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天賜油畫藝術風格研究
本文關鍵詞:蘇天賜油畫藝術風格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本文內(nèi)容屬于美術學研究范疇,主要研究蘇天賜油畫藝術表現(xiàn)風格。早期的蘇天賜深受林風眠中西融合理論的影響,在不懈探索油畫民族化的道路上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油畫藝術風格。在蘇天賜的作品中,油畫藝術風格的意象表現(xiàn)性對中國的油畫語言發(fā)展和豐富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蘇天賜油畫藝術中的意象表現(xiàn)風格,找到了中西交融的完美的點,保留了油畫語言魅力的同時融入了中國畫的韻味,這有利于促進中國油畫民族化的探索歷程,也對后來者有很好的啟示作用。本文按照“個人風格成因--風格特點--價值和影響”的關系建構(gòu)成文,先從個人經(jīng)歷、社會背景、地域環(huán)境和老師影響等方面分析蘇天賜藝術風格逐步成熟的原因;再結(jié)合其不同階段的油畫作品,分析比較藝術風格的成熟過程、形式特點和精神內(nèi)涵,較為深層次的理解蘇天賜先生的繪畫藝術;最后從油畫民族性探索、對后來者啟示以及對筆者自身影響三個方面,簡述蘇先生油畫藝術風格探索的價值和意義。筆者希望本文可以達到兩個目的,一是通過對蘇天賜先生生平經(jīng)歷及藝術風格探索過程的呈現(xiàn),為后來者的研究提供些許便利。另一點,筆者很喜歡蘇先生的作品風格,希望自身可以在研究過程中受到一些啟示。本文意在分析蘇天賜油畫藝術風格中的意象表現(xiàn)研究,細致分析其對形態(tài)語言的運用和對作品意蘊的把握,深入研究其探索過程中所形成的油畫風格特點,并嘗試探索其藝術價值。這對油畫的民族性探索有一定的促進意義,也對當下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有所啟發(fā),同時更對我以后的藝術創(chuàng)作有極大的影響。
【關鍵詞】:蘇天賜 藝術風格 意象表現(xiàn) 形式特點
【學位授予單位】:山東工藝美術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J213
【目錄】:
- 中文摘要7-8
- Abstract8-10
- 緒論10-12
- 第一章 蘇天賜油畫藝術風格形成的背景12-24
- 第一節(jié) 蘇天賜油畫藝術風格形成的基礎12-17
- 第二節(jié) 蘇天賜油畫藝術風格形成的原因17-24
- 第二章 蘇天賜油畫藝術風格的形成及表現(xiàn)特點24-39
- 第一節(jié) 蘇天賜對油畫風格的意象表現(xiàn)探索24-29
- 第二節(jié) 蘇天賜油畫藝術中的中國精神29-34
- 第三節(jié) 蘇天賜油畫藝術風格的形式特點34-39
- 第三章 蘇天賜油畫藝術風格形成的意義和價值39-45
- 第一節(jié) 蘇天賜的繪畫風格對油畫民族性探索的價值和意義39-41
- 第二節(jié) 蘇天賜油畫風格對當下油畫創(chuàng)作者的啟示41-42
- 第三節(jié) 蘇天賜油畫風格對筆者自身創(chuàng)作的影響42-45
- 結(jié)語45-47
- 附錄47-81
- 參考文獻81-83
- 致謝83-85
-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成果目錄85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勁松;忘情于自然──崔國強油畫藝術論[J];西北美術;2000年01期
2 伊·趙榮璋;顏文j先生及其油畫藝術[J];美術向?qū)?2001年04期
3 楊恭勝,王洪志;油畫藝術教育與藝術市場[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1期
4 劉興濤;掃描中國油畫藝術20年的變革與發(fā)展[J];東方藝術;2003年05期
5 冀少峰;理想中的崇高——王文生的油畫藝術[J];美術研究;2004年04期
6 瑞雪;;毛岱宗油畫藝術[J];走向世界;2005年11期
7 呂鴻;;油畫藝術的構(gòu)成[J];美術大觀;2006年07期
8 戴澤;;品味姜迎久油畫藝術[J];藝術市場;2006年10期
9 小英;;不斷求新 評新時期呂洪仁的油畫藝術[J];藝術與投資;2007年06期
10 朱曉華;;從紅色油畫的社會功用論其陳列、維護與修復[J];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淺述(澳門)油畫的保存與修復[A];文物保護與修復紀實——第八屆全國考古與文物保護(化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4年
2 曹洪霞;曾勇;;當代油畫藝術中的光與色[A];紀念中國流行色協(xié)會成立三十周年:2012中國流行色協(xié)會學術年會學術論文集[C];2012年
3 馬剛;;莫奈油畫對當代藝術的影響[A];2005年當代藝術與批評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4 胡紹宗;;油畫雙語教學中的對話機制[A];學校藝術教育與素質(zhì)教育論壇文集[C];2004年
5 曹洪霞;曾勇;;影像時代攝影色彩與油畫色彩的互動[A];紀念中國流行色協(xié)會成立三十周年:2012中國流行色協(xié)會學術年會學術論文集[C];2012年
6 邵大箴;;探索油畫民族風格的先驅(qū)——讀常書鴻先生的油畫[A];常書鴻先生誕辰一百周年紀念文集[C];2004年
7 王鐘;;地域文化精神與油畫藝術創(chuàng)新——塔馬約繪畫藝術對中國當代油畫發(fā)展的現(xiàn)實啟迪[A];高等黨校藝術教育理論研究與實踐[C];2002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中國文化遺產(chǎn)研究院 鄭軍;關注我國的油畫保護[N];中國文物報;2009年
2 本報記者 申志遠;哈爾濱就是一幅油畫[N];哈爾濱日報;2007年
3 記者 戚泥蓮;中俄油畫藝術交流基地落成[N];黑龍江日報;2006年
4 鄒本X;華人收藏家駱錦地用油畫解讀三國[N];中國消費者報;2007年
5 李燕華;“回歸”油畫透支美麗[N];中國商報;2007年
6 本報記者 李志杰;油畫,溝通人類情感的語言[N];中國水利報;2000年
7 海南日報記者 戎海;伊莎貝莉:油畫也能“躍然紙上”[N];海南日報;2009年
8 記者 劉軍;黑龍江省俄羅斯油畫交流研究會成立[N];北方時報;2011年
9 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理論委員會委員 孫克;也談油畫的本土化問題[N];光明日報;2010年
10 胡陽芝;海西(永安)油畫藝術城項目簽約[N];三明日報;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岳德強;論油畫人物的肖像畫創(chuàng)作[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12年
2 朱堯;論油畫的“抒寫性”意識[D];東北師范大學;2015年
3 王湘媛;試談油畫藝術的幾個審美問題[D];天津美術學院;2015年
4 余婉瑤;中西融合—油畫的探索與實踐[D];河南大學;2015年
5 范彬;青春巡禮圖—畢業(yè)創(chuàng)作《show》感悟[D];蘇州大學;2015年
6 王望;淺析薩弗庫耶夫的油畫藝術的形式美及情感表達[D];遼寧師范大學;2015年
7 劉玉雁;油畫藝術形式美[D];遼寧師范大學;2015年
8 王亞君;油畫人物表現(xiàn)形式的探索[D];西藏大學;2016年
9 趙楊;油畫《時代》創(chuàng)作心路[D];東南大學;2015年
10 關文慶;“光”的表現(xiàn)在油畫藝術中的重要作用[D];西安美術學院;2016年
本文關鍵詞:蘇天賜油畫藝術風格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4328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uihuayishu/443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