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奈《睡蓮》系列與海派畫家作品的意象性比較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6-06 23:03
本文關鍵詞:莫奈《睡蓮》系列與海派畫家作品的意象性比較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意象”一詞產生在中國可以說由來已久,這與中國自古以來的傳統(tǒng)文化和文化發(fā)展息息相關。故而,中國大多畫家講求“立象以盡意”。然而即使西方文化發(fā)展歷史與東方截然不同,但在歷史的進程中,由于科技的發(fā)展、社會的變革、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使得西方畫家的繪畫思想發(fā)生著轉變。與此同時,古老的中國在被迫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特殊歷史時期里,西方文化審美和畫作商品化的經營模式,對當時的文人畫家們影響頗深,東方畫家的繪畫思想也在發(fā)生著改變。生活中的發(fā)展與變革必然影響著畫家們的心態(tài)與感受,而這東西方繪畫共同產生變革的時期,造就了印象派和海上畫派。作為印象派的代表人物莫奈,他的晚期作品《睡蓮》系列組畫是他一生繪畫經歷的集大成之體現(xiàn),畫面頗具東方意象性;作為與莫奈生活在同一時期的海上畫派的一些名家代表如虛谷、任伯年和吳昌碩等人,他們的畫作受西方藝術和市場的影響,在中國傳統(tǒng)繪畫的基礎上借鑒融合,創(chuàng)新出獨具特色的繪畫風格。本文重點將莫奈晚期《睡蓮》作品與海派名家的書畫作品相比較,試從構圖、色彩、筆法和審美意識等方面進行畫面意象性的比較研究,從而通過探索莫奈與海派畫家作品意象表現(xiàn)上的一些相通之處,思考其中可為中國近現(xiàn)代油畫本土化帶來的一些啟示。
【關鍵詞】:意象 莫奈 《睡蓮》 海上畫派 任伯年 吳昌碩
【學位授予單位】:江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J205
【目錄】:
- 摘要3-4
- Abstract4-6
- 緒論6-7
- 第一章 畫家生平及藝術作品介紹7-18
- 1.1 印象派畫家莫奈生平7-12
- 1.2 海派及主要海派畫家簡介12-18
- 第二章 生活和時代背景介紹18-23
- 2.1 印象派產生的時代背景18-19
- 2.2 海上畫派產生的時代背景19-21
- 2.3 莫奈的經濟生活背景21-22
- 2.4 主要海派畫家的經濟生活22-23
- 第三章 莫奈與海派畫家作品的意象性比較——畫面23-33
- 3.1 構圖23-27
- 3.2 色彩27-30
- 3.3 筆觸和筆墨30-33
- 第四章 莫奈與海派畫家作品的意象性比較——審美意識33-40
- 4.1 中國審美意識中的意象33-36
- 4.2 西方審美意識中的意象36-37
- 4.3 莫奈《睡蓮》中的中西審美意象37-40
- 第五章 中國近現(xiàn)代油畫的養(yǎng)料40-45
- 5.1 近現(xiàn)代中國油畫的探索40-41
- 5.2 現(xiàn)代中國油畫“本土化”的追求41-42
- 5.3 于本人創(chuàng)作的滋養(yǎng)42-45
- 結論45-46
- 致謝46-47
- 參考文獻47-50
- 附錄 參考圖片50-51
- 作者在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論文51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惠云;《莫奈夫人和孩子》[J];世界文化;2005年04期
2 金堅;;淺談莫奈的《盧昂大教堂》[J];美術大觀;2006年09期
3 陳剛;;光影視角中的莫奈[J];文藝研究;2011年03期
4 陸虹宇;;莫奈作品中光與色的運用[J];美術大觀;2013年09期
5 莫奈;莫奈夫人母子[J];當代外國文學;1986年01期
6 劉t,
本文編號:42765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uihuayishu/427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