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三遠法”在中國傳統(tǒng)山水畫中的表現(xiàn)與運用
發(fā)布時間:2024-12-31 22:29
中國山水畫有著特殊的觀察方法和畫面處理方式,從南朝宗炳提出的“近大遠小”到謝赫提出“經(jīng)營位置”,再到宋代郭熙提出“三遠”。郭熙“三遠法”的確立正是對前人理論和當時山水畫創(chuàng)作的概要總結,也是中國山水畫空間理論體系的重要完善,其對中國山水畫理論的進步有著不可取代的歷史意義,且對后世山水畫的發(fā)展影響深遠。本文通過解讀一些典型的山水畫作品和結合自身創(chuàng)作實踐,旨在對郭熙“三遠法”在傳統(tǒng)山水畫中的表現(xiàn)形式和運用途徑進行分析,深入解析山水畫中特殊的觀察方式以及在空間表現(xiàn)上的特點:即“三遠”并非僅立于一點而觀,而是畫家在空間上把“上與下”和“前與后”,以移步換景的方法綜合構圖。本文認為,在中國傳統(tǒng)山水畫中“三遠”并非相互獨立,而是相輔相成,其實質上是意境的表現(xiàn)手法之一,畫家通過畫面空間傳遞意境,它其實不僅僅是一種視覺方式的體現(xiàn),更是畫家對大自然的審美體驗在繪畫中的表現(xiàn)和應用方式。
【文章頁數(shù)】:3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本文編號:4021629
【文章頁數(shù)】:3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圖1-1“高遠”視平線圖
杭州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概述從下望上,高處則為遠處,當我們觀景時,由于遠近高低各不同,遠山處的草木、建筑非常渺小。人站在離山較近的位置,仰視山形,山頂幾乎看不清楚。站的遠,看到山頂部分多,山石樹木屋舍層次豐富!吧钸h”在畫面表現(xiàn)層次豐富,層層深入,若視角可以延伸到畫外,山后能見....
圖1-2“深遠”視平線圖
杭州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概述從下望上,高處則為遠處,當我們觀景時,由于遠近高低各不同,遠山處的草木、建筑非常渺小。人站在離山較近的位置,仰視山形,山頂幾乎看不清楚。站的遠,看到山頂部分多,山石樹木屋舍層次豐富!吧钸h”在畫面表現(xiàn)層次豐富,層層深入,若視角可以延伸到畫外,山后能見....
圖1-3“平遠”視平線圖
杭州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概述從下望上,高處則為遠處,當我們觀景時,由于遠近高低各不同,遠山處的草木、建筑非常渺小。人站在離山較近的位置,仰視山形,山頂幾乎看不清楚。站的遠,看到山頂部分多,山石樹木屋舍層次豐富。“深遠”在畫面表現(xiàn)層次豐富,層層深入,若視角可以延伸到畫外,山后能見....
圖2-1五代荊浩《匡廬圖》
鳥、的不畫遠、的現(xiàn)作,”圖2-2分析《匡廬圖》視角線圖2-1五代荊浩《匡廬圖》
本文編號:402162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uihuayishu/4021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