誘因及演化機理[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8 謝智星;“風險社會”視閾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D];蘭州理工大學;2011年
9 肖顯富;新時期中國共產黨抵御風險的實踐與思想研究[D];中共廣東省委黨校;2011年
10 歐益科;基于層次分析法的城市社區(qū)公共安全評價應用研究[D];中南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斯萬·歐維·漢森,劉北成;知識社會中的不確定性[J];國際社會科學雜志(中文版);2003年01期
2 烏爾里!へ惪 ,王武龍;從工業(yè)社會到風險社會(上篇)——關于人類生存、社會結構和生態(tài)啟蒙等問題的思考[J];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03年03期
3 沃特·阿赫特貝格,周戰(zhàn)超;民主、正義與風險社會:生態(tài)民主政治的形態(tài)與意義[J];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03年03期
4 周戰(zhàn)超;當代西方風險社會理論引述[J];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03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徐巋然;;復雜實踐情景中理性的多維滲透與自反——論貝克和吉登斯社會學自反性觀念的哲學意義[J];哲學動態(tài);2009年06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本文編號:139434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eixuelunwen/1394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