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石生華,道釋增趣——石濤和揚州畫派道釋畫的收藏價值
發(fā)布時間:2021-11-27 18:11
石濤是在繪畫和理論造詣方面都有時代標(biāo)桿作用的畫家,石濤在繼承明代畫家遺產(chǎn)后實際影響了揚州畫派的道釋畫。在文人審美的時代要求下,石濤把人物畫抒情表意,泄胸中之塊壘,以獨特的面貌示人。書畫收藏史研究開始逐漸關(guān)注到他引領(lǐng)的道釋畫的價值。
【文章來源】:美術(shù)大觀. 2020,(06)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shù)】:6 頁
【部分圖文】:
ˉ觀音圖ˉ193.6cm×81.3cmˉ石濤ˉ上海博物館藏
ˉ對牛彈琴圖ˉ114.3cm×5 0. 3 cmˉ石濤ˉ故宮博物院藏
康熙十三年,石濤居宣城時作有一幅《觀音圖》,現(xiàn)藏于上海博物館(圖2)。石濤在宣城雖然生活較為清苦,但結(jié)交了許多詩畫朋友,藝術(shù)上得到切磋,繪畫風(fēng)格亦受到梅清等人的影響,視野為之一變。圖中觀音身穿素服,端坐于巨石之間,與環(huán)境和諧相處。觀音左臂的衣褶與臂下的石塊似乎是同樣筆法塑造,衣服下部呈水平狀的衣褶與畫面下方山石的紋路同樣是一種筆法上的呼應(yīng)。這就把人和景統(tǒng)一在一個形式中。石濤用纖細的筆跡描繪出清秀豐滿的觀音像。觀音慈祥安然,雙眼微開,俯視下方,身軀略前傾,手持凈瓶和竹。石濤用較工細的筆跡描繪觀音的發(fā)髻和面龐。觀音長發(fā)繞耳,頭發(fā)分垂于頭部兩端,飄飄然充滿質(zhì)感,表現(xiàn)方式有別于端莊的佛教法相,生致有趣。石濤用濃墨染松針和青石,以淡墨染地面,樹木坡石之“粗”與人物描繪的“細”相得益彰。石濤用筆技法受梅清的影響,人物的衣褶和山石的紋理都用顫抖而且流暢的筆法一點一點地勾勒出來,筆線的提按強烈有力,衣紋就好像是山石解索,并且以篆隸法完成。石濤獨特的筆墨特征,顯示了曲直、粗細、剛?cè)、輕重的線條變化和對比。石濤南返揚州之后居大滌堂,以職業(yè)畫家的身份出現(xiàn)在揚州,這時期的作品以《對牛彈琴圖》(圖3)為代表,此作是石濤晚年所作的精品。這時他的畫風(fēng)漸趨凝練老辣、沉拙厚重!秾ε椙賵D》的畫面上除了畫有一位彈琴的高士和一頭側(cè)臥著的玄牛之外別無他物,大片留白拓展了觀者的想象空間。畫面中的題款是石濤和摯友們之間的唱和: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碑學(xué)與揚州畫派書風(fēng)[J]. 王莉娜. 國畫家. 2011(01)
碩士論文
[1]石濤人物畫探微[D]. 李文靜.山東師范大學(xué) 2015
[2]黃慎人物畫研究[D]. 馬琪超.曲阜師范大學(xué) 2009
本文編號:3522799
【文章來源】:美術(shù)大觀. 2020,(06)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shù)】:6 頁
【部分圖文】:
ˉ觀音圖ˉ193.6cm×81.3cmˉ石濤ˉ上海博物館藏
ˉ對牛彈琴圖ˉ114.3cm×5 0. 3 cmˉ石濤ˉ故宮博物院藏
康熙十三年,石濤居宣城時作有一幅《觀音圖》,現(xiàn)藏于上海博物館(圖2)。石濤在宣城雖然生活較為清苦,但結(jié)交了許多詩畫朋友,藝術(shù)上得到切磋,繪畫風(fēng)格亦受到梅清等人的影響,視野為之一變。圖中觀音身穿素服,端坐于巨石之間,與環(huán)境和諧相處。觀音左臂的衣褶與臂下的石塊似乎是同樣筆法塑造,衣服下部呈水平狀的衣褶與畫面下方山石的紋路同樣是一種筆法上的呼應(yīng)。這就把人和景統(tǒng)一在一個形式中。石濤用纖細的筆跡描繪出清秀豐滿的觀音像。觀音慈祥安然,雙眼微開,俯視下方,身軀略前傾,手持凈瓶和竹。石濤用較工細的筆跡描繪觀音的發(fā)髻和面龐。觀音長發(fā)繞耳,頭發(fā)分垂于頭部兩端,飄飄然充滿質(zhì)感,表現(xiàn)方式有別于端莊的佛教法相,生致有趣。石濤用濃墨染松針和青石,以淡墨染地面,樹木坡石之“粗”與人物描繪的“細”相得益彰。石濤用筆技法受梅清的影響,人物的衣褶和山石的紋理都用顫抖而且流暢的筆法一點一點地勾勒出來,筆線的提按強烈有力,衣紋就好像是山石解索,并且以篆隸法完成。石濤獨特的筆墨特征,顯示了曲直、粗細、剛?cè)、輕重的線條變化和對比。石濤南返揚州之后居大滌堂,以職業(yè)畫家的身份出現(xiàn)在揚州,這時期的作品以《對牛彈琴圖》(圖3)為代表,此作是石濤晚年所作的精品。這時他的畫風(fēng)漸趨凝練老辣、沉拙厚重!秾ε椙賵D》的畫面上除了畫有一位彈琴的高士和一頭側(cè)臥著的玄牛之外別無他物,大片留白拓展了觀者的想象空間。畫面中的題款是石濤和摯友們之間的唱和: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碑學(xué)與揚州畫派書風(fēng)[J]. 王莉娜. 國畫家. 2011(01)
碩士論文
[1]石濤人物畫探微[D]. 李文靜.山東師范大學(xué) 2015
[2]黃慎人物畫研究[D]. 馬琪超.曲阜師范大學(xué) 2009
本文編號:352279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uihuayishu/3522799.html