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千“荷”繪畫創(chuàng)作探尋
本文關鍵詞:張大千“荷”繪畫創(chuàng)作探尋,,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以張大千荷畫創(chuàng)作為切入點,從畫"荷"緣由到藝術創(chuàng)作理念,通過水墨寫意、沒骨表達、潑墨潑彩、光色交輝四方面闡述了其畫荷的審美意象。張大千以荷花圖式為載體,探索荷繪畫創(chuàng)作語言形式,是對傳統(tǒng)繪畫藝術的傳承和突破,開啟了現(xiàn)當代荷繪畫創(chuàng)作新征程。
【作者單位】: 四川文理學院美術學院;
【關鍵詞】: 張大千 荷 荷繪畫
【基金】:四川省教育廳張大千研究中心2012青年項目《張大千“荷”繪畫語言的應用研究》(ZDQ2012-24)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J212
【正文快照】: 張大千是我國近代極具世界影響力的國畫大師,其繪制的畫作都具有很強的藝術性和收藏性。張大千先生在繪畫創(chuàng)作上集大家之長,不斷創(chuàng)新,在詩詞、書法、戲劇、音樂方面也頗有建樹,具有淵博的學術涵養(yǎng)。本文就張大千荷繪畫創(chuàng)作語言的演變進行分析探尋。一、張大千畫荷的源流脈絡概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大千回顧展作品[J];美術;2002年01期
2 李永翹;張大千圖話(七)[J];榮寶齋;2003年03期
3 李永翹;張大千圖話(八)[J];榮寶齋;2003年05期
4 李永翹;張大千圖話(十一)[J];榮寶齋;2004年04期
5 李永翹;張大千圖話(十二)[J];榮寶齋;2004年06期
6 張大千;張大千精品欣賞[J];收藏家;2004年11期
7 ;海外遺珍——張大千特輯[J];藝術市場;2005年08期
8 李永翹;;張大千圖話(十三)[J];榮寶齋;2005年05期
9 李偉;;張大千羈留海外的隱衷(一)[J];老年教育(書畫藝術);2008年11期
10 吳鼐;;胸中乾坤筆底情——張大千山水畫作品賞析[J];老年教育(書畫藝術);2009年07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中秀;張大千的悲哀——張氏履歷箋證(續(xù))[N];東方早報;2013年
2 魏學峰;關于張大千研究中的幾個問題[N];中國文物報;2001年
3 李炻;張大千的書法承傳[N];國際金融報;2000年
4 曲冠杰;張大千的啟示[N];光明日報;2001年
5 本刊實習記者 孫玉潔;到歷博去看張大千真跡[N];中國藝術報;2001年
6 包立民;成也子杰,敗也子杰:張大千進軍巴黎前后[N];東方早報;2012年
7 王中秀;張大千的悲哀——張氏履歷箋證[N];東方早報;2013年
8 黃鼎;我談張大千藝術的名與實[N];美術報;2013年
9 本報記者 李曉燕;張大千畫展緣何遇“冷”?[N];中國旅游報;2001年
10 記者 李力;大千世界 別有韻味[N];金融時報;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彭寶秋;從張大千潑彩山水看“墨色”協(xié)調問題[D];揚州大學;2015年
2 王希;論張大千潑彩山水畫鳳格及其影響[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3 曹俊;張大千人物畫稿探析[D];中國藝術研究院;2012年
4 彭江林;張大千潑墨潑彩繪畫藝術研究[D];西南大學;2015年
5 楊曉蕓;張大千女性交游與藝術創(chuàng)作[D];南京藝術學院;2015年
6 蒲海紅;張大千潑彩潑墨山水畫視覺圖式之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7 韋晶;張大千潑墨潑彩山水畫對當代山水畫色彩的啟示與影響[D];陜西師范大學;2012年
8 吳陽;張大千潑墨潑彩藝術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2年
9 張瑞;淺析張大千潑墨潑彩山水的抽象化[D];陜西師范大學;2008年
10 林];淺析張大千三顧敦煌對其藝術風格的影響[D];福建師范大學;2015年
本文關鍵詞:張大千“荷”繪畫創(chuàng)作探尋,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7293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uihuayishu/472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