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山水畫與蘇州私家園林的交融
本文關鍵詞:中國山水畫與蘇州私家園林的交融
【摘要】:在中國幾千年發(fā)展的歷史長河中,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一顆璀璨明珠——蘇州私家園林,成為了獨樹一幟的瑰麗風景。自古江南是文人墨客的風水寶地,與此同時,我國的另一個文化瑰寶——中國山水畫,也伴隨著蘇州私家園林共同發(fā)展,二者相互融合著并影響著彼此的興衰,逐漸形成了不可分割的密切聯(lián)系。中國山水畫擅長將情感托付于山水之間,造園者又將畫卷中的繾綣情意融進園林的山水布局和景觀設計當中,這便有了“以畫入園,因畫成景”的園林畫境。對蘇州私家園林的影響很大程度上來源于山水畫的強大理論以及繪畫時的技法,蘇州私家園林是江南園林的旗幟、是古典園林中的典范,從多重角度闡述了古典園林的美感。本論文以中國山水畫和蘇州私家園林為研究對象,著重詮釋了二者在哲學基礎、發(fā)展歷史、表現形式及審美情趣等方面的相互融合。無論是園論與畫論、畫家與造園家、空間布局、詩詞表達等方面都有較多的融合,這些都為研究蘇州私家園林和中國山水畫的交融并上升到審美層次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本論文從中國山水畫與蘇州私家園林具有相似的哲學基礎——天人合一、儒、道、佛方面展開闡述,二者都秉承著“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的目標,以自然山水、植物、建筑等為基本要素,經過畫家賦予其靈性、給予其形式變換,以此組成了畫作,用來表達情感、抒發(fā)心境、闡述人與自然和諧共融的思想。從理論上來講,中國歷史上造園理論比繪畫理論晚了千年有余,這段時間的私家園林受山水畫理的引導、得山水畫理的精髓,在這一段時期內,我國古典園林的造園藝術多數來自山水畫論的啟示——“以一點墨,攝山河大地”與“一峰則太華千尋,一勺則江湖萬里”不謀而合,因此畫論某種程度上也可以說成是園論。在構圖形式上立意,表達有散點透視法和“三層”、“三遠”法,空間處理注重虛與實、藏與露、疏與密、以小寓大和取舍的合理安排,這些對蘇州私家園林的造園活動有著非常重要的指導作用。由這些來探究蘇州典型園子的造園藝術,從而更加深刻地證實中國傳統(tǒng)山水畫對蘇州私家園林的影響。由中國傳統(tǒng)山水畫分析蘇州私家園林當中的藝術精髓,從蘇州私家園林中尋找古典園林的意境美,二者微妙的交融已成為我們研究的主要方向,并從哲學基礎、發(fā)展史、表現形式、審美情趣等方面深入探討中國山水畫和蘇州私家園林的相互交融,從而讓當代設計師更了解自然和園林的關系,運用現代手法結合歷史精髓打造出更適合現代人生活的園林景觀。
【關鍵詞】:山水畫 自然 蘇州私家園林 造園藝術
【學位授予單位】:東北林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J212;TU986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緒論9-17
- 1.1 研究背景9
- 1.2 目的和意義9-10
- 1.3 國內外研究文獻綜述10-13
- 1.3.1 國內研究文獻綜述10-12
- 1.3.2 國外研究文獻綜述12-13
- 1.4 研究內容13-14
- 1.5 研究方法和技術路線14-15
- 1.6 研究范圍及調研地點15-17
- 2 交融的哲學基礎17-24
- 2.1 天人合一17-18
- 2.2 儒18-20
- 2.3 道20-21
- 2.4 佛21-23
- 2.5 本章小結23-24
- 3 交融的發(fā)展歷程24-31
- 3.1 魏、晉、南北朝24-25
- 3.2 隋、唐階段25-26
- 3.3 宋元時期26-28
- 3.4 明清時期28-30
- 3.5 本章小結30-31
- 4 交融的表現形式31-60
- 4.1 畫論與園論31-32
- 4.2 畫家與造園家32-39
- 4.2.1 王維與輞川別業(yè)33
- 4.2.2 宋徽宗與壽山艮岳33-35
- 4.2.3 文徵明與拙政園35-39
- 4.3 空間布局39-54
- 4.3.1 “三層”“三遠”40-42
- 4.3.2 散點透視42-44
- 4.3.3 隱現藏露44-47
- 4.3.4 虛實黑白47-49
- 4.3.5 疏密繁簡49-54
- 4.4 以畫造園、園中有畫54-59
- 4.5 本章小結59-60
- 5 交融的審美情趣60-67
- 5.1 氣韻生動,形神兼?zhèn)?/span>60-61
- 5.2 外師造化,中得心源61-63
- 5.3 情景交融,“意”在筆先63-66
- 5.4 本章小結66-67
- 結論67-68
- 參考文獻68-71
-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71-72
- 致謝72-73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8條
1 袁紅宇;禪宗對中國山水畫的影響[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4年04期
2 喬永強,陳元欣,周曦;中國園林與道家思想[J];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3 隋志剛;中國繪畫理論思想對古典園林立意布局的影響[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5期
4 張三元;“天人合一”新論[J];華夏文化;2004年04期
5 王恒;;中國古典園林與中國山水畫的關系[J];山西建筑;2010年24期
6 熊清華;;“畫”與“園”——探析傳統(tǒng)山水畫對古典園林之啟迪[J];武漢工程大學學報;2007年05期
7 陳曉彤;英國自然式園林發(fā)展探源[J];新建筑;2002年06期
8 劉庭風;中日古典園林哲學比較[J];中國園林;2003年05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初冬;復歸“山水”[D];天津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8條
1 鄧姣華;中國園林的山水畫情懷[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2 王建英;試論園林藝術的詩情與畫境[D];東南大學;2005年
3 侯濤;淺論江南文人園林布局與意境營造[D];華中農業(yè)大學;2007年
4 趙愛華;畫境與園景[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8年
5 王棟;螻蟻之余 便有遠韻[D];中國美術學院;2008年
6 林晨霞;中國古典文人園林的山水畫語言[D];福建師范大學;2008年
7 趙玲;中國古典園林意境營造初探[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8 戚久琳;江南私家園林空間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73415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uihuayishu/734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