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木刻概念與意指的生成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6-21 23:15
本文關鍵詞:新興木刻概念與意指的生成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20世紀藝術生于社會變革時期,就內部來說,新舊交替;就外圍來看,中西交流。誕生于30年代的新興木刻,因為受西方創(chuàng)作木刻影響,視覺上就有不同于傳統(tǒng)版畫的硬派氣質,又因為深深地植根于中國的語境和現(xiàn)實,成了最順應潮流的時代藝術。從最初對舊道德的諷刺批判,到抗戰(zhàn)期間的激昂宣言,再到對新中國文藝政策進行圖解,新興木刻話語來自不同時期的建構,相比原初,如今的概念意指有刪減也有增加。為了明了如今美術史中的“新興木刻”是從哪一個節(jié)點開始的接續(xù),對現(xiàn)有史著中新興木刻概念的梳理就是整個文章的寫作基礎。史著中對新興木刻的定性有三個不同的系統(tǒng),但雖然不同系統(tǒng)均有各自的具體語境,卻分享同一個意指:即廣泛意義上的“革命”。因此要找到新興木刻的概念如何生成,就看焦點意指“革命”是如何在新興木刻話語中被構建的。通過整理研究新興木刻中常見圖像“赤腳者”,還能看出焦點意指“革命”的變遷軌跡。通過整理現(xiàn)存文獻中圖像和文字的關系,是為了找到在20世紀應用于新興木刻的話語構建方式,以此對其中的基礎概念進行辨析和復原,從而厘清美術史寫作中類似“新興木刻是革命藝術”的陳腔濫調。
【關鍵詞】:生成研究 版畫 新興木刻 赤腳者圖像
【學位授予單位】:東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J217
【目錄】:
- 中文摘要4-5
- 英文摘要5-8
- 引言8-11
- 第一章 美術史中的“新興木刻”11-19
- 一、不同闡釋系統(tǒng)中的“新興木刻”11-12
- 二、“新興”與“木刻”12-17
- (一)“新興”:意指還是形式13-15
- (二)“木刻”:小于“版畫”15-17
- 三、“革命”:不同闡釋系統(tǒng)中的焦點意指17-19
- (一)系統(tǒng)A:創(chuàng)作語言17
- (二)系統(tǒng)B:斗爭題材17-18
- (三)系統(tǒng)C:批判精神18-19
- 第二章 焦點意指“革命”之面面觀19-27
- 一、魯迅地位19-22
- (一)編碼過程:以父之名19-20
- (二)解碼之對“非現(xiàn)實”木刻的紹介20-22
- 二、大眾指向22-25
- (一)編碼宗旨:大眾永遠是道德軟肋22-23
- (二)解碼之權利與失語并存23-25
- 三、現(xiàn)實表現(xiàn)25-27
- (一)編碼效果:藝術武器25
- (二)解碼之寫實只是一種形式25-27
- 第三章 從“赤腳者”圖像看新興木刻“革命”意指的變遷27-37
- 一、《怒吼吧!中國》與“赤腳者”形象28-34
- (一)赤腳者何謂28-31
- (二)新類別:“怒吼赤腳者”31-34
- 二、語境和時代中的“怒吼赤腳者”34-35
- (一)“怒吼”:來自魯迅的啟蒙象征34
- (二)時代語境:多難的中國34-35
- 三、“怒吼赤腳者”的隱匿與“革命”意指的偏移35-37
- (一)“怒吼”動作:無——有——“無”35-36
- (二)意指:“革命”向革命的偏倚36-37
- 結語37-38
- 參考文獻38-40
- 附錄40-57
- 后記57-58
- 在學期間公開發(fā)表論文及著作情況58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唐小兵;《怒吼吧!中國》的回響[J];讀書;2005年09期
2 力群;談兩幅和魯迅有關的優(yōu)秀木刻[J];名作欣賞;1981年03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趙丹;胡蠻美術史論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1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湯宇;“新美術”源流初探[D];中央美術學院;2011年
2 湯靜;《良友》畫報與美術傳播[D];中央美術學院;2003年
本文關鍵詞:新興木刻概念與意指的生成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7018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uihuayishu/470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