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話美的基本屬性
本文關鍵詞:漫話美的基本屬性
【摘要】:美的屬性問題是美學研究的最基本的問題。美的最初發(fā)生與功利性有著密切的關系,一切"實用的"就是"美"的。所以,美的對象的第一屬性就是功利性。日常生活中,美首先表現(xiàn)為感官愉悅。即美訴諸于人的情感,具有愉悅性,能夠引起人的情緒的強烈反應,在精神上給人以愉悅、滿足的特征。
【作者單位】: 甘肅省工商行政管理學校;
【分類號】:B83
【正文快照】: 美的屬性問題是美學研究的最基本的問題。生活中到處都是美,人人都積極地追求著美,努力使自己成為生活的“藝術家”。沒有美的世界是寂寞無趣的,而一個與美無緣的人則是孤獨乏味的。美不僅僅是社會歷史發(fā)展的產(chǎn)物,更是人類精神文明進步的標志。我們該如何理解和認識美的基本屬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其海;;蒲松齡德性品質的審美體現(xiàn)[J];蒲松齡研究;2011年03期
2 莊麗娥;;廈門地域性建筑創(chuàng)作特征探析[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12年02期
3 尹俊燕;;語文教育中悲劇藝術的審美學探析[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5期
4 安盈盈;;中國古典繪畫審美形態(tài)的氣韻嬗變[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6期
5 李士奇;;《詩經(jīng)·關雎》的多角度審美賞析[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9期
6 阿運鋒;王倩;;“只有人是美的”——尼采美學觀淺論[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12期
7 張斌;;關于藝術設計教學的思考[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年06期
8 張寧;《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審美教育[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3期
9 王耀輝;;論王安石詩文的審美意蘊[J];北方論叢;2006年04期
10 孫剛;王濤;;現(xiàn)代散打運動的審美闡釋[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8年03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厚平;美學視角下的文學翻譯藝術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高劉巍;王世貞的園林實踐與觀念[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0年
3 王佩環(huán);景觀概念設計中審美重構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4 陳建新;李漁造物思想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5 姜燕;漢語口語美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6 刁建新;文化傳承與多元化建筑創(chuàng)作研究[D];天津大學;2010年
7 陳艷麗;中國現(xiàn)代小品文文體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2年
8 李慶宗;在理性與價值之間[D];中共中央黨校;2004年
9 張建;立美教育認識論[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10 唐震;理性視域的西方戰(zhàn)略管理思想批判[D];河海大學;200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黃華;災難新聞“英雄”原型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2 李虹;軟裝飾之于室內(nèi)空間設計的語義效應[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3 吳亦昊;體驗設計在手機設計中的應用[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4 謝菁;中學語文“以寫促讀,讀寫結合”實踐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5 倪磊;符號化消費語境下的影像廣告語言研究[D];北京服裝學院;2010年
6 王婷婷;云南新平花腰傣服飾的裝飾藝術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09年
7 王軍奎;新農(nóng)村建設中村落街巷景觀改造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09年
8 唐紹鈞;東巴文字解構設計研究及其在現(xiàn)代平面設計中的應用[D];昆明理工大學;2009年
9 宋杏爽;高校學生公寓多功能家具的人性化設計研究[D];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2007年
10 羅劍;家具的環(huán)境特性研究[D];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2007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董龍昌;;馮友蘭美學思想研究的當代意義[J];棗莊學院學報;2009年01期
2 于德清;;世界的大會,寂寞的美學[J];走向世界;2010年24期
3 曹峻峰;;本體論意義上的美不存在[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7年03期
4 彭運生;;美學雜思錄[J];美與時代(下半月);2009年07期
5 王一川;;物化年代的興辭美學——生活論與中國現(xiàn)代美學Ⅱ[J];文藝爭鳴;2011年01期
6 陳躍紅;;美學的未來在中國——周來祥教授談美學的現(xiàn)狀與前景[J];貴州教育學院學報;1987年02期
7 王一川;;從哲學思辨到文學闡釋 我在美學熱潮中的經(jīng)歷片斷[J];中文自學指導;1996年06期
8 楊海濤;;美的困惑與思考——芻議開設美學選修課的幾點體會[J];內(nèi)蒙古財經(jīng)學院學報(綜合版);2008年04期
9 彭鋒;;跨文化美學與美的共識[J];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6期
10 李天道;劉曉萍;;美學與多元文化對話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J];文學評論;2006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張道一;;中國美學站起來[A];新世紀美學與藝術——江蘇省美學學會第七屆會員大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2 曾繁仁;;梁啟超美育思想的貢獻與啟示[A];中國現(xiàn)代美學與文論的發(fā)動:“中國現(xiàn)代美學、文論與梁啟超”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選集[C];2008年
3 鄭元者;;蔣孔陽的美學道路——《蔣孔陽學術文化隨筆》跋[A];中國語言文學資料信息(1999.1)[C];1999年
4 殷曼i_;;從迪基藝術體制論的轉變看后分析美學當代轉型中的尷尬[A];新世紀美學與藝術——江蘇省美學學會第七屆會員大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5 王向峰;;談談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美學史的研究[A];中華美學學會第七屆全國美學大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6 朱存明;;新時期以來中國美學史書寫的形態(tài)與反思[A];中華美學學會第七屆全國美學大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本報特約記者 楊玉娟;世界美學大會與中國[N];中華讀書報;2010年
2 北京大學 彭鋒;美學在多樣性中重新定向[N];光明日報;2010年
3 本報記者 潘欣信;美學何處尋?[N];美術報;2010年
4 記者 馬子雷;第18屆世界美學大會在京開幕[N];中國文化報;2010年
5 本報記者 楊桂青;美學對時代呼喚的回應[N];中國教育報;2010年
6 張政文;康德對二十世紀中國當代美學的主要影響[N];光明日報;2001年
7 本報記者 李嘯;“意識到生態(tài)之美,,是人類的第二次覺醒”[N];衢州日報;2011年
8 華光;審美價值的探索性研究[N];中國社會科學院報;2008年
9 劉悅笛;生活美學:全球美學新路標[N];中國文化報;2010年
10 本報記者 馬子雷;為中國美學贏得更多話語權[N];中國文化報;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史磊;新中國美學課研究(1949-1965)[D];東北師范大學;2013年
2 劉建平;“中國藝術精神”問題研究[D];武漢大學;2010年
3 楊文臣;當代西方環(huán)境美學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4 董宏;蔡儀美學思想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5 胡俊;對接與縫合:新方法建構新美學[D];上海社會科學院;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姜雨辰;人類生存生態(tài)之美的蘊含[D];沈陽工業(yè)大學;2011年
2 張曉光;佐佐木健一美學思想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3 畢小蕊;中西方“移情說”物我關系差異探源[D];西北民族大學;2010年
4 崔涵瀟;韋爾施美學思想的“多元性”特征[D];山東大學;2011年
5 任雪山;朱光潛和桐城派[D];安徽大學;2010年
6 李華;周來祥和諧美學思想及其當代價值研究[D];安徽大學;2010年
7 郜靜;英國近代經(jīng)驗主義美學的審美趣味理論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0年
8 李瑞奇;倥傯廿載,浮沉三紀——陳望道美學思想評述[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9 紀波;論席勒對萊辛人性論的超越與發(fā)展[D];云南大學;2010年
10 張敏;論約翰·杜威的審美經(jīng)驗理論[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17563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eixuelunwen/1175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