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時期中國書畫的傳承
本文關鍵詞:魏晉時期中國書畫的傳承,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魏晉時期是中國古代史中一個特殊的歷史時期,雖戰(zhàn)亂頻繁、朝局動蕩,但在美術史、文化史上卻大放光彩。而文化藝術的傳承與它的傳承方式、傳承特點、影響因素是緊密相連的。魏晉時期書畫藝術的發(fā)展處于美術史上一個轉折的時期,有很大研究價值,通過對這一時期書畫藝術的傳承方式、傳承特點和傳承規(guī)律的研究,可以完善中國書畫傳承史的學科內容與框架、深化中國美術史的研究、深化魏晉斷代史的研究以及魏晉文化史的研究。因此說,對魏晉時期書畫藝術傳承的研究很有必要。本文利用古籍文獻分析法、美術考古資料分析法、原始書畫圖像分析法等,試從魏晉時期書畫藝術發(fā)展的基本情況、傳承的方式、影響傳承的主要因素、傳承的啟示等幾個方面研究魏晉時期書畫的傳承。這一時期書畫藝術發(fā)展的基本情況表現(xiàn)在書法方面就是書體的成熟、名作的產(chǎn)生、名家的林立、書法理論成果的大量涌現(xiàn)等方面;表現(xiàn)在繪畫方面就是繪畫題材與創(chuàng)作思想的變化、名家名作以及繪畫理論的大量涌現(xiàn)等方面。魏晉時期書畫的傳承主要受到了當時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方面的直接影響。就政治而言,由于政權更迭、社會動蕩,一方面束縛了書畫傳承的社會條件,同時又激發(fā)了文藝創(chuàng)作的活力,門閥士族家學庭訓成為當時書畫傳承的重要形式;就經(jīng)濟而言,由于南北方經(jīng)濟發(fā)展的差異,影響了南北藝術發(fā)展的進程,不僅促使而且加大了南北方書畫藝術風格的差異,同時由于以紙的普遍使用和毛筆制作工藝的進步為代表的科技發(fā)展又為當時書畫傳承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物質基礎;就文化而言,宗教與哲學發(fā)展的新氣象決定了當時審美文化與書畫創(chuàng)作呈現(xiàn)出時代特有的新風尚,從而樹立了其審美品味與藝術風格在中國書畫傳承歷史上的獨特地位。在已有的文獻資料中,有不少關于魏晉時期書法或繪畫藝術單方面發(fā)展情況的,但是對于書畫藝術的傳承在魏晉時期這一歷史時代背景下的整體研究還是不夠全面的,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大量研讀歷史文獻資料,進而深入探究魏晉時期中國書畫傳承的特點與規(guī)律,以及傳承的影響與啟示。因此,本文在最后的部分,以魏晉時期中國書畫的傳承對后世的影響、對當代的啟示,作了相應的探討,希望能夠為當代書畫可以更好地發(fā)展傳承提供史鑒。
【關鍵詞】:魏晉時期 中國書畫 傳承
【學位授予單位】:齊齊哈爾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J212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緒論9-19
- 第一節(jié) 研究的目的與意義9-13
- 一、研究的目的9-12
- 二、研究的意義12-13
- 第二節(jié) 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13-17
- 一、國內研究狀況13-16
- 二、國外研究現(xiàn)狀16-17
- 第三節(jié) 研究內容與研究方法17-19
- 一、研究內容17
- 二、研究方法17-19
- 第二章 魏晉時期書法發(fā)展狀態(tài)及其傳承方式19-44
- 第一節(jié) 魏晉時期書法藝術發(fā)展的基本狀況19-39
- 一、書體的成熟19-21
- 二、名家名作的涌現(xiàn)21-35
- 三、書法理論的發(fā)展35-38
- 四、工具材料的發(fā)展38-39
- 第二節(jié) 魏晉時期書法傳承的主要方式39-44
- 一、學校教育40-41
- 二、家學教育41-43
- 三、百工傳習43-44
- 第三章 魏晉時期繪畫發(fā)展狀態(tài)及其傳承方式44-60
- 第一節(jié) 魏晉時期繪畫藝術發(fā)展的基本狀況44-56
- 一、繪畫題材與創(chuàng)作思想的變化44-46
- 二、名家名作的涌現(xiàn)46-51
- 三、繪畫理論的發(fā)展51-55
- 四、工具材料的發(fā)展55-56
- 第二節(jié) 魏晉時期繪畫傳承的主要方式56-60
- 一、家學教育56-58
- 二、師徒授受58-59
- 三、百工傳習59-60
- 第四章 對魏晉時期書畫傳承主要影響因素的分析60-67
- 第一節(jié) 影響魏晉時期書畫傳承的促進因素60-64
- 一、思想的活躍60-61
- 二、士族的興盛61
- 三、民族的融合61-62
- 四、媒材工具的進步62-63
- 五、教育的發(fā)展63-64
