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析劉知白晚年潑墨山水畫的主要意象
本文關鍵詞:簡析劉知白晚年潑墨山水畫的主要意象
【摘要】:以傳統(tǒng)的筆墨程式來表達山水意象,顯然已經(jīng)不是當下有膽魄、有思想的畫家應有的藝術態(tài)度和文化擔當了,因為中國畫在現(xiàn)代文化境遇下一定要尋求自身的突破,無論是觀念上還是技法的表現(xiàn)上,特別是面對我國不同境域山水(非傳統(tǒng)意義上江南或北方)審美對象時,如何突破原有筆墨語言局限和慣常模式的束縛?如何在新的藝術情境下進行合理的"語言"轉換時,有革新的畫家更會直面歷史與現(xiàn)實,在探索中披荊斬棘、奮然前行。而劉知白先生就是這么一位重要的畫家,他晚年的破墨山水畫在現(xiàn)當代山水畫語言的開拓和圖式革新等方面功不可沒。而在他晚年的潑墨山水中,除了晴空下正常的山水之外,極具黔地山水特點的雨景、云景、霧景、月景等意象也尤為值得關注,本文正是結合這些意象,進一步探討劉知白先生潑墨繪畫的意象的豐富性和表現(xiàn)力。
【作者單位】: 安徽大學;
【關鍵詞】: 劉知白 潑墨山水畫 雨景 霧景 月景
【分類號】:J212
【正文快照】: 劉知白(1915——2003),安徽鳳陽人,名庭坦,號涓涓庵主、白云、鳳陽白云,別署老藤、野竹翁、老梅、梅翁、鳳陽人、如蓮老人等。劉知白先生是我國當代傳統(tǒng)藝術功力深厚又極富開拓精神的大畫家,然而,到目前為止,繪畫界和美術理論界對這位尤其值得研究的山水畫家的關注尚且不夠。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長榮;;關東意象化戲劇初論[J];戲劇文學;1991年12期
2 張蓉;意象的產(chǎn)生及其語義轉換[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1期
3 和紅軍;論藝術語言意象的內(nèi)在生成及外化[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4 曹桂生;“意象”三題[J];文藝研究;2004年03期
5 陶陶;論詩歌的戲劇性話語載體在意象與語言之間轉換[J];培訓與研究(湖北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4期
6 陳劍暉;論散文的詩性意象[J];社會科學輯刊;2005年04期
7 陳劍暉;李謀冠;;論散文的詩性意象[J];海南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6期
8 駱新泉;;畫眉樓上愁登臨——宋代女性樓意象詞與男性閨音樓意象詞比較[J];沈陽大學學報;2008年03期
9 孫良申;;論意象批評的今古價值[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10 方李珍;;戲曲意象初探(一)[J];福建藝術;2010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魯功洲;;不可忽視意象在創(chuàng)作中的核心作用[A];四川省詩詞學會詩藝研討會發(fā)言選登[C];2007年
2 曹旭;文志華;;“意象”與“比興”碰撞融合的意義——以《文心雕龍》為例[A];文心雕龍研究第十輯[C];2011年
3 姚國建;;知性的塑形——論鄭敏詩歌的意象化與結構形態(tài)[A];鄭敏詩歌研究論集[C];2011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孫泱;意象的魅力[N];文藝報;2007年
2 南開大學文學院教授 羅振亞;在持續(xù)的生命追問背后[N];光明日報;2013年
3 羅振亞;具有方向感的情思書寫[N];文藝報;2011年
4 曾凡華;尋覓精神的家園[N];文藝報;2001年
5 李遇春;沉默的力量[N];文藝報;2011年
6 石長順 柴巧霞;“中部支點”的意象化表達與藝術靈光[N];光明日報;2012年
7 李星;傳奇與現(xiàn)實[N];文藝報;2010年
8 曾凡華;尋覓精神的家園[N];解放軍報;2001年
9 舒羽;王曉黎的筑夢空間[N];美術報;2011年
10 黃南珊;清代文論視界中的藝術理性[N];光明日報;200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王建倉;中國現(xiàn)代鄉(xiāng)土文學的境界敘事和意象敘事[D];陜西師范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艷曉;油畫靜物的意象表達[D];河北師范大學;2015年
2 孟令軍;演讀的無形調(diào)度[D];吉林藝術學院;2015年
3 黃敬軍;嬗變與異化[D];遼寧師范大學;2015年
4 趙艷芬;《今天》(1978-1980):從作品意象到主體形象[D];揚州大學;2015年
5 王豪東;意象的境界[D];中央美術學院;2016年
6 楊舒涵;中國當代雕塑的意象化語言研究[D];西安美術學院;2016年
7 孫大萍;京味文學中的胡同意象及胡同文化[D];吉林大學;2011年
8 高君渡;論太陽意象在中國當代新詩中的流變[D];山東師范大學;2008年
9 湯進峰;解讀中國當代油畫意象特征[D];湖北美術學院;2007年
10 顏彥;遠行與回歸:二十世紀上半葉新詩中土的意象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60613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uihuayishu/606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