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化時代觀看方式變遷的美學研究
本文關鍵詞:媒介化時代觀看方式變遷的美學研究
【摘要】:基于媒介化時代的發(fā)展,觀看方式伴隨印刷媒體、電子媒體到數(shù)字媒體的演進而發(fā)生轉變,從平面到立體再到多維,從靜態(tài)到動態(tài)再到交互,進而引起人類審美視域、審美趣味、審美心理的變化;觀看作為一種視覺范式,在視覺文化的裹挾之下,消解傳統(tǒng)意義的同時不斷爭奪話語權利,受眾處于被動、無意識狀態(tài),這也同樣引發(fā)了從審美接受到價值反思的分析維度。
【作者單位】: 黑龍江大學新聞傳播學院;
【關鍵詞】: 媒介 視覺 觀看方式 審美接受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全媒體時代輿論非理性表達的引導機制創(chuàng)新研究”(16CKS043);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中國1960年代出生詩人研究”(14CZW063) 黑龍江省杰出青年基金項目“東北農(nóng)村電視劇的本土化性格內(nèi)涵”(UNPYSCT-2015063) 黑龍江大學研究生創(chuàng)新科研項目資金資助“微時代審美問題研究”(YJSCX2016-008HLJU)
【分類號】:B83-05
【正文快照】: 究”(YJSCX2016-008HLJU)觀看是一種視覺范式,是由人類感官形成的綜合而復雜的過程,是人類認知世界、獲取知識的重要手段和方式。約翰·伯格在《觀看之道》(WAY OF SEEING)中指出,觀看先于言語,進而論述了應該如何去看的問題,“我們只看到我們注視的東西,注視是一種選擇行為。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曹暉;余雁;;中國畫的古今觀看方式比較[J];文藝評論;2005年06期
2 孟憲平;;觀看方式及其“歷史”——討論風格分析方法論的心理學基礎[J];齊魯藝苑;2010年04期
3 葉揚秋;;隱喻的觀看——從《早春圖》探尋中國北宋屏風式山水畫的觀看方式[J];藝術與設計(理論);2010年11期
4 羅瑪;;“編織”是一種觀看方式[J];東方藝術;2012年01期
5 斯維特拉娜·阿爾珀斯;費婷;;博物館:一種觀看方式[J];東方藝術;2013年01期
6 李靜暉;;被看見的猶疑:對歧觀與悖像的寫生[J];蘇州工藝美術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3年02期
7 伊萊娜·哈特尼 ,于昆 ,桂玉;一種不同的觀看方式[J];世界美術;1993年02期
8 吳萍;;淺析視覺藝術的觀看方式、思維方式對表達方式的影響[J];美術大觀;2010年02期
9 殷雙喜;現(xiàn)實主義:一種觀看方式[J];世界美術;1995年03期
10 韓冬;;《如夢令》第二章[J];畫刊;2013年11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本報記者 厲亦平;觀看方式的轉變 表現(xiàn)方式的革命[N];美術報;2014年
2 蔡萌;景觀攝影——中國當代攝影的一種類型[N];中國攝影報;2012年
3 宋永進;寫生之“生”[N];美術報;2014年
4 袁潔;光的喜劇[N];文學報;2013年
5 宋永進;科學嚴謹與真情流露[N];美術報;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范佩俊;窗外—繪畫藝術的觀看方式[D];上海師范大學;2013年
2 高亞;人物畫與技法解析[D];吉林藝術學院;2015年
3 孫鳳群;觀看方式研究[D];中央美術學院;2010年
4 韓愷;源于“觀看”的“表達”[D];中央美術學院;2012年
5 劉媛媛;觀看之道—中西繪畫觀看方式比較研究[D];山東藝術學院;2012年
6 古榕;觀看與體驗[D];中國美術學院;2005年
7 張瓊;觀看與表現(xiàn)[D];西安美術學院;2015年
8 程念;看到了什么—觀看的藝術[D];天津美術學院;2012年
9 邵進;選擇與創(chuàng)造[D];南京藝術學院;2009年
10 林慧;近距離審視下的“逼真”[D];曲阜師范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103047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eixuelunwen/1030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