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白華與魏晉南北朝美學研究
本文關鍵詞:宗白華與魏晉南北朝美學研究 出處:《井岡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年06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宗白華在《論世說新語和晉人的美》和《中國美學史中重要問題的初步探索》中著重強調了魏晉南北朝美學的重要性。在宗白華的美學體系中,魏晉南北朝美學思想的最高美學理想是"芙蓉出水",這種美學理想具體表現(xiàn)為向內——對人自身的關注,向外——對自然山水的挖掘和對文學藝術的表現(xiàn)。宗白華的研究肯定了"芙蓉出水"的美學理想,梳理了中國的兩大傳統(tǒng)美學理想,確立了魏晉南北朝美學思想在中國美學史上的地位。
【作者單位】: 江蘇開放大學通識教育學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戲曲批評術語學術生命史研究”(項目編號:11YJC751123)
【分類號】:B83-09
【正文快照】: 在近現(xiàn)代的美學史上,魯迅于1927年7月在廣州夏期學術講演會上做了題為《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系》的演講,他從當時特殊的社會背景出發(fā),闡述了魏晉六朝在文學和美學上的內涵以及在歷史上起到的重要作用。這次演講引起了強烈的社會反響,讓更多的人了解了那個歷史年代的文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張宏燕;;“錯彩鏤金”與“芙蓉出水”[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S1期
2 劉萱;“芙蓉出水”之美學闡釋[J];沈陽大學學報;2002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全田;禪宗文化的悟性[J];安徽大學學報;2005年05期
2 程金福;論廣告藝術的形成及其藝術特征[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3 趙學存;;宗白華關于中西美感發(fā)生論的比較[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4 宋金亮;;從《世說新語》中再說德行與個性[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年04期
5 李昌舒;;嵇康之“心”的美學意蘊[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6 姜巍;;生命的律動——宗白華的美學思想[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1期
7 田沐禾;;漢字的意象性和圖像性探析[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6期
8 趙麗;;淺論謝靈運山水詩中的隱逸情懷[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年05期
9 謝開云;;淺析李白明月詩的情感類型[J];安康師專學報;2006年05期
10 鐘揚;書法由來見性真——陳獨秀與中國書法藝術[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徐進波;中國山水畫裝飾性探微[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2 朱秀敏;建安散文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李華;漢魏六朝宴飲文學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4 尚瑩輝;新時期中國重彩藝術語言研究[D];天津大學;2010年
5 劉沛林;中國傳統(tǒng)聚落景觀基因圖譜的構建與應用研究[D];北京大學;2011年
6 吳振韓;中國傳統(tǒng)設計思維方式與家具風格演變研究[D];南京林業(yè)大學;2011年
7 王天紅;中國現(xiàn)代新詩理論與外來影響[D];吉林大學;2011年
8 康建強;中國古典小說意境論[D];山東師范大學;2012年
9 邵丹錦;中國傳統(tǒng)園林種植設計理法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2年
10 楊波;生存論視野下的審美超越問題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許耕耘;靜觀萬象——中國古典園林中的審美境界[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2 李沙沙;論中國工筆花鳥畫中線條的運用[D];浙江理工大學;2010年
3 龔潔;劉師培魏晉玄學研究述論[D];湘潭大學;2010年
4 米豐翠;《老子》母性品格審美探微[D];西北民族大學;2010年
5 李萍;漢字造型對現(xiàn)代版面編排設計的啟示研究[D];湖南工業(yè)大學;2010年
6 王芳;試論中國畫的線外之“線”[D];北京服裝學院;2010年
7 李娟;王蒙微型小說語境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8 趙晉鐳;基于視覺感知的留園空間分析[D];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2008年
9 陳傳明;湖湘寺觀園林的空間研究[D];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2008年
10 趙擴;文人畫對中國傳統(tǒng)私家園林的空間形態(tài)的影響[D];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2009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永輝;;宗白華散步美學成因淺探[J];江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年02期
2 陳永輝;;宗白華散步美學成因淺探[J];湖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3 陳永輝;;宗白華散步美學的當代啟示[J];湖北經(jīng)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08期
4 ;宗白華談欣賞經(jīng)驗[J];文藝理論研究;1987年01期
5 楊廟平;宗白華與《巴黎手稿》[J];韓山師范學院學報;2000年01期
6 陳望衡;宗白華的生命美學觀[J];江海學刊;2001年01期
7 稅海模,詹虎;塵埃落定 重見光華——宗白華“境界層深創(chuàng)構”理論回眸[J];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02年05期
8 ;宗白華的美學提綱[J];西北美術;2003年01期
9 王進進;宗白華研究綜述[J];云夢學刊;2004年06期
10 張X;;宗白華的哲學貢獻[J];大學時代;2006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6條
1 張文濤;;對傳統(tǒng)的發(fā)現(xiàn)和闡揚——宗白華美學思考的價值關懷[A];中華美學學會第五屆全國美學會議論文集[C];1999年
2 王岳川;;宗白華:中國式的體驗美學家[A];東方叢刊(1995年第4輯 總第十四輯)[C];1995年
3 歐陽文風;;梁啟超、宗白華美學的相似性及其啟示[A];中國現(xiàn)代美學與文論的發(fā)動:“中國現(xiàn)代美學、文論與梁啟超”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選集[C];2008年
4 程相占;;“入乎其內,出乎其外”的學術展示——讀王德勝《宗白華評傳》[A];東方叢刊(2003年第2輯 總第四十四輯)[C];2003年
5 蕭湛;;論宗白華美學的倫理學內涵[A];美學、文藝學基本理論建設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6 宗白華;;憶郭沫若君[A];郭沫若研究(第四輯)[C];198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趙利民 王朝潔;走近宗白華[N];中國文化報;2002年
2 袁李來 羅靜;行云流水宗白華[N];光明日報;2002年
3 袁李來 羅靜;行云流水宗白華[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2年
4 林同華;“宗白華研究專家”究竟做了些什么[N];文匯報;2009年
5 李麗;宗白華的“散步”方式[N];文藝報;2001年
6 肖鷹 清華大學哲學系;宗白華美學的“反流”之源[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2年
7 盧政;追尋美學散步者的足跡[N];中華讀書報;2003年
8 龔靜;重新與宗白華一起散步[N];東方航空報;2000年
9 高音;飄瞥的視角[N];團結報;2001年
10 蔣述卓;宗白華與中國現(xiàn)代詩學[N];文藝報;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田智祥;宗白華的精神人格與美學之路[D];山東師范大學;2009年
2 時宏宇;宗白華藝術學思想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3 陽文風;宗白華與中國現(xiàn)代詩學[D];暨南大學;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馬璐璐;宗白華審美之維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7年
2 王瑞;論宗白華對中國文化精神的美學探索[D];新疆大學;2008年
3 宋婕;宗白華美學與中國古典美學[D];延安大學;2010年
4 吳金香;宗白華美學思想的學術特質[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5 趙全會;宗白華生活美學思想初探[D];山東大學;2007年
6 王艷明;宗白華的“空”觀及其美學意義[D];鄭州大學;2007年
7 于懷美;宗白華美育思想初探[D];蘇州大學;2008年
8 趙靖;論宗白華詩畫美學思想[D];沈陽師范大學;2012年
9 韓君君;宗白華美學中的“生命觀”研究[D];山西師范大學;2013年
10 彭品榮;以“游”入“境”[D];陜西師范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32699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eixuelunwen/1326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