- 第二節(jié) 影響魏晉時期書畫傳承的制約因素64-67
- 一、政權迭更與宏篇巨幅的缺失64
- 二、南北失衡與藝術風格的分裂64-65
- 三、思想抵逆與審美文化的消減65-67
- 第五章 魏晉時期書畫傳承對后世的影響及啟示67-70
- 第一節(jié) 魏晉時期書畫傳承對后世的影響67-68
- 第二節(jié) 魏晉時期書畫傳承對當下的啟示68-70
- 結論70-72
- 參考文獻72-75
- 圖版目錄75-76
-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學術成果情況76-77
- 致謝77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致讀者[J];中國書畫;2004年09期
2 ;《中國書畫》廣告刊例[J];中國書畫;2005年02期
3 ;中國書畫[J];榮寶齋;2007年06期
4 ;線是中國書畫的脊梁[J];收藏界;2008年12期
5 ;一品堂藏中國書畫選[J];榮寶齋;2009年06期
6 ;長樂齋藏中國書畫選[J];榮寶齋;2009年06期
7 ;2010年八大公司拍價超千萬元中國書畫統(tǒng)計表[J];中國美術;2011年01期
8 本刊編輯部;;傳承古典 推崇創(chuàng)新——寫在《中國書畫》出刊百期之際[J];中國書畫;2011年04期
9 ;《中國書畫》創(chuàng)刊10周年讀者調查[J];中國書畫;2012年10期
10 常平安;論中國書畫之關系[J];鄭州航空工業(yè)管理學院學報;1988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沈亞洲;;中國書畫修復的誤區(qū)[A];中國文物保護技術協(xié)會第六次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2 魯湘榮;;中國書畫傳統(tǒng)裝裱凸凹變形問題的成因及解決辦法[A];傳統(tǒng)裝裱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3 ;張鵬志風采[A];中國改革創(chuàng)新先鋒暨經(jīng)濟建設杰出人物風采[C];2012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本報記者李健;讓中國書畫走向世界[N];北京日報;2003年
2 阿宋;《中國書畫》初露名刊貴氣[N];中國圖書商報;2003年
3 利銘 一超;中國書畫的傳承和創(chuàng)新離不開文化的支撐[N];中國藝術報;2007年
4 江宜橋;中國書畫的“盲人摸象”[N];大眾科技報;2008年
5 記者 劉若辰 實習記者 楊國慶;夾江獲評中國書畫紙之鄉(xiāng)[N];四川日報;2010年
6 帥建紅;夾江榮獲“中國書畫紙之鄉(xiāng)”稱號[N];樂山日報;2010年
7 記者 趙達;中國書畫創(chuàng)新須堅守文化精神[N];光明日報;2012年
8 本報記者 于娜;中國書畫秋拍異軍突起[N];華夏時報;2012年
9 黃輝;東傳日本的中國書畫[N];人民日報;2013年
10 本報記者 黃輝;拍場上從日本回流的中國書畫[N];中國文化報;201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潘倚劍;筆墨與中國書畫關系[D];中央美術學院;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雅琪;魏晉時期中國書畫的傳承[D];齊齊哈爾大學;2016年
2 王蘭蘭;論質料對中國書畫美學的影響[D];鄭州大學;2006年
3 王慧敏;中國書畫在現(xiàn)代設計中的應用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3年
4 王先祥;中國書畫理論研究的兩種范式[D];安徽師范大學;2003年
5 田若微;中國書畫的展覽設計與展品信息傳達[D];山西大學;2014年
6 趙世瑯;中國書畫中的中鋒及其美學意義[D];中央美術學院;2008年
7 趙志;中國書畫數(shù)字高保真復制方法研究[D];南京林業(yè)大學;2010年
8 彭元;中國書畫在服裝設計中的運用與創(chuàng)新[D];湖南科技大學;2013年
9 周韻;于連中國書畫論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5年
10 由玲;中國書畫之筆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5年
本文關鍵詞:魏晉時期中國書畫的傳承,,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8282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uihuayishu/482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